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气腹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应用

熊小娟;丁兴琳

关键词:无气腹腹腔镜, 双针倒八字, 腹壁悬吊, 妇科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无气腹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3月,采用双钢针纵向插入下腹部皮下倒八字提拉腹壁暴露手术视野,术中用腹腔镜器械或用普通外科手术器械操作,共施行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371例,其中206例分别施行两种以上腹腔镜手术或联合宫腔镜手术,有3例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17例腹壁肥胖或盆腔黏连者辅以低压气腹,分离黏连、暴露视野后,再以无气腹法完成手术.结果 371例手术均获成功.卵巢囊肿手术117例,术中出血(47.08±23.15)ml,手术时间(43.67±19.24)min;不孕症、输卵管炎及宫外孕手术240例,术中出血(55.08±13.35)ml,手术时间(46.23±27.12)min;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术中出血(146.18± 19.20)ml,手术时间(64.06±21.50)min;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和阴式全子宫切除各1例,术中出血分别为100ml和300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40min和190 min.术后住院时间(5.79±0.45)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气腹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在妇科良性疾病手术中应用,操作简单、灵活、安全;避免了二氧化碳(CO2)气腹带来的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更适合老年人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平扫和彩超联合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过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螺旋CT平扫与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查的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螺旋CT平扫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为41例,符合率89.1%;4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为33例符合率为71.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 螺旋CT平扫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海;王永平;方智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钙剂和催产素联合治疗在产后出血预测中高危组的价值

    目的 评价钙剂和催产素联合应用在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8000例,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中的中高危组病例280例随机分为豫组,各140例.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术前30min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1+10%葡萄糖20ml,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并子宫肌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在宫口开全时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10%葡萄糖20ml,并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并肌肉注射缩宫素20U.结果 对照组在宫缩乏力性出血量达1000ml的发生率为25.9%,休克的发生率为2.7%,产后2h的出血量为(486.3±189.2)ml,产后24h出血量为(536.4±202.5)ml;观察组在宫缩乏力性出血量达1000ml的发生率为14.2%,休克的发生率为0,产后2h的出血量为(356.2±123.6)ml,产后24h出血量(423.5±142.1)ml.观察组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的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钙剂和催产素联合应用预防治疗产后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方便的方法.

    作者:彭莲红;谭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江西省南昌市2003-2011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目的 总结2003-2011年南昌市麻风病低流行状态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麻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昌地区历年麻风疫情登记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9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明显下降,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近9年发现麻风病人19例,早期发现率为47.4%,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48.4个月,平均发病年龄51.5岁,Ⅱ级畸残率为21.1%:其中皮肤科门诊发现病例占89.5%,农民患者占84.2%.结论 南昌市新发麻风病流行特征符合低流行状态,仍需加强新发病人发现工作,同时应继续加强县(区)皮肤科、神经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对麻风病认识的培训,提高麻风病的早期发现率,以期控制疾病的传播和降低畸残率.

    作者:刘爱梅;徐根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苯酚硫酸法测定补肾口服液中多糖含量

    目的 建立补肾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补肾口服液中多糖含量.结果 本次试验补肾口服液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为9.0139mg/ml.结论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可控制补肾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汤韶明;刘玲;陶松;侯雄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 将65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行为方式治疗,治疗组在行为方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肝脏B超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有效率73.5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1.29%),两组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治疗NASH效果满意.

    作者:周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42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总结其临床诊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病例42例,采用GOS预后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42例中恢复良好21例,中度伤残12例,重度伤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结论 早期发现和治疗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志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带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生物羊膜移植术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术患者321例(362眼),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389例(465眼).随访平均6个月,观察两组手术后胬肉是否复发,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材料治疗翼状胬肉不同效果.结果 带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移植复发率为1%,生物羊膜移植复发率5%.结论 带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效果优于生物羊膜移植.

    作者:周方兴;李建发;徐联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钛网内固定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钛网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颈椎钛网内固定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4μg/ml的右美托咪定0.4μg/(kg· h);B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1 ml/(kg·h),记录患者入室、切皮、拔管时的血压、心率以及术中维持丙泊酚的用量,术后拔管时和拔管即刻烦躁发生情况.结果 切皮、拔管时与入室时比较,A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B组拔管时血压和心率改变明显(P<0.05).A组术后烦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使颈椎钛网内固定术患者丙泊酚平均用药量减少,同时可减少拔管时的烦躁发生率,从而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安全.

