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隆江;李思云;胡波;黄晓蓬;刘华江;何亮
目的 观察体外长期培养的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将第1代MSCs(早期)和第35代MSCs(晚期)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钙沉积和细胞增殖测定,以及采用实时定量PCR定量分析成骨分化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早期培养的MSCs细胞形态为较大的纺锤形,晚期为小的梭形.第35代MSCs细胞Ki-67染色强阳性,染色体数目增加.成骨诱导条件下早期MSCs茜素红S染色呈强阳性,晚期MSCs未见明显染色且OC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成脂诱导条件下早期MSCs油红O染色阳性,晚期MSCs未见明显染色且PPARγ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体外长期培养的家猪晚期MSCs不适合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作者:邹立津;张友来;辛国华;曾元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应用于显微外科和手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ICA)的效果.方法 选择显微外科和手外科手术患者30例.其中上肢手术15例,下肢手术15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A组),舒芬太尼(B组).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48h内VAS评分比较,B组VAS各时段普遍低于A组,但仅在术后10h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8h内两组镇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5、10、30、48h内B组镇静评分达2分者明显多于A组.结论 舒芬太尼是镇痛强度大,镇痛持续时间长,剂量小和安全等,不良反应较轻.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平稳,有催眠作用,患者舒适度高,更适合要求高的手外科和显微外科术后镇痛.
作者:汪春华;刘金生;龚珺卿;谢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蓝光治疗仪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毛囊虫皮炎的效果.方法 188例毛囊虫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清洁面部后用蓝光照射,距离为1.0-4.0cm,每次20min,2次/周,8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88例,仅予外用药物治疗.非光疗日外涂克林霉素凝胶、5%甲硝唑霜,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6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欧美娜蓝光治疗仪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毛囊虫皮炎疗效要明显优于外用药物治疗.
作者:邓燕;万淑娟;朱永军;罗云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导致的以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为特点的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年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时左室功能的不断恶化是心肌细胞反复丢失和(或)剩余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逐渐退化的结果,而心肌细胞死亡是心肌细胞不断丢失的根源所在.心肌细胞死亡使心肌细胞大量丢失导致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
作者:高智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癌颈淋巴清扫术中预防副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 术中采用实时神经探测技术,通过神经-肌电反应信号的变化快速确定副神经的位置并加以保护.结果 在临床一般颈淋巴清扫手术中寻找、显露并游离保护副神经的时间约20-30min.本研究组在术中采用实时神经-肌电探测的9例患者均能够快速定位副神经位置,显露、游离保护副神经的时间均不超过10min.结论 在甲癌颈淋巴清扫术中采用实时神经-肌电探测技术,能帮助快速寻找、有效保护副神经.
作者:张汯;高家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利拉鲁肽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注射诺和灵30R针38U/d(早 20U,晚18U),但仍血糖控制不良.加用利拉鲁肽0.6mg,1次/d,中餐前皮下注射;10d后将利拉鲁肽用量调整到治疗剂量1.2 mg.嘱病人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结果 该患者用药后耐受性好,血糖控制良好,体重较治疗前下降,并未出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结论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选择利拉鲁肽或加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监测好血糖,密切观察;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高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也逐渐增高.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障碍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病程具有缓慢性、进展性和不可逆性.国内外研究表明老年痴呆患者80%以上在家庭由亲属照料,如何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精神护理及功能训练对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急性加重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率升高、医疗保健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约50%急性加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有研究报道部分COPD稳定期患者下呼吸道存在细菌定植,其与COPD急性加重、气道炎症及肺功能下降相关[1-3].而铜绿假单胞菌是重症COPD患者稳定期下呼吸道定植和急性加重的主要病原菌.研究表明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引起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不依赖于其定植菌负荷量的增加[4].病原菌致宿主感染取决于其数量、致病力及宿主免疫力.本文就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引起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郭韶梅;王爱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随着侵袭性医疗手段应用增加,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已越来越多见.VAP是指气管插管后48-72h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降低了VAP的发生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中有314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超过48h,其中54例确诊为VAP,男34例,女20例.54例中呼吸衰竭19例,脑血管意外、脑外伤、中枢性呼吸衰竭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4例,颈椎损伤高位截瘫致呼吸衰竭2例,胸部外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重症肺炎4例,重症哮喘3例,产后大出血1例.
