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喘患儿诱导痰中TGF-β1、IL-5与肺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陈强;李莉;刘建梅;柯江维;邹音

关键词:哮喘, 儿童, 转化生长因子-β1,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呼气中段流量, 白介素-5, 诱导痰
摘要: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0S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5-15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哮喘组)、该组30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1年进入哮喘缓解期的患儿(缓解组),30例5-15岁健康儿童(对照组),对3组病人测定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0S计数,3组病人均测定肺功能FEV1等值.结果 (1)哮喘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缓解组比较,P<0.01;哮喘组IL-5、E0S与对照组、缓解组比较,P均<0.01;(2)哮喘组FEV1%pre、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5;缓解组FEV1%pr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解组FEF25-75%低于对照组,P<0.05;(3)哮喘组痰液中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IL-5水平、EOS%呈正相关:r=0.38 P<0.05,r=0.66,P<0.01;与肺功能FEV1%pre、FEF25-50呈负相关:r=-0.68,P<0.01,r=-0.555,P<0.05.结论 TGF-β1、IL-5、EOS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有过度表达,这些指标与肺功能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气道慢性炎症的一个标示物用来监测哮喘.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喘息减轻,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作者:邹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1例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cone dyst rophy)是一种遗传性黄斑病变,主要累及视锥细胞功能,表现为视力下降、畏光、色觉障碍等症状.因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较少见,所以国内报道也较少,容易漏诊.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视锥细胞营养不良1例报如下.

    作者:廖晓捷;王永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序贯组及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组62例,给予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3-5d后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10mg/(kg·d),每周连服3d停用4d为1疗程,共 3疗程;对照组59例,静滴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共14d.治疗2 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及副作用统计.结果 阿奇霉素序贯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0.51,P<0.05);阿奇霉素序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7.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3.63,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效安全.

    作者:张文辉;翁小琴;吴星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鼠单侧后牙缺失下颌髁突软骨PGE2浓度变化的关系

    目的 检测大鼠单侧拔牙后不同时期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探讨大鼠单侧后牙缺失对下颌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 选择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实验组大鼠拔除左侧上下颌磨牙,分别于拔牙后3d、2周、4周和12周建立单侧后牙缺失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拔牙处理,与实验组大鼠同期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在单侧拔牙后3d、2周、4周和12周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结果 (1)拔牙后3d,双侧髁突软骨中PGE2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2)拔牙后2周,双侧髁突软骨中PGE2含量较拔牙后3d降低,但比对照组增高(P<0.01).(3)拔牙后4周,双侧髁突软骨中PGE2含量较拔牙后3d增高(P<0.01),且拔牙侧比非拔牙侧高(P<0.01).(4)拔牙后12周,双侧髁突软骨中PGE2含量较拔牙后3d增高(P<0.01),但较4周下降,且拔牙侧比非拔牙侧高(P <0.01).结论 单侧后牙缺失可引起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改变.

    作者:何予敏;汪建中;黄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宫外孕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应用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106例经手术确诊的宫外孕患者的TAS与TVS表现.结果 TAS+TVS对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胎心搏动、宫内假孕囊、卵巢的检出率远较单纯TAS及TVS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宫外孕包块的检出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宫外孕包块直径大于2.0 cm时,TAS对包块的检出率与TV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径在1.5-2.0cm之间及小于1.5cm时,TVS对包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AS;当子宫位置异常,宫外孕包块位置较高,离子宫较远,宫外孕病灶超出阴道探头所能达到的超声深度及包块范围较大,显示包块与周围组织关系,TAS对包块的显示率明显高于TVS.结论 TAS、TVS各有其优缺点,建议对可疑宫外孕者先行TAS,对TAS检查阴性或可疑阳性而血或尿HCG阳性者,再行TVS检查;如先行TVS检查结果阴性或可疑阳性而血或尿HCG阳性者,应嘱患者留尿,再行TAS检查;既能避免患者不必要的负担,又能及时确诊.

    作者:王颖琦;何小萍;张惠媛;罗慧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为研究组,按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65例)和重症组(35例),重症组又分为重症存活组(30例)与重症死亡组(5例);又据EV71病毒检测结果分为EV71阳性组(64例)和阴性组(36例),选择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浓度.并分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EV71阳性组与阴性组、轻症组与重症组、重症死亡组与重症存活组NSE值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NSE水平有所增高(P<0.05);(2)EV71阳性组NSE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3)重症组NSE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重症死亡组NSE水平高于重症存活组(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NSE水平普遍升高,EV71阳性者尤其明显;NSE水平越高病情越重,NSE可作为预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胡冰;胡华著;帅词睿;聂微萱;王贵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管理对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12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糖控制满意78例,血糖控制不满意34 例,比较两组之间母儿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 血糖控制满意组的糖化谢红蛋白、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剖宫产率、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围产儿平均体重、胎婴儿畸形、围产儿死亡的发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管理,使血糖控制满意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万金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177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采用Ivor-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2月-2011年2月,17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右胸后外侧切口,同时采用经胸膜顶食管胃机械吻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1.40±48.94)min;淋巴结清扫(9.9±4.5)个;术后第1d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265.25±138.43)ml,术后第2d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180.28±122.64)ml;均于术后48-72h内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即能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3-4d自营养管注食,胃肠道恢复时间:4.88±1.80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4例,呼吸衰竭2例,脓胸1例,食管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胃扭转及乳糜胸发生.住院天数(14.96±4.95)d.结论 Ivor-Lewis手术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盛守寅;殷瑞忠;闵长国;刘立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与不规范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坚持服美托洛尔、依那普利、安体舒通为规范化治疗组,不能服美托洛尔、依那普利为不规范化治疗组,每组34例.观察1年内患者再住院次数、病死人数,1年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并进行对比.结果 规范化治疗组1年内患者再住院次数、病死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年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必须遵循规范治疗.

