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硬膜外麻醉老年病人镇静应用

杨小敏;蔡锦根;文建忠;程其许

关键词:丙泊酚, 硬膜外, 老年人, 镇静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老年硬膜外麻醉病人镇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0例ASA Ⅰ或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年龄65-75岁为老年组,23-57岁为非老年组,硬膜外麻醉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应用OAA/S进行镇静评分.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μg/ml,根据OAA/S评分达3分时,调整靶控浓度,观察镇静前与OAA/S评分3分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停药后呼唤睁眼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在OAA/S评分3分时,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镇静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达到目标镇静评分时间、靶控浓度均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丙泊酚应用于老年病人硬膜外麻醉镇静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安全护理干预在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

    癫痫是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反复发作、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我国癫痫患病率为4‰-4.8‰,总计约600万病人,其中20%-25%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发作,或产生较重的毒副作用,此部分病人称为难治性或顽固性癫痫,需要进行外科治疗[1].由于难治性癫痫病人防治知识缺乏加上疾病反复发作,往往产生无所适从感,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我科自2011年3月以来,对难治性癫痫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并应用了预见性安全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陶春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显微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应用于显微外科和手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ICA)的效果.方法 选择显微外科和手外科手术患者30例.其中上肢手术15例,下肢手术15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A组),舒芬太尼(B组).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48h内VAS评分比较,B组VAS各时段普遍低于A组,但仅在术后10h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8h内两组镇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5、10、30、48h内B组镇静评分达2分者明显多于A组.结论 舒芬太尼是镇痛强度大,镇痛持续时间长,剂量小和安全等,不良反应较轻.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平稳,有催眠作用,患者舒适度高,更适合要求高的手外科和显微外科术后镇痛.

    作者:汪春华;刘金生;龚珺卿;谢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86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和治疗情况,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0例川崎病中86例为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24.6%.不完全川崎病在性别上与典型川崎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小于1岁年龄段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6,P<0.01).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指趾改变(65.1%),少见的是皮疹(20.9%).除发热外,其余各项表现与典型川崎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完全川崎病有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及血沉明显升高,轻度贫血、肝酶升高较为常见,同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相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扩张20例(23.3%)与典型川崎病的冠脉扩张(23.1%)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瘤8例(9.3%),与典型川崎病的冠脉瘤(6.1%)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完全KD并非其临床特征表现不典型,同样会对冠状动脉造成损害.

    作者:段炤;邹峥;林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18例报道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我院完成的18例原发性肝癌病例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平均手术时间80(50-120)min,术中出血量2-10ml,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16例病例肿瘤已完全坏死,2例肿瘤较大者有少量残存病灶.全组病例随访2-13个月,均生活质量满意,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肝癌具有备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志强;邵江华;邬林泉;周凡;杨成义;娄思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场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结果 28例OVCFs中,男13例,女15例;发生于颈椎2个椎体,胸椎31个椎体,腰椎34个椎体,共67个椎体压缩变形.结论 低场MRI对OVCFs疾病的诊断,经济实用有效,可作为诊断OVCFs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韩任江;高朝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蓝光治疗仪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毛囊虫皮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蓝光治疗仪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毛囊虫皮炎的效果.方法 188例毛囊虫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清洁面部后用蓝光照射,距离为1.0-4.0cm,每次20min,2次/周,8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88例,仅予外用药物治疗.非光疗日外涂克林霉素凝胶、5%甲硝唑霜,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6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欧美娜蓝光治疗仪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毛囊虫皮炎疗效要明显优于外用药物治疗.

    作者:邓燕;万淑娟;朱永军;罗云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副神经-肌电探测在甲状腺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癌颈淋巴清扫术中预防副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 术中采用实时神经探测技术,通过神经-肌电反应信号的变化快速确定副神经的位置并加以保护.结果 在临床一般颈淋巴清扫手术中寻找、显露并游离保护副神经的时间约20-30min.本研究组在术中采用实时神经-肌电探测的9例患者均能够快速定位副神经位置,显露、游离保护副神经的时间均不超过10min.结论 在甲癌颈淋巴清扫术中采用实时神经-肌电探测技术,能帮助快速寻找、有效保护副神经.

    作者:张汯;高家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姜黄素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NF-kappaB活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治疗银屑病疗效及其对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姜黄素治疗银屑病3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详细记录皮损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进行PASI评分.提取皮损组织的mRNA,以RT-PCR法检测标本中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采用姜黄素治疗2个月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姜黄素能显著抑制银屑病皮损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起作用.

    作者:张颖鹏;刘志刚;任诗峰;曾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种药物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3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清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434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3种不同的清肠剂,并记录安全舒适度评价,及行肠镜检查过程中评估肠道清洁度等级.结果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和硫酸镁组的肠道清洁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显著高于甘露醇组(P<0.01);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安全性显著高于硫酸镁组和甘露醇组(P<0.01),但硫酸镁组和甘露醇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经济条件和行肠镜目的合理选择行肠道准备药物.

