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九生;曾晓明;周群;诸丰英;刘淮;蔡庆华;欧阳吁
目的 总结白血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86例白血病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急淋、急非淋、慢粒、混合型白血病分别有126、46、12、2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7.74%、24.73%、6.45%、1.08%.急淋、急非淋、慢粒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7%,75.9%、71.4%;完成疗程的患儿中标危急淋、中危急淋、高危急淋、急非淋、慢粒3年DFS分别为55.9%、28.0%、13.0%、17.2%、42.9%.其中标危急淋与中危急淋(P<0.05)、标危急淋与高危急淋(P<0.01)、中危与高危急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危急淋与急非淋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慢粒与各型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淋占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总数的2/3,其诱导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急非淋;急淋中标危急淋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中、高危急淋和急非淋.
作者:陈启文;占诗贵;黄正刚;张丽娜;吴星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IgA、IgG、IgM、C3及C4;并与72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的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数降低;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IgM水平高于健康儿童.血清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段炤;林智平;徐汉云;徐坤;邹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其与狼疮疾病活动性及其与SLE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30例SLE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β2-糖蛋白1(β2-GP1)浓度.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SLE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分.结果 SLE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02±2.21)mg/L,而正常对照组为(0.51±0.23)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4,P<0.001);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939,P<0.001),即D-二聚体水平越高,SLEDAI评分也越高.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β2-GP1呈明显正相关(r=0.758,P<0.01),即D-二聚体水平越高,β2-GP1也越高.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不仅可以作为判断SLE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的指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LE疾病的活动性.联合检测血浆β2-GP1水平,有助判断SLE患者继发抗磷脂综合征及血栓形成.
作者:皮慧;王友莲;宋小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手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20例.根据软组织缺损的情况,分别采用了手指掌侧推进皮瓣(26例)、V-Y皮瓣(18例)、双三角皮瓣(13例)、鱼际皮瓣(112例)、邻指皮瓣(87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23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12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01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26例)、第五掌骨尺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13例)、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岛状皮瓣(13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15例)、骨间背侧逆行岛状皮瓣(31例)、鼻咽窝逆行筋膜岛状皮瓣(13例)、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9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83例)、肩胛游离皮瓣(31例)、足背复合游离皮瓣(10例)、拇指甲皮瓣(21例)、第二趾甲皮瓣(14例)、拇指腓侧皮瓣(11例)、第Ⅱ趾胫侧皮瓣(7例)、胸部皮瓣(62例)、腹股沟皮瓣(137例)、交臂皮瓣(2例)、腹部袋状皮瓣(2例)、拇甲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9例)、拇甲皮瓣联合股前外侧游离皮瓣(7例)、拇甲皮瓣联合胸脐游离皮瓣(3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7例)、双侧腹股沟皮瓣(2例)进行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2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因感染坏死.4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浅层坏死.9例皮瓣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其中部分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因皮瓣臃肿而行修整及分指术,术后外形良好.结论 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皮瓣移植术具有创面可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供区影响小,手部外形及功能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郑竞舟;邓小兵;邓名山;赵建军;章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普杰二氏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普杰二氏综合征的MS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为同一家族成员,5例小肠、结肠腔内均见多发大小不一的肿块影.5例中有1例恶变伴小肠套叠,3例有肠梗阻表现.结论 MSCT检查是诊断和普查二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生江;李静;刘由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足趾供区不同形式修复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7种不同方法修复47例不同程度手指缺损的患者,观察再造后供区转归.结果 47例手术顺利,供区创面一期愈合,外观满意,行走无影响.结论 游离足趾再造已经成为手指缺损修复常采用的有效方法,但供区处理却成为再造后的难点,我院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方案采用7种不同的修复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巍;杨少伟;毛志庆;覃欣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5例行清宫术或剖宫产术,术中、术后出血多,恢复慢.结论 子宫瘢部位妊娠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后,手术的出血及风险可明显减少,成功率高.
