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孙占学;张丰川;蔡玲玲;姜晓媛;林欢儿
目的 通过大鼠AMI/抑郁模型观察以益气逐瘀中药制剂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的作用,探讨参元丹(SYD)改善冠心病和抑郁症共病的机制.方法 对应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鼠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制造心肌梗死并抑郁障碍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每日灌服蒸馏水4.5 mL/kg;SYD低剂量组按1.5 g/kg灌胃给药;SYD高剂量组按4.5 g/kg灌胃给药;氟西汀组每日灌服0.04%盐酸氟西汀液4.5 mL/kg.各组均连续灌服18天.结果 模型组活动计分较正常组缩短(P<0.01);氟西汀组与SYD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增加(P<0.05),SYD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与氟西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各组大鼠糖水偏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YD干预后抑郁大鼠的糖水偏爱百分比有所增加,呈现改善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5-HT浓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SYD组5-HT浓度均升高(P<0.05);SYD组与氟西汀组比较,血清5-HT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YD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CA3区结构基本完整,细胞排列较规则,层次比较丰富,神经元胞膜基本完整,只见小部分细胞胞核变小萎缩、有空泡化和核固缩现象.结论 模型组小鼠在给予18天孤养结合CUMS后表现抑郁样行为.参元丹可改善抑郁症模型动物行为异常,提高海马神经递质的生成,并增强5-HT递质系统功能,促进海马神经损伤修复,逆转海马神经元凋亡.
作者:郭郡;刘红旭;朱雨玫;胡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基于胃痞病的病因病机,从气虚、气陷、气郁、气滞、气逆等方面分析芒针疗法治疗胃痞病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临床指导意义,认为芒针疗法是通过调节气机升降及三焦气化,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而取效的.
作者:齐荣霞;牛红月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失眠症证候、证候要素及靶位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7年5月-2017年5月)的期刊文献,筛选后共获取182篇文献,总涉及11 640例患者,运用SPSS 20.0建立失眠症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 经过合并归纳后得出17个证候,居前4位的分别是心肾不交证(20.75%)、心脾两虚证(15.07%)、肝郁化火证(13.32%)、肝郁血虚证(11.71%);得出11个证候要素,居前4位的分别是阴虚(22.83%)、火热(18.88%)、气虚(18.67%)、血虚(18.57%);得出6个靶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32.14%)、肝(27.86%)、肾(27.16%).结论 失眠症的核心病机是阴虚、火热、气虚、血虚,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肾;治疗以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疏肝泻火及柔肝养血法为主.
作者:丁宇坤;高雅;郭建波;王辉;何庆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介绍何庆勇教授运用猪苓汤、五苓散、真武汤、防己黄芪汤、木防己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己椒苈黄丸、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等经方,以“行水八法”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的辨证思路与遣方用药.
作者:郭建波;丁宇坤;王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李元文教授结合中医临床体会将皮肤病的病、证、症的关系从人体气血变化与病邪相争的多维变化方面加以概括.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李教授强调疾病初期辨病为主,中期病证同治,后期辨证、识症为重.在治病和治证上有合有分,辨病贵在核心病机的把握,辨证贵在阴阳气血的调整.病和证均由症状确立,针对症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博;孙占学;张丰川;蔡玲玲;姜晓媛;林欢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灵芝提取物与维生素E对高脂高糖饮食小鼠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8周龄的雄性SPF级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灵芝组、维生素E组、灵芝+维生素E复合组;灌胃8周,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相关指标,并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灵芝提取物可以显著的提高高脂高糖饮食小鼠的HDL-C水平,降低MDA和TC含量;复合组可以显著提高SOD、GSH-Px、T-AOC活力和HDL-C水平,降低MDA、TC、TG和LDL-C含量.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肝细胞排列正常,染色均匀;模型组肝细胞大面积脂肪变性,出现脂肪空泡;实验组肝脏脂肪病变症状较模型组轻,细胞核出现小部分变异.结论 灵芝提取物与维生素E复合对高脂高糖饮食小鼠具有一定的协同保护作用.
作者:王长龙;祁秋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自我国开展以来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迈入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今日.据2012年长城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报告,2000年中国内地完成2万例PCI手术,2011年已经超过40万.但OAT[1]和COURAGE[2]试验结果指出,介入治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尚有一些与PCI手术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无复流、缺血再灌注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晚期血栓形成以及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等,无复流、缺血再灌注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晚期血栓形成等已有较多研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何更好地降低PCI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的提高成为心血管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3].
