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

刘红旭;何刚;邢文龙;尚菊菊;周琦

关键词:中医医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PBL教学
摘要: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分组进行PBL教学,后指导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表评估教学成果.调查结果提示全体学员对PBL教学法有较好的评价,认为自身各方面能力有较大提高;指导老师的评价认为P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认为PBL教学法适用于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接受培训学员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

    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分组进行PBL教学,后指导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表评估教学成果.调查结果提示全体学员对PBL教学法有较好的评价,认为自身各方面能力有较大提高;指导老师的评价认为P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认为PBL教学法适用于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接受培训学员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刘红旭;何刚;邢文龙;尚菊菊;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王书臣治疗肺系疾病对药应用经验撷英

    王书臣教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遣方用药善用对药,临证如布阵,用药似排兵,或为增效减毒,或为平调寒热,或为攻补兼施,常获佳效.总结王师临证常用的部分药对,分析其药对组成、组合原因、配伍特点、特殊用量等,挖掘王师治疗肺系疾病独特的用药经验.

    作者:王冰;樊茂蓉;崔云;苗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泻肺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泻肺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泻肺利水中药协定处方心衰3号方,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TNF-α、IL-6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明显改善(P<0.05),血清BNP、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NP、IL-6、TNF-α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泻肺利水法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患者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成英;曲畅;陈艳俏;陈少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益气逐瘀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细胞凋亡及miR-24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逐瘀方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D)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细胞凋亡及miR-24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YD高剂量组、SYD中剂量组、SYD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SYD高、中、低剂量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SYD药液灌胃,共给药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CK、LDH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功能,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心肌组织miR-24、Bim、Bcl-2、Bax、caspase-9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YD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CK、LDH水平(P<0.05,P<0.01),降低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P<0.05,P<0.01),升高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P<0.05,P<0.01),升高心肌组织miR-24、Bcl-2 mRNA表达(P <0.05,P<0.01),降低Bim、Bax、caspase-9 mRNA表达(P <0.05,P<0.01),同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 <0.05,P<0.01).结论 SYD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4表达,抑制靶基因Bim及促凋亡基因Bax、caspse-9表达有关.

    作者:褚福永;刘巍;刘红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目的 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7年),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不受发表语种限制,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17年10月17日.纳入麝香保心丸联用常规西药与西药比较,麝香保心丸单独与西药比较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标准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Rev Man5.1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35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3773例患者纳入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在改善心绞痛临床疗效、缺血性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优于西药组;麝香保心丸单独应用在改善心绞痛临床疗效及缺血性心电图方面不优于西药组.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样本量有限、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较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巍;褚福永;邢文龙;陈聪;张天麒;张天宇;刘红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温阳益气泻肺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泻肺利水法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温阳益气、泻肺利水合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的改善.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温阳益气、泻肺利水合剂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尤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嘉兴;滕菲;刘红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低中危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当归芍药汤加减和中药安慰剂,均以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症状总积分改善率,比较治疗后血压与脉压、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积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脉压(P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体健康状况(GH)、活力(VT)计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GH、V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当归芍药汤加减可以显著改善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压作用,且安全稳定.其缩小脉压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动脉弹性有关.

    作者:王巍;杨雪卿;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生姜、大枣经方配伍应用功效、用量分析

    药食同源之药物生姜、大枣合用具有调和营卫、调和脾胃、温经通脉、和中止呕的功效,配伍使用功效显著,对全方疗效起重要作用.医者常忽视生姜、大枣在方剂中的作用,而仲景经方常用生姜、大枣,且姜枣同用就有47方.通过归纳、分析生姜、大枣在经方中的配伍运用规律,探究生姜、大枣配伍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孟春;刘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从气机升降探讨芒针治疗胃痞病

    基于胃痞病的病因病机,从气虚、气陷、气郁、气滞、气逆等方面分析芒针疗法治疗胃痞病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临床指导意义,认为芒针疗法是通过调节气机升降及三焦气化,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而取效的.

    作者:齐荣霞;牛红月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1640例失眠症证候要素及靶位分析

    目的 探究失眠症证候、证候要素及靶位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7年5月-2017年5月)的期刊文献,筛选后共获取182篇文献,总涉及11 640例患者,运用SPSS 20.0建立失眠症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 经过合并归纳后得出17个证候,居前4位的分别是心肾不交证(20.75%)、心脾两虚证(15.07%)、肝郁化火证(13.32%)、肝郁血虚证(11.71%);得出11个证候要素,居前4位的分别是阴虚(22.83%)、火热(18.88%)、气虚(18.67%)、血虚(18.57%);得出6个靶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32.14%)、肝(27.86%)、肾(27.16%).结论 失眠症的核心病机是阴虚、火热、气虚、血虚,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肾;治疗以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疏肝泻火及柔肝养血法为主.

    作者:丁宇坤;高雅;郭建波;王辉;何庆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尘肺的中医治疗思路

    尘肺是职业病中危害严重的一种,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威胁患者生命.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认为此病病因病机是“正虚”“痰阻”“燥毒”和“瘀血”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一般的肺病不同.尘肺诊治应运用中医综合辨证,分清主次缓急,以宣通肺气、祛瘀降逆为法,结合“三因”学说选药,以“益润通”为主要原则.

