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林;潘溪柳;董淑亭
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等部门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指导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关于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的论述对于整个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其深刻含义,在认清卫生行政部门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同时,更要深刻地认识到管理手段的转变是职能转变的关键,必须认真研究探索、正确运用,适应当前形势的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手段。
作者:刘红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远程医疗是当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医疗模式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新兴的事业。远程医疗建立过程中由于病人就医模式的改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即远程医疗的质量管理,远程医疗的责任划分,远程医疗的规范化、统一化,远程医疗模式下病人的心理问题等,给医院管理者提出新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刘建;周保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医院如何处理好医疗卫生服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做到合理收费,是目前普遍关注的敏感问题。
作者:向德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一、HIS信息质量保证结构分析ISO9000标准ISO8402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的总[1]。因此,医院信息质量的目标是大限度地满足医院管理、医疗及操作层各类用户的需要。围绕医院信息质量有关因素,将医院信息质量保证结构可分为3个层次,如图1所示。信息质量终体现在用户满意上,它以高质量信息为基础,这种高质量信息又取决于系统要素、数据要素、管理要素及服务要素质量。这4种信息要素质量要求与内容见表1。
作者:董军;刘殿荣;石青龙;王树千;锺光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的研究和预付款制度(Prospecive Payment System,PPS)的实施,对于抑制过度膨胀的医疗消耗、促进医疗单位间的交流与协作、充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已在发达国家10几年的实践中得到验证[1,2]。
作者:冀勇;胡湖;郝林元;鱼敏;曹秀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国际疾病分类中普遍存在假定分类的情况,ICD-9与ICD-10的假定有所不同;假定分类是按临床常出现的情况进行编码,而在临床上常出现的情况主要是以西文国家的临床情况为标准,这种情况常常会与我国临床医师的诊断含义矛盾。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假定分类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含义、标识、演化,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编码。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信息质量抽样调查发现,医院信息质量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其缺陷分布于医院各类信息,包括病人一般信息、医疗信息、医疗费用、统计信息及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等信息。缺陷主要表现为原始数据采集不完整、数据不准确等。分析信息缺陷所造成的后果,一方面直接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和利用,另一方面会造成医院决策或战略计划的失误。因此,提高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医务人员对信息质量认识,建立医院信息质量管理办法,实行有效的医院信息质量的核查与临控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代伟;董军;胡湖;曹秀堂;高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疾病预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不断增强,轻症疾病病人通过门诊或自购药物可获得治疗,而重危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会随之上升。重危病人的医疗质量监控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死亡病例是重危病例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群体。我们通过对528例死亡病例的有关资料分析,探讨重危病人质量监控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福林;潘溪柳;董淑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病例组合(Case mix)的概念和美国DRGs分类思想,在我国传播已有10几年的历史。一些学者提倡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内明确提出病例组合的概念,并开展与之相应的研究工作[1]。1994年,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以美国的AP-DRGⅧ的分类方案为依据,会同北京10家医院,完成了对10万出院病人的住院天数、例均费用和费用结构的分析报告[2]。
作者:徐勇勇;张音;潘峰;胡湖;宁义;夏结来;宇传华;曹秀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医疗实践中的重大成果能反映一所医院的整体水平。一份完整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往往同时记载着临床医疗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较科研成果见效快、实用性强,具有重要保存利用价值,对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历年来,临床医疗成果由于形成资料多、涉及面广等原因,一直未能很好收集、整理、归档,乃至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空白。《上海档案》中虽然曾有“吴青档案的启示”[1]及“邱财康病史的摘抄”[2]的报道,但由于对“重大临床医疗成果”说法不一,定义不清,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尽快规范建立“重大临床医疗成果档案”,以保存珍贵史料,启示后人。
作者:王临江;陈春华;张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信息质量是医院管理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针对HIS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保证HIS信息质量的要素及影响HIS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阐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旨在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质量管理意识,强化HIS信息质量管理,提高HIS信息质量,更好地发挥医院信息在医院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作者:董军;王晓钟;高筠;代伟;胡德奎;曹秀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文化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卫生事业的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作为当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与文化理论、行为科学相交汇的医院文化,越来越成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及职工素质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内驱力,也成为医院精神文明的热门话题。广大医院管理者在实践中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意识的作用,认识到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人的精神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围绕以人为本开展文化建设,是一些单位取得成功的经验,探讨以人为本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有利于推动医院的建设。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文章依据政策制定科学化程序,在逻辑推论“药品市场混乱”的直接相关因素和间接促发因素基础上,总结出药品市场混乱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模型,即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恶性循环模型,针对根源研制并论证了相应的政策思路模型,即医疗资源优利用模型。提出实施该政策思路并能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是在政府统一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总结出从医疗机构人手,解决药品市场混乱政策思路实施的逻辑顺序依次为:控制药品费用总量;逐步控制药品毛利,摆脱医疗机构对药品的依赖性;加强药品市场的管理,完善市场“游戏规则”并研制了各相应步骤中的关键技术。逻辑推论的政策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表明,上述政策思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政策方案切实可行。
