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辛鼻鼽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效学研究

宋兴兴;赛佳洋;屈会化;孔慧;王雪茜;王庆国;赵琰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 双辛鼻鼽散, 中医药, 抗过敏, 时效量效
摘要:目的 研究双辛鼻鼽散(SXBQS)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药效.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和鼻内滴注激发的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BN大鼠AR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组及SXBQS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3周,基于行为学评价初步探讨SXBQS治疗AR大鼠的时效量效关系,通过检测血清IgE、组胺含量,镜下观察大鼠鼻黏膜病理学变化,研究SXBQS药效.结果 SXBQS灌服后1h即可明显缓解BN大鼠鼻部过敏症状,起效时间长于12 h.SXBQS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抑制鼻黏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黏膜水肿.SXBQS各剂量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大鼠血清IgE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其中SXBQS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XBQS各剂量组及西替利嗪组血清组胺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SXBQS高剂量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XBQS通过抑制炎性水肿,下调血清组胺、IgE水平,发挥治疗AR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止咳清肺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所致急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止咳清肺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所致急性咳嗽属燥邪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由计算机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可愈糖浆口服,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止咳清肺汤汤剂口服,疗程5天.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咳嗽症状积分及临床总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VAS评分、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P<0.05).2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咳清肺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所致急性咳嗽能有效改善咳嗽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曲志成;曹迎;郭飒;孟昊;张红升;徐向东;姚卫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津力达颗粒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体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津力达颗粒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体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糖、血压、体脂含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糖、血压及体脂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糖、血压降低更显著(P<0.05),2组体脂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津力达颗粒能有效降低血糖、血压并改善体脂状况,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成药物.

    作者:陈婧;吴东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辛鼻鼽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研究双辛鼻鼽散(SXBQS)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药效.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和鼻内滴注激发的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BN大鼠AR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组及SXBQS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3周,基于行为学评价初步探讨SXBQS治疗AR大鼠的时效量效关系,通过检测血清IgE、组胺含量,镜下观察大鼠鼻黏膜病理学变化,研究SXBQS药效.结果 SXBQS灌服后1h即可明显缓解BN大鼠鼻部过敏症状,起效时间长于12 h.SXBQS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抑制鼻黏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黏膜水肿.SXBQS各剂量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大鼠血清IgE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其中SXBQS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XBQS各剂量组及西替利嗪组血清组胺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SXBQS高剂量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XBQS通过抑制炎性水肿,下调血清组胺、IgE水平,发挥治疗AR的作用.

    作者:宋兴兴;赛佳洋;屈会化;孔慧;王雪茜;王庆国;赵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李浩运用龙骨牡蛎药对经验

    龙骨、牡蛎配伍为中医临床经典药对之一,总结李浩教授运用龙骨牡蛎药对的临床经验.即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取其安魂镇惊、镇静止痒、潜镇肝阳、敛阳入阴、收敛固涩、强筋健骨之效,治疗多种相关疾病,并列举两则医案加以佐证,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帅;吴佳慧;方军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刘秀萍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刘秀萍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多与水、气、瘀密切相关,尤其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依赖于肺、脾、肾、肝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其中,肝为水液代谢的“总司令”,与肺相合,肝升肺降,水道通畅;与脾相伍,相克相生,输布津液;与肾相使,疏藏有度,开合有律.肝能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参与血液运行,如此气机条达、血运畅通,则水液代谢无碍.故刘教授多从肝着手论治慢性肾脏病,早期以疏肝活血为主,中期以清肝利水为主,后期根据患者阴阳的偏盛偏衰选择补肝滋阴或暖肝温阳法.整个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视患者情志变化,不忘固护脾胃,用血肉有情之品活血通络,防止久病人络化瘀.

    作者:王彤;张月红;宋锦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语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作者:赵奉茹;范涛;秦厚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不同辨证体系的流行性感冒中医病机探讨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中医病机复杂,对其辨证历代医家认识不同.伤寒六经辨证早揭示了外感热病包括流感病的传变规律,认为外感热病是“伤于寒”所致.明清时期医家通过临床发现了伤寒学的一些不足,补充了伤寒对某些疾病包括流感病的认识,如叶天士和吴鞠通基于《内经》分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温病包括流感病提供了辨治方法.从伤寒六经、卫气营血、三焦三方面探讨,为中医药防治流感提供思路.

