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萍;李义生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为Hoessly Ⅰ、Ⅱ型,全部达到Simpsone Ⅰ-Ⅱ级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正常工作,癫痫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应充分利用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阳性体征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全切肿瘤,术中应注意脑功能区及重要血管的保护.
作者:谢代全;郭亮;匡萃文;萧晓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宫颈细胞学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36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进行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ASCUS患者主要分布在30-49岁年龄段(72.32%).236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炎症79.24%(187/236),CIN 19.49%(46/236),宫颈浸润癌1.27%(3/236).HPV阳性98例,其中CIN 28例,包含11例CINⅡ、4例CINⅢ、3例SCC. HPV阴性144例,其中CIN 18例,包含2例CINⅡ.HPV检测阳性可预测高级别宫颈病变(P<0.05).结论 对待ASCUS患者应给予个体化处理,可采用HPV DNA检测分流ASCUS,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对随访性差患者应及时行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郭桃英;彭进;邱清清;刘瑛;王成;张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8%,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胎盘在子痫前期的发生中是一个关键.在整个孕期,母婴物质交换位于胎盘的合体滋养层顶端质膜,同时,免疫和细胞修复也发生于此[1].因此在胎盘滋养细胞中寻找与子痫前期相关基因成为病因研究的热点.Dysferlin是人体内一种与细胞膜自身修复有关的跨膜蛋白,在骨骼肌膜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近期有研究表明,Dysferlin也参与了合体滋养细胞的质膜修复.本文就Dysferlin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郑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肾结石术后肾周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例肾结石术后合并肾周脓肿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及脓腔冲洗.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其中6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8例置入硅胶引流管.抽取脓液量50-450ml,平均165ml.患者置管后平均2d,体温逐渐下降,平均5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腰痛症状消失.留管时间5-8d.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肾周脓肿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操作简单易行,特别适合于有肾脏手术史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玲;曾南萍;章其鑫;张柳金;刘立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缝线结合versalok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应用价值,寻找简单可行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在关节镜下用缝线和versalok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22例患者.选择膝关节前外侧、前内侧入路观察操作,使用送线器将2根5号涤纶线穿过骨块韧带交界处打结,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从胫骨结节下内侧向撕脱处钻两骨道,再通过胫骨两骨道将2根缝线分别引达胫骨前方,拉紧缝线,用versalok固定缝线完成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的骨块均得到复位.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6.3±3.2).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结合versalok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该方法简便、创伤小、固定稳定,能有效恢复患膝关节的稳定性.
作者:熊隆江;李思云;胡波;黄晓蓬;刘华江;何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在甲状腺全切手术中甲状腺旁腺的保护经验.方法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仔细辨认甲状旁腺;对可疑者切除部分组织送检.结果 发生甲状旁腺损伤2例.结论 熟悉颈部解剖结构,手术操作轻柔,尽量不使用电刀等是保护甲状旁腺的基本要领.
作者:陈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3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清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434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3种不同的清肠剂,并记录安全舒适度评价,及行肠镜检查过程中评估肠道清洁度等级.结果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和硫酸镁组的肠道清洁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显著高于甘露醇组(P<0.01);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安全性显著高于硫酸镁组和甘露醇组(P<0.01),但硫酸镁组和甘露醇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经济条件和行肠镜目的合理选择行肠道准备药物.
作者:陈慧芳;刘志军;刘微;艾梅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蓝光治疗仪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毛囊虫皮炎的效果.方法 188例毛囊虫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清洁面部后用蓝光照射,距离为1.0-4.0cm,每次20min,2次/周,8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88例,仅予外用药物治疗.非光疗日外涂克林霉素凝胶、5%甲硝唑霜,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6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欧美娜蓝光治疗仪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毛囊虫皮炎疗效要明显优于外用药物治疗.
作者:邓燕;万淑娟;朱永军;罗云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急性加重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率升高、医疗保健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约50%急性加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有研究报道部分COPD稳定期患者下呼吸道存在细菌定植,其与COPD急性加重、气道炎症及肺功能下降相关[1-3].而铜绿假单胞菌是重症COPD患者稳定期下呼吸道定植和急性加重的主要病原菌.研究表明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引起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不依赖于其定植菌负荷量的增加[4].病原菌致宿主感染取决于其数量、致病力及宿主免疫力.本文就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引起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郭韶梅;王爱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和治疗情况,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0例川崎病中86例为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24.6%.不完全川崎病在性别上与典型川崎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小于1岁年龄段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6,P<0.01).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指趾改变(65.1%),少见的是皮疹(20.9%).除发热外,其余各项表现与典型川崎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完全川崎病有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及血沉明显升高,轻度贫血、肝酶升高较为常见,同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相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扩张20例(23.3%)与典型川崎病的冠脉扩张(23.1%)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瘤8例(9.3%),与典型川崎病的冠脉瘤(6.1%)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完全KD并非其临床特征表现不典型,同样会对冠状动脉造成损害.