作者:郝模;王志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改革必须系统设计这一命题的论述,旨在探讨保证我国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作者:马安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时代的列车不容分说的将我们载到21世纪。新世纪有什么挑战,有什么机遇;新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会有什么变化;新世纪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如何,医院的工作方式,服务模式如何改变;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医学人才,他们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社会需要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服务;新世纪怎样管理医院,管理者需要什么样的管理艺术、知识结构、眼光等等。这些问号不能不说是摆在我们医院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沉,农业文化处于主导地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人民健康保护神的医疗卫生系统的组织者、管理者、工作者无不留下传统文化的烙印,每个人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新世纪,如何展现自己的才华,必然决定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兴与衰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一个以资讯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知识创新时代,高科技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必然提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而摆脱物质生产的拖累,而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力和思想的头脑国家,而无法挤入这一行业的国家只能沦为躯体国家,知识经济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每一个行业或单位也无法脱离这种巨变时代的新型竞争,这也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大型医院的固定资产增加几倍至几十倍,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将国际上的新先进技术在3~6个月引进,这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社会保障系统不健全,国力又有限,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又有很大局限性,人们的医疗需求和经济能力与医院提供服务所付出的代价相差甚远,新世纪的医院何去何从,其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在医院管理者,尤其是医院院长的肩上了,这是毋庸置疑的。管理革命从1945~1990年的近50年时间,成为世界知识范围的主导力量。正因为如此,堪称20世纪是经济人才的盛世,21世纪是管理人才的天下。不重视管理是制约医院生存发展的大敌,因为管理是知识社会的一个生长器。当前,同级医院之间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管理的竞争又是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环境、创新能力的竞争。为此,在进入新世纪的初期,医院应当搞好自身定位,作为大型医院要争做头脑医院,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首先,要使医院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知识;其次,了解医院组织结构创新由传统型向虚拟网络化转化。注意资源重组和流程再造,医院管理创新要注重人性,尊重人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每个人在医院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分配机制上要注重复合型利益同盟机制的体现;第三要重视知识价值空前增值,知识创新成为新世纪取胜的关键要素之一,故应把知识列入生产函数,对知识投资可以出现递增效应,抓好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调整,重视医院文化的建设;第四,摒弃中庸之道,勇当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敢向权威挑战,敢向极限挑战,敢向新领域挑战,敢向传统挑战;第五,要防止煮青蛙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学识水平,对社会变化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新动向,以防止风险,关心内部职工,科学地激励,提高工作效率,只有高效率才有高效益,才能有高的员工满意度,只有员工高的满意度才能产生持久性高效率和高效益。当前,紧迫的是医院管理者要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无私无畏的气魄,面对现实,着眼未来,不当一代天骄,争做新世纪管理界的风流人物,为我国医院水平能与世界巨人同步而抢占险峰,作为忠心为医院管理者服务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愿与广大医院管理者、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一道为提高我国医院的管理水平勇敢地开拓、探索。
作者:《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医患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关系是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医院各级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医患之间在接触中产生的矛盾时有发生。上海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处调查7所医院、582份问卷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和谐与比较和谐的24.23%,而认为医患关系紧张与比较紧张的占29.72%。当前研究、探讨医患关系,对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稳定医疗秩序、促进医学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适应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作者:王吉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城市区级医院业务量小、效益低下及卫生资源浪费是个由来已久、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从调查研究人手,对现有利弊进行深刻的揭示与剖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甘筱华;石永发;刘光远;母庆顺;周玉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即乙肝两对半检测是临床的常规检测项目,对乙型肝炎的诊断、评价和阻断传播具有重要意义[1]。在众多的乙肝两对半检测方法中,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和酶联免疫法(EI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较好[2,3]。为了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验水平,降低筛查成本,在此比较了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成本费用。
作者:张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总结上海市实施继续医学教育3年来的经验与不足,探讨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于1999年初在全市随机抽取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共30所,开展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现况调查。调查看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施已为大家所认可,现行的规章制度是可行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条块分割,组织与管理不统一;②项目设立需重实效;③尚需完善学分考核制度;④项目收费尚需规范化:⑤效果评估尚无有效标准。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张爱莉;庞肖梦;沈昭在;胡天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药政法制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药品依法监督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药政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政是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因此,药政法制建设十分重要。
作者:金志刚;韩礼婉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