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秀;张功亮;陈青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发病特点、临床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74例(34.4%)患儿表现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50例(23.3%)仅有阵发性哭闹;25例(11.6%)仅有呕吐;24例(11.2%)仅有腹泻;7例(3.3%)仅有发热、哭闹;20例(9.3%)有呕吐、腹泻;15例(7.0%)有腹痛、呕吐、腹泻.17例误诊为儿内科疾病,误诊率8%.早期行B超检查诊断肠套叠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未行B超检查者(P<0.005).201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99例(99%),失败2例(10%).16例肠套叠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伴肠坏死,术后1例死亡.结论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以4-10个月龄多见.早期应行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时行空气灌肠,整复率高.
作者:陈月;徐南平;李翠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IL-17及IL-10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31例急性期及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及IL-10的水平,并与同期 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急性期、亚急性期KD患儿组血清IL-17及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KD患儿组血清IL-17及IL-10水平均高于亚急性期KD患儿组(P<0.01);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630,P<0.05).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r=-0.810,P<0.05).结论 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下降,而亚急性期血清IL-10水平虽较急性期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IL-17是一种强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10是一种抑炎细胞因子,二者血清水平的变化提示它们分别在KD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各自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IL-17和IL-10的水平为K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段炤;邹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直视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1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经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断端后以泪道引流管为支撑物,另一端自上泪小管插入,两端均插入鼻泪管,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拉出引流管后结扎固定并藏于鼻腔内.结果 3个月拔管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无溢泪,所有患者均对外观满意.结论 鼻内窥镜直视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固定牢靠,医源性损伤小,术后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外观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伟;朱加贵;黄海;李琛;兰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管理对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12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糖控制满意78例,血糖控制不满意34 例,比较两组之间母儿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 血糖控制满意组的糖化谢红蛋白、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剖宫产率、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围产儿平均体重、胎婴儿畸形、围产儿死亡的发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管理,使血糖控制满意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万金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南昌市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南昌市东湖区0-14岁常住儿童10345例,按照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全国统一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现患哮喘儿童(2年内有发作)279例,现患病率2.6%;有哮喘患病史儿童373例,总患病率3.6%.发作诱因主要以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为主,分别占96%、63%.哮喘合并症常见为过敏性鼻炎,占41.5%.治疗中吸入糖皮质激素,占56.6%.结论 南昌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呈上升趋势,预防呼吸道感染可减少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
作者:李莉;刘建梅;陈强;吴爱民;杜云;李岚;朱晓华;章高平;胡次浪;李建;陈庆法;戴佳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0S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5-15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哮喘组)、该组30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1年进入哮喘缓解期的患儿(缓解组),30例5-15岁健康儿童(对照组),对3组病人测定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0S计数,3组病人均测定肺功能FEV1等值.结果 (1)哮喘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缓解组比较,P<0.01;哮喘组IL-5、E0S与对照组、缓解组比较,P均<0.01;(2)哮喘组FEV1%pre、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5;缓解组FEV1%pr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解组FEF25-75%低于对照组,P<0.05;(3)哮喘组痰液中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IL-5水平、EOS%呈正相关:r=0.38 P<0.05,r=0.66,P<0.01;与肺功能FEV1%pre、FEF25-50呈负相关:r=-0.68,P<0.01,r=-0.555,P<0.05.结论 TGF-β1、IL-5、EOS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有过度表达,这些指标与肺功能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气道慢性炎症的一个标示物用来监测哮喘.
作者:陈强;李莉;刘建梅;柯江维;邹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西甲硅油和β-七叶皂苷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疗效.方法 严格按照病例纳入标准将40例EPISB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主要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维持体液平衡、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甲硅油和β-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观察组从胃管注入西甲硅油;β-七叶皂苷钠静脉点滴.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腹胀痛缓解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甲硅油和β-七叶皂苷钠治疗EPISBO有明显辅助疗效.
作者:李志雄;杨芳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U型截囊在白内障手术中与V截囊方法比较.方法 V型截囊简捷,易操作,且利于白内障娩出及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但12点处前囊膜容易破裂致后囊,玻璃体溢出.根据力学原理将V型截囊改成U型截囊,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通过75例V型截囊与986例U型截囊比较后囊膜破裂由7%下降至3%,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U型截囊在白内障手术中运用有明显的优势,是完全掌握环形撕囊前具优势的截囊方法之一.
