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生;叶荷平;陈杰;曹岚;谭绍凡
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为指标,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实验性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动的影响,以期深入探讨其配伍机理.根据中医组方原理,将该方拆分为辛开药组(半夏、干姜),苦降药组(黄芩、黄连)、甘补药组(人参、炙甘草、大枣),并交互组合成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药组(全方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大凡出血病证,多与热与气有关.热伤脉络或气虚不摄或气滞脉阻等因素,均可导致各种出血.而一些慢性出血,则多因脾气亏虚,统摄无权.用补脾摄血、引血归脾等法治疗奏效甚捷.本文就“脾统血”谈点体会.
作者:钟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按时取穴针灸治疗临床研究主要是指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以及飞腾八法等多种按时取穴针灸疗法以治疗不同疾病,尤其是对急性痛证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治疗,疗效颇佳.近10年来,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灵龟八法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乐毅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老年人孤立性收缩压高的临床研究中,证明治疗孤立性收缩压高(ISH),能减少总的脑中风发病率,但是不是所有类型的脑中风都能减少,则未有研究.本文研究降压药治疗对各种类型脑中风的作用,共4 736例男女,年龄60岁以上的ISH,随机分为氯噻酮12.5 mg/d(第1步),或加用氨酰心安2.5 mg/d(第1步),或加用利血平0.05 mg/d(第2步).治疗组2 365人,安慰剂组2 371人,追访4.5年.治疗组85人患缺血性脑中风,安慰组132人,治疗组相对危险比为0.63;出血性脑中风2组分别为9与19人,相对危险比为0.46;不明原因的脑中风分别为9与8人,RR=1.05.缺血性脑中风中4个亚型:腔隙性梗死分别为23与43人,RR=0.53,栓塞性为9与16人,RR=0.56;动脉粥样硬化性1 3与13人,RR=0.99;不明原因的40与60人,RR=0.64.治疗效果对出血性脑中风出现快约1年左右就有效;对缺血性脑中风到治疗后2年才见效.结果:降压治疗可减少出血及缺血性脑中风发生率.降压达标时,脑中风的减少才能达到明显效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对健康的效果还不清楚,运动后体重未减的健康效果如何也不清楚.本文研究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的独立效果,即对皮下脂肪、腹内脂肪、骨骼肌量、胰岛索敏感性等的作用.52名肥胖人,体重指数31.3±2,腰围平均(110.1±5.8)cm,分成饮食减肥、运动减肥、运动不减肥、对照4组,共观察3个月.结果2个减肥组体重下降7.8kg(8%),对照组及运动不减肥组,体重无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2个减肥组做运动试验大耗氧减少1 6%,运动减肥组总脂肪量比饮食组多减1.3kg.腹部、皮下、腹腔内、腹腔脂肪/皮下脂肪比,都有类似变化.运动后未减重组,腹腔的脂肪也减少,血浆葡萄糖与胰岛素浓度(包括空腹与服葡萄糖后)无变化.葡萄糖使用率在饮食组为5.6 mg/(kg骨骼肌@min),运动组为7.2 mg/(kg骨骼肌@min),2组比较无区别,但较对照组及运动后体重不减组明显为高(P<0.001).结论:通过运动组不限制每日食物热卡量也能明显减肥(特别是腹部肥胖),也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运动后即使体重不减,腹部脂肪也明显减少,还可以防止体重继续增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快速医用胶508系列产品是合成型高功能胶粘剂,可直接应用于人体内外,ZT医用粘合胶为508系列产品之一,在临床已得到广泛使用,我院自1996年4月~2000年4月共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312例(除外中转传统胆囊切除术11例).其中210例应用ZT胶粘合切口,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保华;高崇茂;刘合春;胡秋灵;许剑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人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由肾脏合成、分泌到血浆中的34~40 ku的糖蛋白,是主要的促进哺乳动物的骨髓、脾、胎肝中红系祖细胞生长、繁殖、分化的调节因子.像其它的糖蛋白激素一样,EPO的生物效应是通过其与一种特异性的表面受体(EPOR)相联系而引发的.人的红系祖细胞表面EPOR的量随着生长周期是不断变化着的,因而对EPO的敏感性的依赖性也就不同.EPOR传导信号的机理并不清楚,但由于EPOR与其激素配基并不包含有激酶相应的或与核酸结合的一致性序列,现普遍认为EPOR的二聚体化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二聚体化被认为不仅是产生高亲和性受体也是信号传导的第一步.