作者:祝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病灶乏氧状态和化疗疗效.方法 对35例晚期NSCLC患者行99mTc-HL91显像,根据早期(1 h)和延迟(4h)结果进行定量和半定量分析,统计肿瘤/正常肺组织(T/N)值,判断是否存在差异.所有患者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化疗,对两组化疗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11例乏氧显像阳性者99mTc-HL91早期、延迟T/N值均明显高于24例乏氧显像阴性者(t=8.713,均P<0.05); 99mTc-HL91阴性组化疗近期有效率62.5%(15/24)明显高于阳性组27.3%(3/11)(x2=10.23,P<0.05);阴性显像组中腺癌化疗近期有效率84.6%(11/13例)高于鳞癌36.4%(4/1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Hc=3.261,P<0.05).结论 利用99mTc-HL91合氧显像能清晰显示晚期NSCLC病灶的乏氧状态,而且乏氧是导致肺癌患者对化疗不敏感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宾;刘振天;陈志军;周爱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手术(TVT-O)与应用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中度SUI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其中A组进行TVT-O手术治疗;B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每周两次,每次30min,共12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3-24个月随访,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0%(18/20)和60%(12/20).其中A组手术时间(20±6)min,术中出血量(30±10)ml,尿管放置时间24-48h,术后3-5d出院;A、B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1/18)和58%(7/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治疗中度SUI均有疗效,但与盆底肌肉训练比较,TVT-O手术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作者:何拉曼;邓海英;胡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Sema3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转染原代心肌细胞及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NCBI-Gene数据库检索Sema3a基因,设计合成PCR反应需要的上下游引物并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凝胶电泳并回收,SwaI酶切载体行酶切后连接,CaCl2法制备感受态大肠杆菌,转化扩增后,挑选克隆进行重组鉴定.结果 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Sema3a的慢病毒载体检测并包装慢病毒.结论 成功建立Sema3a重组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包装系统.
作者:陈仁华;李毅刚;王祥贵;许祖芳;陈友佳;李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定位在颅内血肿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定位引导探查,术后经颅骨缺损处对术区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41例患者均在多普勒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多普勒对病灶的发现率达到100%、定位准确率100%.24h内复查头颅CT,26例消除血肿90%以上,15例清除血肿80%,72h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为92.7%.但其回声的不明显使得彩色多普勒在颅内血肿的急性期显示为混杂强回声团,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是诊断颅内出血较好的辅助手段,两者对于诊断颅内出血各具特点,互有利弊.
作者:刘俊;唐尤佳;肖玉琴;罗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目前临床正畸常用的3种乳胶牵引圈拉伸性能进行测定.方法 选择目前临床正畸常用的3种圈内径(3/16、1/4、5/16)的乳胶牵引圈,它们具有相同的弹力参数(3.5oz),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对它们进行拉伸试验,分析它们在拉伸长度20-55mm范围内拉力和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拉伸性能的测定在20-40mm的范围内拉力和拉伸长度之间近似直线关系.结论 临床上当拉伸长度小于40mm时,正畸乳胶牵引圈的弹性形变基本在弹性阶段.
