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许铣外用“四季汤”治疗痤疮经验

范瑛;宋坪;廖桂兰

关键词:许铣, 痤疮, 中医外治法, 老中医经验
摘要:许铣教授认为痤疮多为湿热毒邪郁于皮肤,当以清热燥湿解毒为法;在抑制细菌增殖、控制皮脂分泌两个环节,外用中药治疗有独特优势;依病因遣方,据中药药效、药理选药,确立了以“四季汤”为核心处方,并随皮损特点灵活配伍的中药外用治疗痤疮用药方法.同时注重指导患者用药方法及用药期间生活起居调摄,力求巩固疗效.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才达运用加味白术汤治疗脾虚不运型便秘经验

    高才达主任医师认为老年便秘以脾虚不运证多见,其病机为脾之气阴亏虚,运化失健,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临床表现为排便费力,临厕努挣,大便干或黏滞;脘腹胀满而喜揉按,不思饮食,食后胃脘痞满;乏力倦怠;消瘦;皮肤干燥,唇干;舌质淡红或红,舌体瘦小,舌苔黄或白,津少,脉虚沉细数.治疗采用加味白术汤,重用生白术60 ~120 g为君药,健脾润燥、促进运化;以地黄、白芍养阴润肠,升麻升清阳,共为臣药;佐以莱菔子消食导滞、降气润肠.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勇;陈琳;仇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西医常规疗法配合靳三针治疗脑外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西医常规疗法配合靳三针治疗脑外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脑外伤术后1个月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颅脑减压、脱水、服用脑复康等药物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靳三针治疗,每天1次.2组均8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治疗组的MMSE评分为(27.86±5.22)分,对照组为(21.22±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4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术后应用西医常规疗法配合靳三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庆晓东;蒋佩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民国时期中药教材探讨中药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中药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师徒授受向课堂教学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药教材经历了延续传统的“药性歌括式”、较为成熟的“综合本草式”等不同模式,在民国后期编写出《中国制药学大纲》《中药新说》等专科教材,体现出民国学者在中药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不断探索,对当前中药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作者:李楠;孟凡红;李莎莎;万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朱跃兰治疗产后风湿症经验

    朱跃兰教授认为产后风湿症发病虽在产后,但并不局限于产后百日内.鉴于妇人产后多虚多瘀的体质特点,本病病因病机以妇人阳气不足为根本,风寒湿侵袭为标,瘀血伴随本病发展始终,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发展的致病因素,情志因素可加重本病的病情.治疗上朱教授强调以温扶阳气为主要原则,但临证中绝非单一扶阳,而是四诊合参,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而有所侧重,即有温养、温散、温通的不同,同时辅以调畅气机.用药上朱教授善用附子及虫类药、藤类药、气血双补药,内外治结合,强调外治法在本病中的治疗作用,认为外治法较口服中药可更快速缓解症状,且适合长期使用.

    作者:韦尼;史云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罗增刚运用祛湿法经验

    湿邪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兼症复杂,湿热为多,易阻滞气机、壅滞血脉.罗增刚教授临证常用祛湿法,其主张治湿以运脾为本,辨证用药;注重因势利导,分利三焦;辨湿热之偏重,祛湿为先;佐重行气,气能行津,包括宣肺、疏肝、畅中、散结等;同时不忘活血,血水同调.

    作者:夏小珣;姜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周静媛诊治慢性肾衰竭经验

    周静媛教授在慢性肾衰竭诊治过程中标本兼顾,认为“虚、瘀、毒”胶结难愈,即脾胃气虚、血瘀水停与湿毒胶结是慢性肾衰竭病情从轻到重的根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主张“培补后天而滋养先天,用药轻灵而缓缓图治”;治法治则以“补益脾肾之气为本,活血泄浊解毒为标,顾护胃气贯穿始终”,临床可有效延缓肾衰竭的发展进程.

    作者:潘满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倪青应用藿朴夏苓汤治疗内分泌代谢病医案3则

    倪青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擅长应用经方和时方治疗内分泌代谢病.今举老师采用三焦辨证、异病同治法,以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医案3则,略窥先生临床经验之一斑.

    作者:袁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余仁欢治疗膜性肾病经验

    余仁欢教授根据肾病三因学说——主因、素因及诱因,提出从控制诱因、寻求素因、健脾为先、补肾活血等方面治疗膜性肾病的中医思路.强调在治疗肾病时,注重以当下病机为先,首先控制诱发因素,使疾病的发展趋势迅速得到控制;对于无明显诱因的患者,则仔细寻求患者体质因素和/或致病因素,重点辨别病位,见肾不治“肾”;对于无明显素因和诱因的患者,强调治疗以脾胃为重点,脾肾同治,健脾为先;对于临床无症可辨的患者,则从该病脾肾亏虚的核心病机出发,并兼顾活血化瘀和祛风除湿的治法.