    作者:张瑞;王晓鹏;王东东;哈雁翔;卢幼然;郭玉红;赵京霞;刘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MNNG诱导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Gli1/2/3、SUFU及CyclinD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神经胶质瘤关联癌基因同源物(Gli1/2/3)、丝氨酸激酶抑制物(SUFU)及细胞周期蛋白CyelinD1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Purmorphamine组、环巴明组及叶酸组,每组10只.采用MNNG负荷多因素法制备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大鼠Gli1/2/3蛋白及基因水平.量子点介导的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SUFU及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Gli-1 mRNA含量降低明显(P<0.01),Gli-2及Gli-3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SUFU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CyclinD1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组可明显升高Gli-1基因表达(P<0.05),降低Gli-2、Gli-3和SUFU的蛋白表达(P <0.05,P<0.01),黄芪三七组对Gli-3及SUFU的蛋白表达具有改善作用(P <0.05,P<0.01),而黄芪组仅能降低SUFU蛋白表达(P<0.01),对其余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活血药三七可影响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hedgehog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从而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起到防治作用.

    作者:赵唯含;毛堂友;高康丽;谭祥;陈晨;李军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王霞芳分期辨治小儿癫痫经验

    王霞芳教授认为小儿癫痫病机为脑脉失健、神机失司,常见证型为痰证、瘀证、虚证、热证,治疗宜分期论治.痰证者早期化痰祛痰、中期顺气调气、后期健脾祛痰;瘀证者早期活血化瘀、中期行气散瘀、后期补血行血;虚证者早期益气助运、中期扶正祛邪、后期滋肾补肝;热证者早期清热熄风、中期平肝定痫、后期滋水涵木.

    作者:侍鑫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晁恩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特色

    晁恩祥教授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其临床辨治思路为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衷中参西;抓主证,标本缓急,分阶段治疗.常用治法有:宣肺止咳,降气化痰平喘法;疏风宣肺,止咳利咽法;益气养阴,降气化痰平喘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法;调理肺肾,纳气平喘法;健脾化痰,降气平喘,理气和胃法;降气化痰利水法;温阳散寒,止咳化痰平喘法.其治法灵活,效果显著.

    作者:郭永红;王辛秋;杨少琴;富大鹏;陈燕;苗深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放射性口腔炎是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常规放疗患者中,放射性口腔炎平均发生率为80%[1].放射性口腔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2],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即口腔黏膜受到电离辐射(X、γ、中子及电子束辐射等)超过该器官阈剂量6个月内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慢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定义则为由急性迁延而来或受照6个月以后出现黏膜溃疡、坏死或黏膜下组织和骨显露.

    作者:顾田;贾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从伏邪学说探讨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思路

    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为病情反复,复发与缓解交替,本病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可能与伏邪有关.伏邪分为阴伏邪和阳伏邪,阳伏邪伏于体内,日积月累,日久伤阴,久必及肾,真阴暗耗;阴伏邪伏于体内,经年累月,阳气受损,日久肾阳虚损.阳伏邪暗耗肾阴治以滋补肾阴;阴伏邪伤气治以补益脾气,伤阳治以温壮肾阳,阴阳两虚者滋肾阴温肾阳并举.伏邪在多发性硬化治疗中分为虚实两端,虚主要变现为肾精亏虚,肾虚邪留,治以调其本,去其邪;实主要表现为痰瘀,治以化痰活血.

    作者:赵雪松;樊永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7-2018年北京地区流行性感冒病证特征及应对策略

    2017年进入12月以来,北京地区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呈高发态势.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流感的中医证治提出几点思考:流感可归属于四时外感范畴,部分可从冬温、伏暑、春温、风温论治,当遵循中医辨治论治原则.本次流感证候多表现为外寒内热病机,源自北京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多在内热基础上感受外邪,初起多表证症状,如恶寒、头身痛、无汗等,同时伴见咽干、咽痛内热表现,治疗当重在辛凉解表,外散寒邪内清郁热,去其爪牙,促邪外透.中医药治疗流感关键在于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疗,把住气分关,截断扭转,避免轻症转为重症.

    作者:王玉光;谷晓红;马家驹;郭玉红;卢幼然;刘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ICU获得性衰弱的西医诊疗及中医辨治策略

    1993年Ramsay提出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ekness,ICUAW)的概念,ICUAW是ICU患者常见的一种获得性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疾病,又称ICU获得性肌无力、ICU获得性神经肌肉疾病、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肌病等.临床上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类: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CIP)、危重病性肌病(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CIM)和危重病性多神经肌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myopathy,CIPNM).