作者:郑志强;肖柏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应用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106例经手术确诊的宫外孕患者的TAS与TVS表现.结果 TAS+TVS对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胎心搏动、宫内假孕囊、卵巢的检出率远较单纯TAS及TVS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宫外孕包块的检出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宫外孕包块直径大于2.0 cm时,TAS对包块的检出率与TV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径在1.5-2.0cm之间及小于1.5cm时,TVS对包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AS;当子宫位置异常,宫外孕包块位置较高,离子宫较远,宫外孕病灶超出阴道探头所能达到的超声深度及包块范围较大,显示包块与周围组织关系,TAS对包块的显示率明显高于TVS.结论 TAS、TVS各有其优缺点,建议对可疑宫外孕者先行TAS,对TAS检查阴性或可疑阳性而血或尿HCG阳性者,再行TVS检查;如先行TVS检查结果阴性或可疑阳性而血或尿HCG阳性者,应嘱患者留尿,再行TAS检查;既能避免患者不必要的负担,又能及时确诊.
作者:王颖琦;何小萍;张惠媛;罗慧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16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者,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结果 16例患者16处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所有病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复发,10例复查DSA,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高黎明;曹玮;彭韩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在消除支气管肺炎肺部罗音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2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χ2=6.98,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654-2注射液佐治支气管肺炎利于肺部罗音的吸收消退,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
作者:黄树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水平(即低氧浓度及低压力)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配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低水平NCPAP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呼吸暂停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7.7%,两组之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5.91,P<0.025及χ2=10.04,P<0.005).结论 低水平NCPAP配合纳洛酮治疗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明显优于用氨茶碱.
作者:罗宏斌;刘淑兰;廖志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序贯组及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组62例,给予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3-5d后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10mg/(kg·d),每周连服3d停用4d为1疗程,共 3疗程;对照组59例,静滴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共14d.治疗2 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及副作用统计.结果 阿奇霉素序贯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0.51,P<0.05);阿奇霉素序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7.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3.63,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效安全.
作者:张文辉;翁小琴;吴星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cone dyst rophy)是一种遗传性黄斑病变,主要累及视锥细胞功能,表现为视力下降、畏光、色觉障碍等症状.因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较少见,所以国内报道也较少,容易漏诊.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视锥细胞营养不良1例报如下.
作者:廖晓捷;王永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疗效.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其中抑郁评分超过41分者随机分成2 组:对照组只用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予降压治疗合并氟西汀抗抑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氟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穗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赣州市贫困县3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赣州市贫困县石城、信丰县3岁以下儿童512名,对他们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以问卷的形式对以上儿童的养护人进行了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状况的调查.结果 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为42.82%,其中低体重率为21.09%,生长迟缓率为17.68%,消瘦率为3.24%.结论 赣州市贫困县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问题仍不可忽视,应积极开展健康饮食的宣传和指导,推广平衡膳食、营养补充和营养强化,改善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
作者:张小玲;刘跃梅;饶兴愉;张黎花;郝彦斌;黄文生;肖洪亮;林思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TGF-β在TNBS慢性结肠炎肠壁纤维化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B组)、TNBS急性结肠炎模型组(E-A组)、TNBS慢性结肠炎模型I组(E-C1组)、TNBS慢性结肠炎模型II组(E-C2组),每组12只.每周1次用不同的药剂灌肠,C-B组给予生理盐水100μl灌肠,E-A组给予TNBS2.0mg 50%酒精灌肠灌肠1周,于第2周处死,E-C1组、E-C2组给予TNBS 50%酒精灌肠,(1-2周给予1.5mg3-4周给予2.0mg,5-6周给予2.5mg)共灌肠6次,分别于第7周,第9周处死,处死小鼠后取全结肠进行大体病理观察,距肛门5cm取组织进行VG染色和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的评分.结果 (1)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肠道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E-A组、E-C组动物模型中小鼠结肠组织的TGF-β表达增高,但在E-C组动物模型中增高更为显著.(2)VG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肠道纤维化,根据各组小鼠肠道纤维化评分TNBS E-C1组、E-C2组明显高于C-B组、E-A组.结论 TGF-β表达与肠壁纤维化呈正相关,停止TNBS灌肠后表达无明显下降,提示TGF-β可能是纤维化机制之一.
作者:吕春华;王峰;李弼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桔皮联合止吐药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作用.方法 肿瘤化疗患者1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常规止吐药物治疗;观察组95例,采用橘皮联合止吐药预防减轻胃肠道反应,按照止吐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控制率为89.47%,与对照组49.4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橘皮联合止吐药可预防减轻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疗效显著,经济实用.
作者:王玉琴;谢稚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已收治的足月新生儿RDS 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选择性剖宫产.25例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5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诊断明确后均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25例患儿中21例治愈,2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本病早期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丽萍;王巧芳;曾立春;卢文青;刘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香砂养胃丸(浓缩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陈皮、枳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砂养胃丸(浓缩丸)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 定性鉴别专属性强;厚朴酚、和厚朴酚进样量在分别在0.2853-5.706μg、0.1383-2.766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9%(n=6).结论 所建标准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温建东;廖少华;肖林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