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郡;刘红旭;朱雨玫;胡馨
目的 观察冠心静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HPA轴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清皮质醇(COR)含量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冠心静组和氟西汀组.选用冠状动脉结扎后进行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制造心梗后抑郁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0、IL-1β、IL-6、CRH、ACTH、COR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TNF-o、IL-1β、IL-6、CRH、ACTH、COR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冠心静组能明显降低IL-1β及IL-6水平(P<0.05),氟西汀组大鼠TNF-α、IL-1β、IL-6因子水平未见显著下降(P>0.05).2用药组虽均能下调模型大鼠CRH、ACTH、CORT水平(P<0.05,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静胶囊可以显著降低心梗后抑郁大鼠体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抑制HPA轴过度亢进,其更多的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佟彤;刘红旭;李爱勇;廖磊;龚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自我国开展以来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迈入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今日.据2012年长城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报告,2000年中国内地完成2万例PCI手术,2011年已经超过40万.但OAT[1]和COURAGE[2]试验结果指出,介入治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尚有一些与PCI手术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无复流、缺血再灌注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晚期血栓形成以及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等,无复流、缺血再灌注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晚期血栓形成等已有较多研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何更好地降低PCI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的提高成为心血管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3].
作者:邢文龙;刘红旭;尚菊菊;李享;胡馨;来晓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介绍何庆勇教授运用猪苓汤、五苓散、真武汤、防己黄芪汤、木防己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己椒苈黄丸、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等经方,以“行水八法”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的辨证思路与遣方用药.
作者:郭建波;丁宇坤;王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低中危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当归芍药汤加减和中药安慰剂,均以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症状总积分改善率,比较治疗后血压与脉压、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积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脉压(P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体健康状况(GH)、活力(VT)计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GH、V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当归芍药汤加减可以显著改善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压作用,且安全稳定.其缩小脉压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动脉弹性有关.
作者:王巍;杨雪卿;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初筛符合调查条件的医院,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北京地区共1 1家三级中医综合医院,其中8家医院能够开展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8家三级中医医院2014-2016年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现状调查结果提示,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开展的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正在稳步发展,中医药干预冠脉介入围手术期的相关研究也在进行中.
作者:黄熙曼;刘红旭;邢文龙;李享;贾思涵;李煊;何刚;张振民;尚菊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分组进行PBL教学,后指导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表评估教学成果.调查结果提示全体学员对PBL教学法有较好的评价,认为自身各方面能力有较大提高;指导老师的评价认为P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认为PBL教学法适用于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接受培训学员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刘红旭;何刚;邢文龙;尚菊菊;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李元文教授结合中医临床体会将皮肤病的病、证、症的关系从人体气血变化与病邪相争的多维变化方面加以概括.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李教授强调疾病初期辨病为主,中期病证同治,后期辨证、识症为重.在治病和治证上有合有分,辨病贵在核心病机的把握,辨证贵在阴阳气血的调整.病和证均由症状确立,针对症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博;孙占学;张丰川;蔡玲玲;姜晓媛;林欢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大鼠AMI/抑郁模型观察以益气逐瘀中药制剂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的作用,探讨参元丹(SYD)改善冠心病和抑郁症共病的机制.方法 对应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鼠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制造心肌梗死并抑郁障碍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每日灌服蒸馏水4.5 mL/kg;SYD低剂量组按1.5 g/kg灌胃给药;SYD高剂量组按4.5 g/kg灌胃给药;氟西汀组每日灌服0.04%盐酸氟西汀液4.5 mL/kg.各组均连续灌服18天.结果 模型组活动计分较正常组缩短(P<0.01);氟西汀组与SYD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增加(P<0.05),SYD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与氟西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各组大鼠糖水偏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YD干预后抑郁大鼠的糖水偏爱百分比有所增加,呈现改善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5-HT浓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SYD组5-HT浓度均升高(P<0.05);SYD组与氟西汀组比较,血清5-HT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YD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CA3区结构基本完整,细胞排列较规则,层次比较丰富,神经元胞膜基本完整,只见小部分细胞胞核变小萎缩、有空泡化和核固缩现象.结论 模型组小鼠在给予18天孤养结合CUMS后表现抑郁样行为.参元丹可改善抑郁症模型动物行为异常,提高海马神经递质的生成,并增强5-HT递质系统功能,促进海马神经损伤修复,逆转海马神经元凋亡.
作者:郭郡;刘红旭;朱雨玫;胡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王书臣教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遣方用药善用对药,临证如布阵,用药似排兵,或为增效减毒,或为平调寒热,或为攻补兼施,常获佳效.总结王师临证常用的部分药对,分析其药对组成、组合原因、配伍特点、特殊用量等,挖掘王师治疗肺系疾病独特的用药经验.