    作者:齐文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7-2018年冬春季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防治

    2017-2018年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活动强度强于往年,甲、乙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但临床表现仍符合季节性流感的基本特征.流感病机为机体正气不足,疫毒外袭,加之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或气候骤变而致邪袭卫表,郁里化热,壅塞肺卫而致病.治疗当先辨表邪之轻重,表邪重者解表为主,兼清里热;表邪轻而里热重者,清凉之中亦当加入疏风透散之品,使邪有出路.本病预防当注意空气流通,寒温适宜,规律饮食,适当锻炼,并可适量口服中药代茶饮预防.

    作者:李琼;齐文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北京地区2016-2017年冬春季流感样病例中医病证特征观察与分析

    目的 对2016-2017年冬春季北京地区流感样病例的中医病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2016.11-2017.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 224例流感样病例,通过分析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北京地区2016-2017年冬春季流感样病例的中医病证特征.结果 1 224例(97.5%)流感样病例初起发热,Tmax(38.5 ±0.7)℃,以咳嗽、咽痛等症为主.就诊时以发热、咳嗽为主,兼见肌痛、流涕、咽痛等症.中医证候以风热证为主,为440例(35.9%);风寒证与寒包火证次之,分别为335例(27.4%)、300例(24.5%).流感确诊病例740例(60.5%),其中甲型流感732例(59.8%),甲型流感病原构成以季节性H3N2(54.1%)为主,余亚型占比极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略有升高,与以往变化不大.结论 北京地区2016-2017年冬春季流感样病例符合中医学“风温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卫气同病.

    作者:罗丹;连博;张磊;王晓鹏;韦重阳;卢幼然;郭玉红;赵京霞;刘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北京地区2016-2017年冬春季流感样病例日发病人数及中医症候与气温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2016-2017年冬春季北京地区流感样病例日发病人数及中医症候与气温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4日-2017年2月28日就诊于北京4家医院门诊的流感样病例患者,对其日发病人数与日平均温度、日高温度、日低温度、日温差四个气温因素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病例按就诊当日日平均温度与前一日日平均温度差值的正负,分别归为日均温度升高组及日均温度降低组,比较2组中医症状差异.结果 共收集流感样病例1 226例,男占45.4%,女占54.6%,年龄(40.0±16.3)岁,其中病毒阳性740例(60.4%).流感样病例日发病人数与日平均温度、日高温度、日低温度成负相关,与日温差成正相关.日均温度升高与日均温度降低所引起的流感样病例中医症状无明显差异.结论 流感样病例日发病人数在气温影响下可有不同程度改变,可能与气温变化引起人类活动改变有关;日均温度升高与日均温度降低所引起的流感样病例中医症状无明显区别,皆以发热、咳嗽、咽痛等为主要表现,辨证以风热证为主,属中医学“风温”病范畴.

    作者:吕小琴;张磊;卢幼然;连博;罗丹;陈腾飞;韦重阳;赵京霞;郭玉红;刘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穴规律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KN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针刺取穴规律.方法 筛选CKNI、WANFANG、VIP中针刺治疗RA的临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RA的取穴规律.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针刺治疗RA文献143篇,得到治疗RA穴位处方132个,涉及穴位118个,演化出3~4个穴位的核心组合22个,形成新处方11个.结论 RA针刺治疗重视局部选穴,强调辨证取穴,阳经腧穴及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

    作者:王海瑜;张继胜;宋陈惠;李方凯;刘小平;郑炜;张玉婷;朱跃兰;侯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明清医学浅述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辨治

    明清医学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在这一阶段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作对伤寒进行了新的阐述补充,如《通俗伤寒论》《伤寒大白》《伤寒辨类》等,且温病学迅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在治疗疫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方面均有深入的临床研究.回顾明清时期中医文献探讨“辨伤寒,析温病”“辨寒热,析表里”“辨外感,析内伤”在流感辨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药诊治流感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鹏;张瑞;黄坡;王东东;陈腾飞;卢幼然;郭玉红;刘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秦汉医学浅述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

    回顾秦汉时期的经典医学文献,从病名、发病状况、病因、临床表现、治则治法、预防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医家对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认识.秦汉时期未提出“流感”这一病名,但有诸多病名属于该范畴.在当时的背景下,大规模传染病发生次数多、死亡率高,医家充分认识到气候对流感发病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邪气从口鼻入的观点,认为治则治法应包含扶正与祛邪两方面,在预防方面则更加重视固护正气,此外,当时政府的防护措施也值得借鉴.

    作者:哈雁翔;王晓鹏;张磊;刘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