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张翊欣;罗尔琴;戴希友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射
摘要: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采取规范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终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表现恢复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应用于显微外科和手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ICA)的效果.方法 选择显微外科和手外科手术患者30例.其中上肢手术15例,下肢手术15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A组),舒芬太尼(B组).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48h内VAS评分比较,B组VAS各时段普遍低于A组,但仅在术后10h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8h内两组镇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5、10、30、48h内B组镇静评分达2分者明显多于A组.结论 舒芬太尼是镇痛强度大,镇痛持续时间长,剂量小和安全等,不良反应较轻.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平稳,有催眠作用,患者舒适度高,更适合要求高的手外科和显微外科术后镇痛.

    作者:汪春华;刘金生;龚珺卿;谢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副神经-肌电探测在甲状腺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癌颈淋巴清扫术中预防副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 术中采用实时神经探测技术,通过神经-肌电反应信号的变化快速确定副神经的位置并加以保护.结果 在临床一般颈淋巴清扫手术中寻找、显露并游离保护副神经的时间约20-30min.本研究组在术中采用实时神经-肌电探测的9例患者均能够快速定位副神经位置,显露、游离保护副神经的时间均不超过10min.结论 在甲癌颈淋巴清扫术中采用实时神经-肌电探测技术,能帮助快速寻找、有效保护副神经.

    作者:张汯;高家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防治矽肺的疗效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矽肺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矽肺伴反复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持续1-1.5年.随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次数、胸部影像学、6MWD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治疗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可减少矽肺患者反复急性感染次数,从而减少住院次数、延缓肺部结构毁损、改善及稳定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优琴;林松;金文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硬膜外麻醉老年病人镇静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老年硬膜外麻醉病人镇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0例ASA Ⅰ或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年龄65-75岁为老年组,23-57岁为非老年组,硬膜外麻醉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应用OAA/S进行镇静评分.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μg/ml,根据OAA/S评分达3分时,调整靶控浓度,观察镇静前与OAA/S评分3分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停药后呼唤睁眼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在OAA/S评分3分时,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镇静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达到目标镇静评分时间、靶控浓度均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丙泊酚应用于老年病人硬膜外麻醉镇静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

    作者:杨小敏;蔡锦根;文建忠;程其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病灶乏氧状态和化疗疗效.方法 对35例晚期NSCLC患者行99mTc-HL91显像,根据早期(1 h)和延迟(4h)结果进行定量和半定量分析,统计肿瘤/正常肺组织(T/N)值,判断是否存在差异.所有患者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化疗,对两组化疗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11例乏氧显像阳性者99mTc-HL91早期、延迟T/N值均明显高于24例乏氧显像阴性者(t=8.713,均P<0.05); 99mTc-HL91阴性组化疗近期有效率62.5%(15/24)明显高于阳性组27.3%(3/11)(x2=10.23,P<0.05);阴性显像组中腺癌化疗近期有效率84.6%(11/13例)高于鳞癌36.4%(4/1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Hc=3.261,P<0.05).结论 利用99mTc-HL91合氧显像能清晰显示晚期NSCLC病灶的乏氧状态,而且乏氧是导致肺癌患者对化疗不敏感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宾;刘振天;陈志军;周爱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前列地尔在肝肾综合征中对肾功能及IL-8与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维生素E1脂微球)对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肌酐、血清胱抑素C(CysC) 、IL-8、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输白蛋白(血浆)、保肾、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前列地尔10μg,连用14d.检测各组患者血浆Cr、IL-8、CysC及CRP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Cr、IL-8、CysC及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Cr、IL-8、CysC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前列地尔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Cr、IL-8、CysC及CRP水平,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作者:童春华;詹丽英;李志晋;叶晶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Ponseti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早期护理体会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临床常见的小儿足部畸形,其特点是骨间关节内收,踝关节趾屈,足内翻,胫骨内旋及胫后肌挛缩.新生儿发病较高,约为1%-4%,男性为女性2倍,单侧稍多,早期干预治疗预后较好.2006年始,我科对已行Ponseti方法治疗的48例新生儿马蹄内翻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48例新生儿马蹄内翻足,均为单纯性马蹄内翻足,其中男36例,女12例,单侧内翻足32例,双侧内翻足16例,年龄7d-28d.48例患儿均采用Ponseti方法[1]维持矫正位置3-5min后放松,休息片刻后再做1遍.2-3遍后采用靴型石膏固定于矫正位置,石膏固定时由助手一手握住患儿小腿下段,拇指顶压在距骨头处,一手牵拉患儿拇趾使前足外展,术者将石膏托置于足底及小腿后侧,再用5cm宽石膏绷带(对于软组织挛缩轻者也可采用普通绷带)缠绕2-3层即可.10-14d后拆除石膏,重新手法矫正,石膏固定,如此重复,逐步纠正前足内收,中足高弓及后足内翻.视情况如跟腱紧张则需行跟腱延长术,术后石膏固定3-4周.石膏去除后外展支架固定.

    作者:张丽平;夏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剂量黄连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小剂量黄连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按正规标准治疗(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倍他乐克,ACEI等),其中治疗组52例,给予盐酸黄连素(小檗碱)200mg次,2次/d,对照组50例为安慰剂,随访1年,记录服用后的副作用、住院率、死亡率,以及治疗1年后复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预后及副作用. 结果 两组副作用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9例(17.30%),对照组死亡10例(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hs-CRP降低,治疗组38例(73.07%),对照组26例(52.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对比LVEF的提高,治疗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住院率治疗组23.07%,对照组36.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门诊及电话问卷调查生活质量,治疗组改善明显25例(48.03%),对照组16例(32.00%),治疗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剂量黄连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颜晓明;吴建军;颜季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为Hoessly Ⅰ、Ⅱ型,全部达到Simpsone Ⅰ-Ⅱ级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正常工作,癫痫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应充分利用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阳性体征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全切肿瘤,术中应注意脑功能区及重要血管的保护.