    作者:易明波;李卫;陈可秀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腹部外伤致小肠破裂穿孔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非腹部损伤而导致小肠破裂穿孔的诊治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例非腹部损伤导致小肠破裂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非腹部的外伤导致小肠破裂、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均在外伤48h后才得以诊断,且多次、辗转前往数家医院救治.结论 非腹部的外伤出现腹部疼痛部位与受力部位“分离”现象时,应注意询问既往病史,特别是有无腹股沟疝病史,及时反复行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立位片检查,是早期确诊小肠破裂穿孔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及时手术是降低致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丁根树;钟天;杨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IgA、IgG、IgM、C3及C4;并与72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的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数降低;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IgM水平高于健康儿童.血清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段炤;林智平;徐汉云;徐坤;邹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羊水栓塞急救技术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率新的技术.方法 将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的4例羊水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新急救技术抢救的5例羊水栓塞患者作为研究组.结果 对照组2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50%;研究组5例患者治愈,抢救成功率100%.结论 新急救技术可以提高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率.

    作者:郑九生;曾晓明;周群;诸丰英;刘淮;蔡庆华;欧阳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痫前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血浆PRA、AngⅡ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血浆PRA、AngⅡ水平.结果 病理组ACE基因I/D多态性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AngⅡ水平在病理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病理组携带D等位基因者血浆PR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内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ID基因型(P<0.01);I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5);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1).结论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2)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无关.(3)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RA水平相关,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通过改变血浆PRA水平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

    作者:徐颖颖;蔡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PEI治疗HCC合并PVTT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0月对30例不能手术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行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PEI治疗.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行CT检查示:PVTT消失或缩小5例,占16.7%,癌栓未增大17例,占56.7%;25例AFP值升高患者中19例AFP值下降,占76%;随访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26/30)、53.3%(16/30)、10.0%(3/30),全部病例未出现出血、气胸、胆漏、肝功能衰竭、针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PEI治疗HCC合并PVT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

    作者:涂强;周存才;周新文;魏小勇;何均;饶荣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脓毒症动物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创伤及外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攻克脓毒症是世界一大难题.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28%-47%[1],治疗成本高昂,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近10年来脓毒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方兴未艾,脓毒症动物模型是研究脓毒症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所必须的实验平台,同时也是脓毒症研究的一个难点.目前,脓毒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腹腔感染的脓毒症模型、升结肠支架置入腹膜炎(CASP)制作腹腔感染的脓毒症模型、细菌或内毒素攻击模型较为常用.本文对脓毒症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海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蓝宝石单晶托槽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蓝宝石单晶托槽的摩擦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测试,并与相同槽沟尺寸的金属托槽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测试托槽与3种金属弓丝在不锈钢丝结扎下的大静摩擦力和平均动摩擦力.结果 蓝宝石单晶托槽的大静摩擦力及平均动摩擦力与对照组金属托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蓝宝石单晶托槽的摩擦性能可以满足口腔正畸临床的需要.

    作者:胡月华;徐有英;刘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18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8例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病例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顺行阑尾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肠瘘、肠梗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安全、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周诚亮;饶雪峰;余旭辉;吴锦良;曹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普杰二氏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普杰二氏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普杰二氏综合征的MS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为同一家族成员,5例小肠、结肠腔内均见多发大小不一的肿块影.5例中有1例恶变伴小肠套叠,3例有肠梗阻表现.结论 MSCT检查是诊断和普查二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生江;李静;刘由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CD68与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68与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20例正常子宫内膜(NE)及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组织中的CD68与VEGF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1)EAC组织CD68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 EAC组织CD68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无关(P>0.05).(2)EAC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EAC组织VEGF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P>0.05).(3)CD68和VEGF蛋白在EAC中的表达呈现正相关(rs=0.420,P=0.007).结论 CD68与VEGF在EAC组织中过量表达,呈明显正相关.CD68阳性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VEGF可能与EAC的发生发展有关,TAMs可能通过表达VEGF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作者:余期龙;胡小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肾上腺髓脂肪瘤诊治体会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髓脂肪瘤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16例肾上腺髓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治疗进一步探讨.结果 16例肾上腺髓脂肪瘤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3.5岁.其中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2例经腹腔切口,3例经腰部切口,其余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肾上腺髓脂肪瘤系良性肿瘤,且多数无内分泌功能.CT检查是肾上腺髓脂肪瘤诊断首选,治疗方法可等待观察或手术切除.

    作者:陈卫民;曹雷华;陈佳;王珊珊;陈捷;谢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ASNR)对听力正常耳的研究

    目的 探讨ASNR对听力正常耳的研究.方法 对20个正常人(志愿者)分别进行气导VEMP短声刺激,记录下VEMP的出现率、潜伏期;再进行气导ABR测试,记录出ABR波,再通过气导强声刺激,骨导噪声掩蔽,诱发ASNR波出现,探讨ASNR波的出现率、潜伏期.结果 20个正常人(40只)耳中12耳出现ASNR,出现率为30%,做VEMP测试时,气导短声刺激40耳有19耳诱发出p13和n23波,出现率为47.5%.结论 利用高强度短声刺激配合噪音掩蔽在正常人耳能成功诱发ASNR波,说明ASNR只依赖于正常的球囊功能,与其它部位无关.

    作者:杨甜;农东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