    作者:付磊强;刘云兴;李顺品;吴炬;尹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提供思路.方法 本研究纳入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根据eGFR将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分为心肾综合征组和非心肾综合征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N端前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 心肾综合征组患者年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同时心肾综合征组患者阳虚、水饮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年龄是心肾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出现伴随中医证候向阳虚、水饮演变的过程.

    作者:刘璐;吴旸;崔杰;吴国宝;范宗静;林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关幼波、邹良材治疗慢性肝炎经验共性之探讨

    探讨肝病大师关幼波、邹良材诊治慢性肝炎经验之共性,归纳广泛适用的分型及治法.二位名老中医主张慢性肝炎主要临床分型有湿热未清、脾虚湿困、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郁血滞、脾肾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证,相应的治法有化湿健脾、泻肝和胃、疏肝运脾、活血化瘀、双补脾肾、养阴柔肝及柔肝健脾法等.

    作者:罗明理;孙凤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以及血清GSH、MPO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D)干预不稳定性心绞痛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其潜在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观察方法,共7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至SYD组(36例)或安慰剂组(40例),SYD组术前3天口服SYD,每日3次,每次4粒;安慰剂组术前3天口服安慰剂,每日3次,每次4粒.于术前12 h、术后4h、术后24h、术后1周动态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氧化应激指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术后血清cTnT水平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第99百分位数为PMI诊断标准.结果 SYD组发生PMI例数(3例)少于安慰剂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与术前比较,2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在术后4、24h均发生改变,SYD组变化程度有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SYD组术后24 hMPO水平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GSH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D具有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氧化损伤相关.

    作者:尚菊菊;刘红旭;周琦;邢文龙;杨志海;贾思涵;褚福永;李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阶段法提高中医心血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分析

    为提高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实行阶段法培训方案.制定阶段培训计划,量化管理,严格考核,强化主动学习,使规培医师由浅入深地掌握中医医院心血管科的疾病种类、特点及诊疗规范,达到中医心血管科规范化培训目标,并试图将阶段法培训在中医心血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

    作者:李宏艳;仇盛蕾;褚福永;邢文龙;尚菊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桂枝、干姜混合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桂枝、干姜混合挥发油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的优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以浸泡与否、加水倍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体积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对混合挥发油进行β-CD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以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CD与混合油比例为考察因素,进行包合工艺的优选.采用显微成像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 桂枝、干姜挥发油优提取工艺为饮片不浸泡,加8倍量水,提取11h,验证结果显示该工艺稳定可行;优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为50℃,油(mL):β-CD(g)为1:8,包合2h,验证结果显示包合工艺稳定可行;显微成像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挥发油和 β-CD已经形成了包合物.结论 确定了桂枝、干姜挥发油优提取工艺、包合工艺,且该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张欣;尹兴斌;王庆玲;王文平;杨春静;阎玥;李友林;倪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信息动态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谯凤英治疗耳面瘫验案2例

    耳面瘫,是以耳部脉络痹阻所致的以口眼喎斜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又称为“僻” “口喎”“口僻”“口喎斜僻”.西医周围性面瘫可参照本病治疗,常由于疱疹病毒感染,中耳的急、慢性炎症,或胆脂瘤等引起面神经水肿、受压和损伤导致,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和面神经减压术等,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2],患者难以接受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多寻求相对安全有效的中医方法治疗.中医学认为,耳面瘫的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痹阻面部经脉气血,经筋失于荣养而致.

    作者:王丹丹;杨仕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的1019例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证候、证候要素规律,期望能为临床治疗血脂异常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网络展示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的核心症状为:倦怠乏力、咳嗽、咳痰、喘憋、眩晕、胸闷、失眠、心悸、苔腻、脉弦、苔白、舌质紫暗等,此症状分为脾虚、血瘀、痰浊3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常见证候(>15%)为:痰浊阻滞306次(30.03%)、气虚血瘀177次(17.37%);基于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得到的证候靶位(>10%)为:脾306次(30.03%)、肝122次(11.97%).结论 脾虚、血瘀、痰浊为核心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可着重考虑此3类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可以抓住痰浊阻滞、气虚血瘀2个主要证候,治法以化浊(化痰、活血)、益气为主,主张从脾论治,兼顾肝.

    作者:刘旭东;钟小雪;吴海芳;张雨晴;但文超;何庆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李元文病、证、症结合与分治治疗皮肤病经验

    李元文教授结合中医临床体会将皮肤病的病、证、症的关系从人体气血变化与病邪相争的多维变化方面加以概括.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李教授强调疾病初期辨病为主,中期病证同治,后期辨证、识症为重.在治病和治证上有合有分,辨病贵在核心病机的把握,辨证贵在阴阳气血的调整.病和证均由症状确立,针对症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博;孙占学;张丰川;蔡玲玲;姜晓媛;林欢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