学术投稿

宋本《伤寒论》刊行后流传演变简史(续二)

钱超尘

关键词:宋本<伤寒论>版本, 流传, 演变, 文献考证
摘要:(上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25页)5 日本内阁本、文库本与中国北图本、影印本有此诸多不同的原因考察揭开此秘的关键在北图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的木印牌记.这些木印牌记日本内阁本、文库本皆无.木印牌记见上段文字所引.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宋本《伤寒论》刊行后流传演变简史(续二)

    (上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25页)5 日本内阁本、文库本与中国北图本、影印本有此诸多不同的原因考察揭开此秘的关键在北图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的木印牌记.这些木印牌记日本内阁本、文库本皆无.木印牌记见上段文字所引.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分析及培养模式的探讨

    中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是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亟需的人才之一,通过比较与调研,并经专家研讨论证,分析了该类人才的就业前景,构建了知识-能力型培养模式,并进一步确立了中药知识产权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实验与实习课程建设要求.

    作者:万仁甫;龚千锋;肖宏浩;罗光明;严桂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健脾活血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应用常规的抗感染、解痉止咳化痰的基础上,同时自拟健脾活血补肾法治疗,并设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抗感染、解痉止咳化痰治疗)观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的疗效,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FVC(%)、FEV1占预计值(%)、PEF(%)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细茵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健脾活血补肾法是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姚亮;宋文宝;杨佩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多因机体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误吸口咽分泌物,使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这些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而发病.是发生于老年人、慢阻肺、昏迷、中风、嗜酒、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感染,其病情复杂多变,如治疗措施不力,常合并呼吸衰竭,病死率极高,是感染性疾病中为常见的死亡原因.为此,我科经过多年努力,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叶志中;朱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川芎、当归挥发性成分混合提取工艺探讨

    川芎、当归均为伞形科植物,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能;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血、调经止痛的功能.由于它们同属一科,有着相似的功能主治,常在活血和血的处方中同时出现.且由于有着相似的化学成分,常在制剂中将此药对一起提取.

    作者:胡志方;郭慧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鬼谷子》养生智慧阐要

    <鬼谷子>,作为战国至汉初纵横家理论总结的代表作,不仅系统总结了以治国治军为目的的游说谋略之道,充满了变化、联系及实践的古代辩证法思想,而且还精辟地阐述了有关修身养性的理论原则,闪耀着古代养生智慧的光华.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针灸调节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COX-2及IL-1β的研究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隔药灸、电针天枢穴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COX-2及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大鼠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OX-2、IL-1β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均显著升高(P均<0.01),电针、隔药灸治疗后COX-2、IL-1β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均<0.01).结合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COX-2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针灸取效与其抑制结肠组织COX-2的表达有关;针灸可能通过抑制结肠组织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减少COX-2的产生,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施征;马晓芃;吴焕淦;龚烨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羽毛角蛋白酶摇瓶发酵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

    目的:使羽毛角蛋白产生角蛋白酶,并测定其在适条件下的酶活力.方法:采用弗氏链霉茵Streplomyces fradiae val.s-22I Tu摇瓶发酵产生角蛋白酶和Foiln试剂法测定酶活力.结果:弗氏链霉茵S-221变种中能够分解羽毛中的角蛋白产生角蛋白酶,酶活力为254.24 U,且在pH 9.5~9.0之间活力强.结论:羽毛中的角蛋白可以通过微生物的深层发酵培养产生活性较强的角蛋白酶.

    作者:王岳峰;余荣台;汪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从《温病条辨》看吴瑭对下法的运用

    清代温病学家吴瑭,以其在温病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闻名于世,为后世医家称誉.吴氏在温病学很多方面有其独特的发挥和创造,尤其在<温病条辨>中对下法运用的论述.他在大、小、调胃承气各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护胃、宣白、导赤、牛黄、增液各承气和新加黄龙等法;在使用下法后,十分注重对病人的调理;在使用下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护津养阴这一温病治疗大法,等等.这些都使温病下法更趋完善.

    作者:李培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频率电针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油脂灌胃造成小鼠胃肠推进功能减弱模型,以胃肠推进率为客观指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的效应差异.结果:三种频率(3、20、100Hz)电针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均有明显影响(P均<0.01);3Hz电针较20 Hz、100Hz电针效果更好(P<0.01,P<0.05).结论:三种频率电针对减弱的小鼠胃肠推进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以3Hz电针作用明显.

    作者:贾萍;田宁;陈日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医药论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思考

    就中医药论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五脏俱累;病机属阳虚为本,瘀水互结;治疗宜以温阳为重,兼以化瘀利水,理气护阴;研究采取病证结合、中西贯通之方法,以期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借鉴.

    作者:严世芸;沈雁;符德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扁桃体炎研究述略

    腭扁桃体作为淋巴器官,暴露于体表,直接接触体表外来抗原,参与免疫应答.因此,腭扁桃体对促进机体,尤其是婴儿的免疫力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慢性扁桃体炎(CT)是困扰儿童、青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咽喉肿痛、高烧、扁桃体红肿等,进而影响吞咽和言语功能,同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病情反复可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现将国内外对CT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春;孙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苦参饮片炮制质量初探

    苦参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能,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苦参含生物碱类成分,为苦参中主要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作者:王文凯;欧阳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种病因未明的,未能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性上腹部症状群.虽不致于危害病人的生命,却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目前西药对FD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FD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陈颗粒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二陈颗粒剂是由<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传统中成药二陈丸经改变剂型而得,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4味中药组成,具燥湿化痰和理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我们将二陈丸改变为颗粒剂,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增加稳定性,有利于工业生产,且服用方便.并采用HPLC方法控制颗粒中陈皮苷的含量,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

    作者:陶金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注解伤寒论》书名考

    成无已,金·聊摄人,首次全文逐条注解<伤寒论>,开<伤寒论>注释之先河,尚有<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药方论>一卷等著作.成氏注<伤寒论>一书,古今书目及引书著录多不同,究其原因,或许成氏注本,原来可能只名<伤寒论>,其他冠词及辍语,或系后人所知,故历代著录名称极多.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0种理血药的功效与无机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理血药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检测了10种理血药中的15种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理血药的功效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止血药与活血药之间Fe、Mn、Cu、Co、Ni、Pb、Cd的含量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结果表明理血药的功效与部份无机元素含量有关.

    作者:廖立红;刘晓瑜;冯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紫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紫胶囊对内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空白组、丹那唑对照组、二紫胶囊组5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细胞因子IL-2、IL-6进行测定.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清IL-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与模型空白组相比,二紫胶囊降低了大鼠血清IL-2、IL-6(P<0.01、P<0.05).结论:内异症确有细胞因子含量的升高,二紫胶囊可能通过降低IL-2、IL-6来治疗内异症.

    作者:田晓娥;周艳艳;史莲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鸡龄泰和乌鸡肌苷酸的含量变化

    肉类是人体所需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通过研究发现,肉类及制品的鲜味取决于两类物质:一类是氨基酸,另一类是核苷酸,其中鲜味强的是肌苷酸.畜禽肌肉中的肌苷酸作为一种鲜味物质,已成为衡量肉质优良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用于肌苷酸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化学法准确低,误差大.

    作者:蔡海峰;余秋兰;喻理德;赵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医病证理论形成的历史演进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清理,探讨了中医认识疾病经历的三个阶段,即个别症状认识阶段、病症组合与病名认识阶段、证候认识阶段,进一步阐述了中医证候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和演进过程.

    作者:张天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