作者:马姜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由于它具有多重感观刺激、传授信息量大、易于接受、人机交互性强、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1],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在高校方兴未艾,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时也把教师从粉笔灰中解脱出来.然而,要想使多媒体教学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就必须正视当前在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下述问题是确保多媒体教学这一崭新的教学形式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章新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药炮制与中药制剂的疗效关系密切,不遵循药品卫生标准炮制势必影响疗效.如净选加工法,要除去非药用部位、霉败品及泥沙杂质等.在炮制过程中,必须按饮片制备程序制成中药饮片,利于溶出有效成分,易于发挥疗效.有众多的药物,必须依方认真炮制,使其疗效稳定.如当归龙荟丸中的大黄,须用酒炙后,才能制成丸剂;否则,药力过猛,苦寒败胃,服后易产生腹痛的副作用.又如川乌、草乌、马钱子、附子、巴豆、砒石、半夏、天南星等毒性中药,若炮制不当,不但疗效欠佳,而且能引起中毒,甚至会使人致死.“二陈合剂”中的半夏是经过姜汁制的,一是解毒,二是增强和胃止呕的功效.还有一些药物,如乳香、没药、紫河车、蕲蛇、五灵脂、马兜铃等,若不经过加工炮制,就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作者:黄玲;龚千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升降运动,不仅存在于宇宙间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中,而且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真可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居于“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体生命活动自然是升降运动的体现.机体的升降,主要是讲气机的升降,它是各个脏腑综合作用的体现,其中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气机的升降至为重要.我们仅就个人学习体会,对肝肺升降略作探述.
作者:韩红伟;张雪梅;郭兰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中药治疗皮肤病新认识1.1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中药[1] (1)雷公藤: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积、杀虫止血等功效.制剂有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糖浆等.治疗自身免疫病首先取得明显疗效的首推红斑狼疮(SLE),对其临床表现及免疫指标能明显改善.另外对各类型重叠型自身免疫病疗效也很好,其中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疗效更为满意.
作者:喻文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伍炳彩教授从医30余年,精研中医名家之学说,勤于临床,学验俱丰.在临床处方用药时,善用药对,伍老认为2药配伍,有互相协助增强药力者,有互相制约消其副作用而展其长者,有2味合用另生其它作用者,有为沟通之作用者等.笔者随师侍诊,获益非浅.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罗文群;郭建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儿宝膏是由太子参、北沙参、自芍等中药组成的一种煎膏剂,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等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控制其质量,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宝膏中的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冷文金;万民;杨艳;魏有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从渊源、生理、病理及证治方面论证了肾主五液的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肾主五液的部分机理.
作者:王茂泓;蔡浔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以皮肤、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紫斑”“肌衄”“葡萄疫”相似,又与“衄血”“便血”“尿血”等证相关.西医治疗以止血、抗感染、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为主,若能明确过敏原则可避免接触或脱敏治疗.中医学将此病分虚实二大类:一为脾虚失摄,血溢脉外或阴虚火旺,灼伤血络;二为风热内客营血,或邪热燔灼,血热妄行.治疗多从疏风清热、滋阴凉血或健脾益气等入手,此为常法.但临床不少病例病程缠绵,皮肤紫癜面积大,反复发作,鲜红、暗红皮疹此起彼伏,顽固难愈,常法难以收效而迁延反复,常与瘀血、热毒有关,则应知常达变,中西医结合,往往疗效较好.
作者:喻闽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肥胖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荷叶生物总碱对大鼠体重、体脂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生物总碱明显抑制肥胖大鼠的体重增长,影响其肥胖程度且可使肥胖高脂血症大鼠TC、TG及AI下降.
作者:涂长春;李晓宇;杨军平;邹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误诊临床有之,但避免发生或不发生是医生的夙愿.要做到不误诊,那就要求医生品术兼优,除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了发扬光大,启迪后学,兹就《内经@素问》有关误诊内容探析如下:
作者:余应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杏仁首载《本经》,谓其“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气奔豚”,入肺与大肠二经,可起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伤寒论》与《金匮要略》2书中共34处用到杏仁,用其组成的方剂达23首,广泛用于内科与妇科各种疾病n].许多方剂如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苡甘汤等,堪称千古名方.仲景用杏仁,可谓组方精妙,变化多样,令人叹为观止,现分述如下:
作者:韩捷;尚炽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前列腺栓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方中黄柏、地龙、车前草分别采用TLC法进行鉴别,并对主药黄柏所含的小檗碱成分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柏、地龙、车前草在各自条件下均获较好分离;小檗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8.6%,稳定性在4 h以内,精密度(RSD)0.7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其为前列腺栓的质量标准,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黄键;赵银鹰;陆爱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川乌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要药,其药性辛热燥烈,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其中的双酯生物碱有大毒,属于剧毒药物,非炮制不能用.自古以来,据文献记载为制其毒创立了70余种炮制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记载的是水煮法,江西则采用传统的甘草、皂角、生姜漂煮法.基于炮制工艺的不同,本文对江西法制川乌进行了成分的含量测定并与药典法进行比较.为了与药典法保持平行一致,采用了简便实用的回滴定法与分光光度法对其中的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进行测定比较.
作者:张的凤;朱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