    作者:刘巧巧;梁昌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耳穴埋豆配合隔盐灸防治胸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配合隔盐灸防治胸部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2例接受化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于每天化疗前给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赛格恩)静脉注射联合隔盐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埋豆.隔盐灸和耳穴埋豆均至化疗结束后3天停止.化疗第3天观察两种方法对胃肠道反应的防治效果;采用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评定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化疗第3天,观察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防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QLQ-CCC评分总分以及躯体、心理和社会评分化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配合隔盐灸可有效防治胸部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亚平;崔鸣欧;方伟虹;谢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脾胃论治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探讨

    从历史溯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探讨从脾胃论治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可行性,并阐述其临床应用.认为SCAD的治疗应立足脾胃,运用健脾和胃、疏肝健脾、健脾益心、健脾祛瘀等多种治疗方法,兼顾五脏,整体调理;提出健脾、降脂、抗凝的辨病论治方法并强调病证结合论治;结合体质,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并采用中药代茶饮的方式悦脾和胃、降脂抗凝,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脾胃论治SCAD,建立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是增强SCAD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瑶;张学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味黄芩汤预防晚期肠癌患者伊立替康化疗所致迟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加味黄芩汤对伊立替康(CPT-11)化疗所致迟发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 72例FOLFIRI方案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组34例和对照组38例.预防组于化疗前1日开始口服加味黄芩汤,连服1周.观察2组腹泻发生率及程度、化疗疗程改变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预防组腹泻发生率、化疗疗程改变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黄芩汤可预防CPT-11化疗所致迟发性腹泻,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化疗方案的依从性,改善晚期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洋;李晓松;武冰;姚芳芳;张欢欢;李素那;钱丽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脾系统复杂性科学机理之探析

    通过与现代复杂性科学的比较研究,探析中医脾系统的系统论、混沌学和自组织等现代复杂性科学机理,阐明中医脾系统与现代复杂性科学相通相契.指出运用复杂性科学原理进一步研究中医脾系统,可为中医临床提供指导,也将是今后中医其他五脏系统研究的突破口.

    作者:章莹;王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张子和《儒门事亲》治法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

    张子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辖制诸病的证治体系.其诊断学理论与治疗学理论当分属不同的体系,诊断依据来源于《内经》,治疗学思想则产生于其对人体独特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儒门事亲》为基础,对其治法理论产生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卞立群;张引强;王萍;唐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湿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湿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wagner分级1、2、3级的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湿敷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中药湿敷组在常规外科换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湿敷;对照组在常规外科换药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湿敷.2组湿敷均为每日2次,每次1h.每4周为1个观察周期,记录病情发展情况,连续观察3个周期,比较2组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每个观察周期中药湿敷组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3个观察周期后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湿敷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适合在社区推广使用.

    作者:马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肝论治产后身痛

    产后身痛多由孕产耗伤气血、素体肾亏,以及产后营卫失调、感受外邪、气血运行受阻所致,其病因病机多为血虚、血瘀、寒凝、肾虚.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治疗产后身痛的体会,主张“从肝论治”.对于因肝气郁滞、气滞血瘀而致者,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方选逍遥散和生化汤加减;证属阴血不足者,治疗以养血育阴、柔肝缓急为法,方选一贯煎加芍药甘草汤加减;证属寒凝肝脉者,治疗以温经散寒、暖肝行滞为法,方选暖宫定痛汤加右归丸.

    作者:崔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拟元胡失笑散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元胡失笑散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功能性腹痛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颠茄片0.2 mg/kg治疗,治疗组予自拟元胡失笑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腹痛次数、程度及食欲方面均有改善,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元胡失笑散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惠;刘肇杰;李海峰;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儿舒平颗粒对性早熟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儿舒平颗粒对性早熟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儿舒平颗粒高、低剂量组.皮下注射N-甲基-DL-天冬氨酸制备大鼠真性性早熟模型.于造模同时儿舒平颗粒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儿舒平颗粒35.42、17.71 g生药/kg灌胃,每日1次,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比较各组大鼠阴道口开放情况、第1个发情间期的出现时间、性器官指数及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儿舒平颗粒组出现阴道口开放和第1个发情间期明显延迟,性器官子宫指数、卵巢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性激素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舒平颗粒对性早熟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蜀平;刘冬平;刘魁英;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痤疮辨证分型的文献研究

    目的 分析痤疮辨证分型,为规范痤疮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2013年发表的痤疮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文献,确定符合研究标准的147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痤疮辨证分型涉及40个证型,以肺经风热、血瘀痰凝、湿热内蕴为主,分别占12.35%、9.47%、7.41%.结论 中医治疗痤疮有明确优势,但其辨证分型复杂,证型名称欠统一,不利于临床医师、医学生掌握,有必要集专家学者之力加以规范并推广使用.

    作者:杨岚;李元文;曲剑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参、五灵脂配伍研究现状与分析

    “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其歌诀早见于《医经小学》,人参与五灵脂配伍属于十九畏的反药药对之一,二者能否同用历代医家至今无统一观点.部分医者认为人参、五灵脂被纳入配伍禁忌范畴,是古人临床经验的总结,二者同用可能会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而一些医家则使用含有人参、五灵脂反药组合的方药治疗沉疴痼疾,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今所登载的相关文献数据为基础,以“人参、五灵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二药合用的配伍实质寻找证据,为临床人参与五灵脂的配伍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云翔;王薇;王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卢桂梅自拟“芍甘五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卢桂梅教授自拟“芍甘五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芍甘五藤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患者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65.8%,对照组为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卢桂梅教授自拟“芍甘五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范德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