作者:段炤;邹峥;林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远程控制压力注射器推注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7月我院180例患者利用远程控制注射器推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 180例患者中179例患者造影一次性成功,发生静脉回流19例,未出现患者严重不适,无药物不良反应.1例患者在插好导管,还未注药情况下出现面色苍白、出虚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后,出现晕厥.结论 利用远程注射器推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该方法简便、安全,且注药压力及速率均匀,减少医生射线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荣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CD4+T、CD8+T、CD83+DC肿瘤浸润细胞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D4T、CD8T、CD83+DC表达情况.结果 120例胃癌组织中CD4、CD8、CD83D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4%、63.7%、46.3%,均低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胃癌中CD4+T、CD8+T、CD83+DC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58.1%、48.4%,高于CD4+T、CD8+T、CD83-DC组的5年生存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标本分成CD4/8(+1+)CD83+DC、CD48(+/-)CD83+DC、CD48(-/+)CD83+DC、CD4/8(-/-)CD83+DC、CD4/8(+/+)CD83-DC、CD4/8(+/-)CD83-DC、CD4/8(-/+)CD83-、CD4/8(-/-)CD83-DC八组,其中CD4//(+/+)CD83+DC组的5年生存率为68.7%,高于其余组(P<0.05).胃癌中CD4/88(+/+)与CD83+DC之间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72,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CD4/8(+/+)CD83+DC表达可能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并且CD4/8(+/+)和CD83+DC有密切关系.
作者:芦珊;周玮;魏海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随着侵袭性医疗手段应用增加,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已越来越多见.VAP是指气管插管后48-72h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降低了VAP的发生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中有314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超过48h,其中54例确诊为VAP,男34例,女20例.54例中呼吸衰竭19例,脑血管意外、脑外伤、中枢性呼吸衰竭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4例,颈椎损伤高位截瘫致呼吸衰竭2例,胸部外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重症肺炎4例,重症哮喘3例,产后大出血1例.
作者:祝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49例胆囊合并阑尾病变患者实行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28min,平均66min.其中阑尾周围引流3例,术后24-48h拔除,无胆囊周围引流病例.全组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 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邹会明;涂松华;刘闯;朱月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小剂量黄连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按正规标准治疗(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倍他乐克,ACEI等),其中治疗组52例,给予盐酸黄连素(小檗碱)200mg次,2次/d,对照组50例为安慰剂,随访1年,记录服用后的副作用、住院率、死亡率,以及治疗1年后复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预后及副作用. 结果 两组副作用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9例(17.30%),对照组死亡10例(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hs-CRP降低,治疗组38例(73.07%),对照组26例(52.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对比LVEF的提高,治疗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住院率治疗组23.07%,对照组36.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门诊及电话问卷调查生活质量,治疗组改善明显25例(48.03%),对照组16例(32.00%),治疗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剂量黄连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颜晓明;吴建军;颜季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 virus,HCMV)肺炎的临床特点,评价病毒学诊断依据及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婴幼儿HCMV肺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结果 小儿HCMV肺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小婴儿,病程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气喘、气促,同时多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及听力损害.病毒学依据阳性,使用更昔洛韦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未见更昔洛韦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呼吸道疾病病程较长、常规治疗疗效欠佳患儿,尤其合并有肝功能损害患者应警惕HCMV肺炎,积极寻求病毒学依据,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莉;陈强;李岚;章高平;吴爱民;张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采取规范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终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表现恢复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翊欣;罗尔琴;戴希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矽肺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矽肺伴反复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持续1-1.5年.随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次数、胸部影像学、6MWD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治疗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可减少矽肺患者反复急性感染次数,从而减少住院次数、延缓肺部结构毁损、改善及稳定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优琴;林松;金文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保守治疗的应用以及人流术中并发凶险子宫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并适时清宫术等保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结果 1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1例行子宫切除.结论 先行药物保守治疗,再适时行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汪文萍;李义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利拉鲁肽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注射诺和灵30R针38U/d(早 20U,晚18U),但仍血糖控制不良.加用利拉鲁肽0.6mg,1次/d,中餐前皮下注射;10d后将利拉鲁肽用量调整到治疗剂量1.2 mg.嘱病人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结果 该患者用药后耐受性好,血糖控制良好,体重较治疗前下降,并未出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结论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选择利拉鲁肽或加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监测好血糖,密切观察;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高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