作者:邢文龙;刘红旭;尚菊菊;李享;胡馨;来晓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为提高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实行阶段法培训方案.制定阶段培训计划,量化管理,严格考核,强化主动学习,使规培医师由浅入深地掌握中医医院心血管科的疾病种类、特点及诊疗规范,达到中医心血管科规范化培训目标,并试图将阶段法培训在中医心血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
作者:李宏艳;仇盛蕾;褚福永;邢文龙;尚菊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王书臣教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遣方用药善用对药,临证如布阵,用药似排兵,或为增效减毒,或为平调寒热,或为攻补兼施,常获佳效.总结王师临证常用的部分药对,分析其药对组成、组合原因、配伍特点、特殊用量等,挖掘王师治疗肺系疾病独特的用药经验.
作者:王冰;樊茂蓉;崔云;苗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尘肺是职业病中危害严重的一种,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威胁患者生命.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认为此病病因病机是“正虚”“痰阻”“燥毒”和“瘀血”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一般的肺病不同.尘肺诊治应运用中医综合辨证,分清主次缓急,以宣通肺气、祛瘀降逆为法,结合“三因”学说选药,以“益润通”为主要原则.
作者:付磊强;刘云兴;李顺品;吴炬;尹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肝病大师关幼波、邹良材诊治慢性肝炎经验之共性,归纳广泛适用的分型及治法.二位名老中医主张慢性肝炎主要临床分型有湿热未清、脾虚湿困、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郁血滞、脾肾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证,相应的治法有化湿健脾、泻肝和胃、疏肝运脾、活血化瘀、双补脾肾、养阴柔肝及柔肝健脾法等.
作者:罗明理;孙凤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提供思路.方法 本研究纳入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根据eGFR将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分为心肾综合征组和非心肾综合征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N端前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 心肾综合征组患者年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同时心肾综合征组患者阳虚、水饮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年龄是心肾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出现伴随中医证候向阳虚、水饮演变的过程.
作者:刘璐;吴旸;崔杰;吴国宝;范宗静;林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灌胃,取血收集含药血清,H2O2处理RIN-m5F细胞建立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模型,造模成功后探索半夏泻心汤佳浓度并随机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放免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浓度.结果 H2O2半数致死浓度为300 mmol/L,半夏泻心汤佳浓度为10%(P<0.01);半夏泻心汤可显著增强胰岛细胞活力,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率,增加胰岛素分泌(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可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倪青;孟祥;杜立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药食同源之药物生姜、大枣合用具有调和营卫、调和脾胃、温经通脉、和中止呕的功效,配伍使用功效显著,对全方疗效起重要作用.医者常忽视生姜、大枣在方剂中的作用,而仲景经方常用生姜、大枣,且姜枣同用就有47方.通过归纳、分析生姜、大枣在经方中的配伍运用规律,探究生姜、大枣配伍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孟春;刘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低中危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当归芍药汤加减和中药安慰剂,均以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症状总积分改善率,比较治疗后血压与脉压、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积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脉压(P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体健康状况(GH)、活力(VT)计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GH、V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当归芍药汤加减可以显著改善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压作用,且安全稳定.其缩小脉压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动脉弹性有关.
作者:王巍;杨雪卿;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分组进行PBL教学,后指导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表评估教学成果.调查结果提示全体学员对PBL教学法有较好的评价,认为自身各方面能力有较大提高;指导老师的评价认为P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认为PBL教学法适用于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接受培训学员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刘红旭;何刚;邢文龙;尚菊菊;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初筛符合调查条件的医院,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北京地区共1 1家三级中医综合医院,其中8家医院能够开展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8家三级中医医院2014-2016年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现状调查结果提示,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开展的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正在稳步发展,中医药干预冠脉介入围手术期的相关研究也在进行中.
作者:黄熙曼;刘红旭;邢文龙;李享;贾思涵;李煊;何刚;张振民;尚菊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设计调查表,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09-2010年度2型糖尿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注册,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状况.结果 共注册满足纳入标准患者64例,其中60.93%发生心律失常;中医证候以虚证居多,其中心肾阳虚多(26.56%);虚实夹杂证其次其中阳虚水泛占14.06%,气虚血瘀占10.93%;实证少.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具有高龄、伴随疾病较多、病情较重等特点,以终末期患者居多.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临床证型分布较为复杂.
作者:周琦;黄静娟;刘红旭;尚菊菊;邢文龙;夏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D)干预不稳定性心绞痛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其潜在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观察方法,共7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至SYD组(36例)或安慰剂组(40例),SYD组术前3天口服SYD,每日3次,每次4粒;安慰剂组术前3天口服安慰剂,每日3次,每次4粒.于术前12 h、术后4h、术后24h、术后1周动态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氧化应激指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术后血清cTnT水平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第99百分位数为PMI诊断标准.结果 SYD组发生PMI例数(3例)少于安慰剂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与术前比较,2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在术后4、24h均发生改变,SYD组变化程度有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SYD组术后24 hMPO水平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GSH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D具有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氧化损伤相关.
作者:尚菊菊;刘红旭;周琦;邢文龙;杨志海;贾思涵;褚福永;李享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