    作者:谢代全;郭亮;匡萃文;萧晓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品种桉叶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体外抑菌活性和急性毒性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品种桉叶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体外抑菌活性和急性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比较两种桉叶止咳糖浆体外抑菌活性.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小鼠对不同品种的桉叶止咳糖浆的大给药量,比较两种桉叶止咳糖浆的急性毒性.结果 用大叶桉和蓝桉分别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对卡它莫拉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肺炎链球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24.37±2.54)mm、(12.07±1.46)mm、(19.30±0.96)mm和(19.77±2.33)mm、(9.19±1.12)mm、(14.10±1.13)mm.测得小鼠对不同品种桉叶止咳糖浆大给药量为192g(生药)/kg,相当于人临床1d用量的480倍.结论 大叶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体外抑菌活性优于蓝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且两者毒性均较低,口服安全无毒,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作者:周莉华;汤韶明;陈会;赵诗云;侯雄军;陈慢慢;王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孕中晚期引产的应用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中晚期引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孕15-36周、有引产指征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5例.A组在硬膜外镇痛下实施引产,C组按常规引产.观察两组引产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疼痛评分.结果 A组引产总产程及镇痛评分均优于C组(P<0.05).结论 孕中晚期引产于规律宫缩发动时应用硬膜外镇痛,能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引产时间,明显减轻痛苦,减少引产并发症发生.操作成功率高、安全、对产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瑛;张燕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品种桉叶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的药效学实验比较

    目的 比较采用蓝桉和大叶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止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方法 止咳实验采用浓氨水引咳法;化痰实验采用气管酚红法;平喘实验采用喷雾致喘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中、高(8、16g/kg)剂量时,两种桉叶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均有较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且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组间相比,止咳和平喘作用差异不明显(P>0.05),祛痰和抗炎作用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种桉叶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止咳和平喘作用无统计学差异,采用蓝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祛痰和抗炎作用优于用大叶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

    作者:汤韶明;周莉华;侯雄军;赵诗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保守治疗12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保守治疗的应用以及人流术中并发凶险子宫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并适时清宫术等保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结果 1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1例行子宫切除.结论 先行药物保守治疗,再适时行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汪文萍;李义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手术(TVT-O)与应用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中度SUI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其中A组进行TVT-O手术治疗;B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每周两次,每次30min,共12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3-24个月随访,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0%(18/20)和60%(12/20).其中A组手术时间(20±6)min,术中出血量(30±10)ml,尿管放置时间24-48h,术后3-5d出院;A、B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1/18)和58%(7/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治疗中度SUI均有疗效,但与盆底肌肉训练比较,TVT-O手术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作者:何拉曼;邓海英;胡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正畸乳胶牵引圈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目前临床正畸常用的3种乳胶牵引圈拉伸性能进行测定.方法 选择目前临床正畸常用的3种圈内径(3/16、1/4、5/16)的乳胶牵引圈,它们具有相同的弹力参数(3.5oz),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对它们进行拉伸试验,分析它们在拉伸长度20-55mm范围内拉力和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拉伸性能的测定在20-40mm的范围内拉力和拉伸长度之间近似直线关系.结论 临床上当拉伸长度小于40mm时,正畸乳胶牵引圈的弹性形变基本在弹性阶段.

    作者:胡月华;葛红珊;吕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肌细胞死亡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导致的以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为特点的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年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时左室功能的不断恶化是心肌细胞反复丢失和(或)剩余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逐渐退化的结果,而心肌细胞死亡是心肌细胞不断丢失的根源所在.心肌细胞死亡使心肌细胞大量丢失导致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

    作者:高智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按照单、双号住院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抗凝、扩血管等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自觉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动脉硬化指标、血液动力学指标、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改善患者血管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胡竹芳;唐林艳;陈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49例胆囊合并阑尾病变患者实行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28min,平均66min.其中阑尾周围引流3例,术后24-48h拔除,无胆囊周围引流病例.全组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 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邹会明;涂松华;刘闯;朱月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采取规范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终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表现恢复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翊欣;罗尔琴;戴希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脑部疾病82例,其中脑外伤25例,脑梗死20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出血10例,小血管畸形3例,脑肿瘤5例,多发性硬化5例,脑部大片状钙化2例,血管性痴呆和淀粉样血管病3例,基底节矿物质、铁沉积1例,行常规T1WI、T2WI、DWI、FLAIR、SWI序列及增强T1WI、MRA.评价SWI序列较其他序列对显示小的出血灶、小的静脉、含铁血黄素、矿物质等顺磁性物质的优越性.结果 在脑外伤,SWI可以发现常规序列难以发现的更多的小出血灶.在早期脑梗塞,能提示与受累血管分布有关的区域可能处于危险之中及部分小出血灶,海绵状血管瘤能鉴别出血与血窦及发现更多的小出血灶.在脑出血,能提供出血受压周边脑组织的微量出血范围.在小血管畸形,能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小静脉畸形及显示更多的细小的静脉向大静脉引流.脑肿瘤,SWI显示小的引流静脉及病灶内的出血灶.多发性硬化,能提示与之相连静脉血管.脑部大片状钙化,能和出血明确区分.血管性痴呆和淀粉样血管病,可以发现弥漫分布的小出血灶.结论 SWI是显示低流量血管畸形、小的静脉结构、多发细小出血以及铁钙沉积十分敏感,可以作为MRI的重要补充.

    作者:刘道柱;谢敏;陈东;张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