作者:周景俭;刘霄妮;王晓晖;朱翠筠;詹士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及MRI证实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的特征.结果 65例患者半月板损伤数为106个(每个膝关节包括内、外侧半月板,以下均同),其中Ⅰ级23个(21.7%),Ⅱ级51个(48.1%),Ⅲ级32个(30.2%).Ⅰ级T2WI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片状或类圆形高信号影,高信号影未达到关节面缘,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态改变;Ⅱ级T2WI上表现为半月板内出现水平或斜行的线样或条状高信号影,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Ⅲ级T2WI上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影均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边缘,可伴有半月板形态的改变.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李奎生;胡冬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过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螺旋CT平扫与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查的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螺旋CT平扫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为41例,符合率89.1%;4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为33例符合率为71.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 螺旋CT平扫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海;王永平;方智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68与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20例正常子宫内膜(NE)及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组织中的CD68与VEGF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1)EAC组织CD68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 EAC组织CD68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无关(P>0.05).(2)EAC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EAC组织VEGF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P>0.05).(3)CD68和VEGF蛋白在EAC中的表达呈现正相关(rs=0.420,P=0.007).结论 CD68与VEGF在EAC组织中过量表达,呈明显正相关.CD68阳性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VEGF可能与EAC的发生发展有关,TAMs可能通过表达VEGF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作者:余期龙;胡小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0月对30例不能手术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行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PEI治疗.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行CT检查示:PVTT消失或缩小5例,占16.7%,癌栓未增大17例,占56.7%;25例AFP值升高患者中19例AFP值下降,占76%;随访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26/30)、53.3%(16/30)、10.0%(3/30),全部病例未出现出血、气胸、胆漏、肝功能衰竭、针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PEI治疗HCC合并PVT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
作者:涂强;周存才;周新文;魏小勇;何均;饶荣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大容量肺泡灌洗(whole lung lavage,WLL)治疗难治性支气管肺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难治性支气管肺感染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共30例;治疗组:常规抗感染、综合治疗加大容量肺泡灌洗治疗,共30例,治疗2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学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83.33%,致病菌清除率为76.00%,治疗两周总有效率为90.00%,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40.00%,致病菌清除率为41.67%,治疗两周总有效率为63.33%,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63.1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短期内大容量肺泡灌洗不仅能使难治性支气管肺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而且远期效果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赞华;罗江波;杨桔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Y组,n=30)和对照组(D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麻醉药,并同时分别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3μg/kg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患者的收缩期动脉压(SBP)、舒张期动脉DBP、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结果 D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间点的SBP、DBP、MAP、HR均明显高于拔管前,Y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时间点SBP、DBP、MAP、HR均高于拔管前,但增幅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有效降低中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吴祥;陶晓三;邓捩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血浆PRA、AngⅡ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血浆PRA、AngⅡ水平.结果 病理组ACE基因I/D多态性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AngⅡ水平在病理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病理组携带D等位基因者血浆PR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内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ID基因型(P<0.01);I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5);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1).结论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2)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无关.(3)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RA水平相关,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通过改变血浆PRA水平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
作者:徐颖颖;蔡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4例HELLP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例HELLP的临床资料. 结果 4例诊断后均终止妊娠,其中2例并发产后出血,1例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出院诊断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结论 HELLP综合征易误诊.
作者:吴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8例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病例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顺行阑尾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肠瘘、肠梗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安全、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周诚亮;饶雪峰;余旭辉;吴锦良;曹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非腹部损伤而导致小肠破裂穿孔的诊治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例非腹部损伤导致小肠破裂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非腹部的外伤导致小肠破裂、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均在外伤48h后才得以诊断,且多次、辗转前往数家医院救治.结论 非腹部的外伤出现腹部疼痛部位与受力部位“分离”现象时,应注意询问既往病史,特别是有无腹股沟疝病史,及时反复行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立位片检查,是早期确诊小肠破裂穿孔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及时手术是降低致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丁根树;钟天;杨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动力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 22例患者全部回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个月,以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9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4%.结论 应用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提高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率新的技术.方法 将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的4例羊水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新急救技术抢救的5例羊水栓塞患者作为研究组.结果 对照组2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50%;研究组5例患者治愈,抢救成功率100%.结论 新急救技术可以提高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率.
作者:郑九生;曾晓明;周群;诸丰英;刘淮;蔡庆华;欧阳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9例79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出院后均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个月;按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3分增加至术后85分,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术后无坐骨神经损伤及股血管神经损伤病例,术后假体均无脱位及松动,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正确评估和处理、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欧阳少明;高勇;饶放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