作者:胡月华;葛红珊;吕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宫颈细胞学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36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进行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ASCUS患者主要分布在30-49岁年龄段(72.32%).236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炎症79.24%(187/236),CIN 19.49%(46/236),宫颈浸润癌1.27%(3/236).HPV阳性98例,其中CIN 28例,包含11例CINⅡ、4例CINⅢ、3例SCC. HPV阴性144例,其中CIN 18例,包含2例CINⅡ.HPV检测阳性可预测高级别宫颈病变(P<0.05).结论 对待ASCUS患者应给予个体化处理,可采用HPV DNA检测分流ASCUS,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对随访性差患者应及时行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郭桃英;彭进;邱清清;刘瑛;王成;张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老年硬膜外麻醉病人镇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0例ASA Ⅰ或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年龄65-75岁为老年组,23-57岁为非老年组,硬膜外麻醉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应用OAA/S进行镇静评分.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μg/ml,根据OAA/S评分达3分时,调整靶控浓度,观察镇静前与OAA/S评分3分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停药后呼唤睁眼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在OAA/S评分3分时,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镇静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达到目标镇静评分时间、靶控浓度均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丙泊酚应用于老年病人硬膜外麻醉镇静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
作者:杨小敏;蔡锦根;文建忠;程其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品种桉叶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体外抑菌活性和急性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比较两种桉叶止咳糖浆体外抑菌活性.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小鼠对不同品种的桉叶止咳糖浆的大给药量,比较两种桉叶止咳糖浆的急性毒性.结果 用大叶桉和蓝桉分别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对卡它莫拉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肺炎链球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24.37±2.54)mm、(12.07±1.46)mm、(19.30±0.96)mm和(19.77±2.33)mm、(9.19±1.12)mm、(14.10±1.13)mm.测得小鼠对不同品种桉叶止咳糖浆大给药量为192g(生药)/kg,相当于人临床1d用量的480倍.结论 大叶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体外抑菌活性优于蓝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且两者毒性均较低,口服安全无毒,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作者:周莉华;汤韶明;陈会;赵诗云;侯雄军;陈慢慢;王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已确诊的胸膜结核病例的CT资料.结果 渗出性胸膜病变14例,其中单侧性胸腔积液11例,双侧胸腔积液3例,合并活动性肺内结核2例.局限性胸膜病变6例,其中包裹性胸腔积液3例,胸膜结节样增厚2例,胸膜局部钙化1例.慢性胸膜改变3例,其中胸膜弥漫增厚伴弧线状钙化1例.结论 CT可以检出少量胸水和被胸水掩盖的肺内结核灶;能敏感地发现钙化灶,准确鉴别胸膜病变与肺实质病变;有助于判断结核性胸膜病变的活动性.
作者:甘龙生;邓靖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中晚期引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孕15-36周、有引产指征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5例.A组在硬膜外镇痛下实施引产,C组按常规引产.观察两组引产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疼痛评分.结果 A组引产总产程及镇痛评分均优于C组(P<0.05).结论 孕中晚期引产于规律宫缩发动时应用硬膜外镇痛,能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引产时间,明显减轻痛苦,减少引产并发症发生.操作成功率高、安全、对产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瑛;张燕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临床常见的小儿足部畸形,其特点是骨间关节内收,踝关节趾屈,足内翻,胫骨内旋及胫后肌挛缩.新生儿发病较高,约为1%-4%,男性为女性2倍,单侧稍多,早期干预治疗预后较好.2006年始,我科对已行Ponseti方法治疗的48例新生儿马蹄内翻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48例新生儿马蹄内翻足,均为单纯性马蹄内翻足,其中男36例,女12例,单侧内翻足32例,双侧内翻足16例,年龄7d-28d.48例患儿均采用Ponseti方法[1]维持矫正位置3-5min后放松,休息片刻后再做1遍.2-3遍后采用靴型石膏固定于矫正位置,石膏固定时由助手一手握住患儿小腿下段,拇指顶压在距骨头处,一手牵拉患儿拇趾使前足外展,术者将石膏托置于足底及小腿后侧,再用5cm宽石膏绷带(对于软组织挛缩轻者也可采用普通绷带)缠绕2-3层即可.10-14d后拆除石膏,重新手法矫正,石膏固定,如此重复,逐步纠正前足内收,中足高弓及后足内翻.视情况如跟腱紧张则需行跟腱延长术,术后石膏固定3-4周.石膏去除后外展支架固定.
作者:张丽平;夏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