作者:王冰;樊茂蓉;崔云;苗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益气生津袋泡茶(YQSJ)对KKAy小鼠随机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揭示YQSJ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KKAy小鼠20只随机分为YQSJ、对照组(CON)2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OR).YQSJ给药剂量为30 g生药/kg,CON及NOR给予等体积水灌胃.尾尖采血检测各组小鼠随机血糖,给药4周时进行血糖、血清胰岛素含量测定.结果 益气生津袋泡茶可显著降低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的随机血糖(P<0.05)、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P<0.01).结论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益气生津袋泡茶降低随机血糖、改善糖代谢紊乱的机制之一,但具体作用靶点仍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作者:夏军;周琦;朱玲;刘红旭;邢文龙;申竹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桂枝、干姜混合挥发油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的优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以浸泡与否、加水倍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体积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对混合挥发油进行β-CD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以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CD与混合油比例为考察因素,进行包合工艺的优选.采用显微成像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 桂枝、干姜挥发油优提取工艺为饮片不浸泡,加8倍量水,提取11h,验证结果显示该工艺稳定可行;优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为50℃,油(mL):β-CD(g)为1:8,包合2h,验证结果显示包合工艺稳定可行;显微成像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挥发油和 β-CD已经形成了包合物.结论 确定了桂枝、干姜挥发油优提取工艺、包合工艺,且该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张欣;尹兴斌;王庆玲;王文平;杨春静;阎玥;李友林;倪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提供思路.方法 本研究纳入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根据eGFR将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分为心肾综合征组和非心肾综合征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N端前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 心肾综合征组患者年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同时心肾综合征组患者阳虚、水饮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年龄是心肾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出现伴随中医证候向阳虚、水饮演变的过程.
作者:刘璐;吴旸;崔杰;吴国宝;范宗静;林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设计调查表,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09-2010年度2型糖尿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注册,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状况.结果 共注册满足纳入标准患者64例,其中60.93%发生心律失常;中医证候以虚证居多,其中心肾阳虚多(26.56%);虚实夹杂证其次其中阳虚水泛占14.06%,气虚血瘀占10.93%;实证少.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具有高龄、伴随疾病较多、病情较重等特点,以终末期患者居多.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临床证型分布较为复杂.
作者:周琦;黄静娟;刘红旭;尚菊菊;邢文龙;夏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药食同源之药物生姜、大枣合用具有调和营卫、调和脾胃、温经通脉、和中止呕的功效,配伍使用功效显著,对全方疗效起重要作用.医者常忽视生姜、大枣在方剂中的作用,而仲景经方常用生姜、大枣,且姜枣同用就有47方.通过归纳、分析生姜、大枣在经方中的配伍运用规律,探究生姜、大枣配伍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孟春;刘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失眠症证候、证候要素及靶位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7年5月-2017年5月)的期刊文献,筛选后共获取182篇文献,总涉及11 640例患者,运用SPSS 20.0建立失眠症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 经过合并归纳后得出17个证候,居前4位的分别是心肾不交证(20.75%)、心脾两虚证(15.07%)、肝郁化火证(13.32%)、肝郁血虚证(11.71%);得出11个证候要素,居前4位的分别是阴虚(22.83%)、火热(18.88%)、气虚(18.67%)、血虚(18.57%);得出6个靶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32.14%)、肝(27.86%)、肾(27.16%).结论 失眠症的核心病机是阴虚、火热、气虚、血虚,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肾;治疗以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疏肝泻火及柔肝养血法为主.
作者:丁宇坤;高雅;郭建波;王辉;何庆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D)干预不稳定性心绞痛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其潜在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观察方法,共7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至SYD组(36例)或安慰剂组(40例),SYD组术前3天口服SYD,每日3次,每次4粒;安慰剂组术前3天口服安慰剂,每日3次,每次4粒.于术前12 h、术后4h、术后24h、术后1周动态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氧化应激指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术后血清cTnT水平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第99百分位数为PMI诊断标准.结果 SYD组发生PMI例数(3例)少于安慰剂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与术前比较,2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在术后4、24h均发生改变,SYD组变化程度有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SYD组术后24 hMPO水平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GSH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D具有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氧化损伤相关.
作者:尚菊菊;刘红旭;周琦;邢文龙;杨志海;贾思涵;褚福永;李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7年),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不受发表语种限制,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17年10月17日.纳入麝香保心丸联用常规西药与西药比较,麝香保心丸单独与西药比较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标准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Rev Man5.1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35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3773例患者纳入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在改善心绞痛临床疗效、缺血性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优于西药组;麝香保心丸单独应用在改善心绞痛临床疗效及缺血性心电图方面不优于西药组.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样本量有限、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较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巍;褚福永;邢文龙;陈聪;张天麒;张天宇;刘红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尘肺是职业病中危害严重的一种,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威胁患者生命.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认为此病病因病机是“正虚”“痰阻”“燥毒”和“瘀血”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一般的肺病不同.尘肺诊治应运用中医综合辨证,分清主次缓急,以宣通肺气、祛瘀降逆为法,结合“三因”学说选药,以“益润通”为主要原则.
作者:付磊强;刘云兴;李顺品;吴炬;尹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泻肺利水法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温阳益气、泻肺利水合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的改善.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温阳益气、泻肺利水合剂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尤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嘉兴;滕菲;刘红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证候、证候要素规律,期望能为临床治疗血脂异常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网络展示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的核心症状为:倦怠乏力、咳嗽、咳痰、喘憋、眩晕、胸闷、失眠、心悸、苔腻、脉弦、苔白、舌质紫暗等,此症状分为脾虚、血瘀、痰浊3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常见证候(>15%)为:痰浊阻滞306次(30.03%)、气虚血瘀177次(17.37%);基于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得到的证候靶位(>10%)为:脾306次(30.03%)、肝122次(11.97%).结论 脾虚、血瘀、痰浊为核心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可着重考虑此3类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可以抓住痰浊阻滞、气虚血瘀2个主要证候,治法以化浊(化痰、活血)、益气为主,主张从脾论治,兼顾肝.
作者:刘旭东;钟小雪;吴海芳;张雨晴;但文超;何庆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