    作者:陈慧芳;刘志军;刘微;艾梅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远程控制压力注射器推注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远程控制压力注射器推注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7月我院180例患者利用远程控制注射器推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 180例患者中179例患者造影一次性成功,发生静脉回流19例,未出现患者严重不适,无药物不良反应.1例患者在插好导管,还未注药情况下出现面色苍白、出虚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后,出现晕厥.结论 利用远程注射器推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该方法简便、安全,且注药压力及速率均匀,减少医生射线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荣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胸膜结核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已确诊的胸膜结核病例的CT资料.结果 渗出性胸膜病变14例,其中单侧性胸腔积液11例,双侧胸腔积液3例,合并活动性肺内结核2例.局限性胸膜病变6例,其中包裹性胸腔积液3例,胸膜结节样增厚2例,胸膜局部钙化1例.慢性胸膜改变3例,其中胸膜弥漫增厚伴弧线状钙化1例.结论 CT可以检出少量胸水和被胸水掩盖的肺内结核灶;能敏感地发现钙化灶,准确鉴别胸膜病变与肺实质病变;有助于判断结核性胸膜病变的活动性.

    作者:甘龙生;邓靖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为Hoessly Ⅰ、Ⅱ型,全部达到Simpsone Ⅰ-Ⅱ级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正常工作,癫痫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应充分利用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阳性体征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全切肿瘤,术中应注意脑功能区及重要血管的保护.

    作者:谢代全;郭亮;匡萃文;萧晓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手术(TVT-O)与应用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中度SUI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其中A组进行TVT-O手术治疗;B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每周两次,每次30min,共12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3-24个月随访,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0%(18/20)和60%(12/20).其中A组手术时间(20±6)min,术中出血量(30±10)ml,尿管放置时间24-48h,术后3-5d出院;A、B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1/18)和58%(7/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治疗中度SUI均有疗效,但与盆底肌肉训练比较,TVT-O手术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作者:何拉曼;邓海英;胡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体外长期培养的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

    目的 观察体外长期培养的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将第1代MSCs(早期)和第35代MSCs(晚期)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钙沉积和细胞增殖测定,以及采用实时定量PCR定量分析成骨分化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早期培养的MSCs细胞形态为较大的纺锤形,晚期为小的梭形.第35代MSCs细胞Ki-67染色强阳性,染色体数目增加.成骨诱导条件下早期MSCs茜素红S染色呈强阳性,晚期MSCs未见明显染色且OC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成脂诱导条件下早期MSCs油红O染色阳性,晚期MSCs未见明显染色且PPARγ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体外长期培养的家猪晚期MSCs不适合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作者:邹立津;张友来;辛国华;曾元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随着侵袭性医疗手段应用增加,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已越来越多见.VAP是指气管插管后48-72h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降低了VAP的发生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中有314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超过48h,其中54例确诊为VAP,男34例,女20例.54例中呼吸衰竭19例,脑血管意外、脑外伤、中枢性呼吸衰竭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4例,颈椎损伤高位截瘫致呼吸衰竭2例,胸部外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重症肺炎4例,重症哮喘3例,产后大出血1例.

    作者:祝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硬膜外麻醉老年病人镇静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老年硬膜外麻醉病人镇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0例ASA Ⅰ或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年龄65-75岁为老年组,23-57岁为非老年组,硬膜外麻醉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应用OAA/S进行镇静评分.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μg/ml,根据OAA/S评分达3分时,调整靶控浓度,观察镇静前与OAA/S评分3分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停药后呼唤睁眼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在OAA/S评分3分时,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镇静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达到目标镇静评分时间、靶控浓度均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丙泊酚应用于老年病人硬膜外麻醉镇静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

    作者:杨小敏;蔡锦根;文建忠;程其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颈部低位切口行中央区及侧颈淋巴清扫治疗甲状腺癌CNo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PTC)CNo患者颈部低位切口行中央区颈及侧淋巴颈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头颈科及铜鼓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CN0)32例患者残叶或腺叶切除的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稍向同侧延长横弧形切口,同时行Ⅲ、Ⅳ区淋巴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肿有12例(37.5%)中央区(Ⅵ区)淋巴结阳性,其中2例Ⅲ区淋巴结阳性(6.25%),3例Ⅳ区淋巴结阳性(9.38%).结论 对PTC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探查,对中央区淋巴结阴性患者可不必行侧颈清扫术.阳性者可考虑稍向同侧延长切口行Ⅲ、Ⅳ区颈清扫.因阳性率偏低,亦可随访观察.

    作者:梁正新;罗文政;周何强;徐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采取规范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终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表现恢复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翊欣;罗尔琴;戴希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2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治体会

    目的 探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将初治痰检阳性肺结核合并糖尿患者128例观察组与单纯初治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267例进行抗结核治疗6、12个月痰检阴转及胸片吸收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痰检阴转率:6、12个月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12个月末两组间病灶显效吸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糖控制与抗结核疗程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结核病治疗成功的关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疗程至少12个月.

    作者:俞怀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D LAVA动态增强联合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3D LAVA动态增强与MRCP联合在胆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自磁共振检查考虑为胆管癌并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为胆管癌,胆管炎及炎性假瘤各1例.观察MR平扫及3DMRCP、3D 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病变直接和间接征像以及病变周围关系显示情况.结果 3D MRCP对梗阻定位准确率100%,3D LAVA动态增强联合3D MRCP对胆管癌的定性准确率为92%.T1WI、T2WI和3D LAVA动态增强联合3D MRCP增强扫描直接显示瘤体分别为12例、15例及23例,其显示率分别为52.1%、65.2%及100%.结论 3DLAVA动态增强联合3D MRCP对于胆管癌显示率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阮玖根;朱昌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