    作者:吴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已收治的足月新生儿RDS 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选择性剖宫产.25例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5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诊断明确后均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25例患儿中21例治愈,2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本病早期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丽萍;王巧芳;曾立春;卢文青;刘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赣州市贫困县3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赣州市贫困县3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赣州市贫困县石城、信丰县3岁以下儿童512名,对他们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以问卷的形式对以上儿童的养护人进行了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状况的调查.结果 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为42.82%,其中低体重率为21.09%,生长迟缓率为17.68%,消瘦率为3.24%.结论 赣州市贫困县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问题仍不可忽视,应积极开展健康饮食的宣传和指导,推广平衡膳食、营养补充和营养强化,改善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

    作者:张小玲;刘跃梅;饶兴愉;张黎花;郝彦斌;黄文生;肖洪亮;林思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值得推广.

    作者:饶兴愉;刘跃梅;张小玲;王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肺力咳合剂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8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梁、止咳、化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力咳合剂治疗.结果 肺力咳合剂在改善咳嗽、气促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许景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70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06例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结果 706例中有685例手术成功,中转开腹21例,手术时间10-70min,平均31 min,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恢复好,未发生出血、感染、黄疸、胆囊管残端漏、胆管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进行规范化的LC技术培训,配合上级医院资深专家的带教,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现已成熟的三孔法LC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万登福;谭正敏;任继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报道并文献复习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增生,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性质网状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reactive hemophagocytic,RH).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及全血细胞减少,是一种凶险的综合病征.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容易造成误诊,现就1例临床案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

    作者:魏秋蓉;石庆之;华建媛;李振江;汪清铭;方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哮喘患儿诱导痰中TGF-β1、IL-5与肺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0S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5-15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哮喘组)、该组30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1年进入哮喘缓解期的患儿(缓解组),30例5-15岁健康儿童(对照组),对3组病人测定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0S计数,3组病人均测定肺功能FEV1等值.结果 (1)哮喘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缓解组比较,P<0.01;哮喘组IL-5、E0S与对照组、缓解组比较,P均<0.01;(2)哮喘组FEV1%pre、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5;缓解组FEV1%pr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解组FEF25-75%低于对照组,P<0.05;(3)哮喘组痰液中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IL-5水平、EOS%呈正相关:r=0.38 P<0.05,r=0.66,P<0.01;与肺功能FEV1%pre、FEF25-50呈负相关:r=-0.68,P<0.01,r=-0.555,P<0.05.结论 TGF-β1、IL-5、EOS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有过度表达,这些指标与肺功能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气道慢性炎症的一个标示物用来监测哮喘.

    作者:陈强;李莉;刘建梅;柯江维;邹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属于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在C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遗传度为55%-65%[1].心脏胚胎发育涉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若干基因的先后表达以及这些基因间复杂而精确的相互作用.

    作者:丁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氟西汀治疗伴抑郁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疗效.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其中抑郁评分超过41分者随机分成2 组:对照组只用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予降压治疗合并氟西汀抗抑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氟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穗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早期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的临床探讨

    目的 评价早期大剂量氨基酸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科NICU住院,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00g,不能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早产儿,分成氨基酸静脉营养小剂量(19例)、大剂量(21例)、超大剂量组(18例).均在生后12~24h内开始给予小儿氨基酸,小剂量从1.0g/(kg.d)开始,大剂量从1.6-2.5g/(kg·d)开始,超大剂量从2.6-3.0g/(kg·d)开始,每天增加0.5g/(kg·d),至总量3-3.5g/(kg·d).观察各组入院后体质量情况,包括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及住院期间的体质量增长速度.结果 用静脉营养后每天平均体质量增加:小剂量组为11.93±4.21mg,大剂量组为15.45±3.23mg,超大剂量组为24.45±1.68mg.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组间t值为2.98,大剂量组与超大剂量组组间t值为10.64,小剂量组与超大剂量组组间t值为11.7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小剂量组(8.2±1.7)d,大剂量组(6.5±1.3)d,超大剂量组(4.6±1.2)d.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组间t值为3.57,大剂量组与超大剂量组组间t值为4.78,小剂量组与超大剂量组组间t值为7.4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未发生并发症、代谢紊乱及胆汁淤积之副作用.结论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随氨基酸剂量的增加患儿体质量亦明显增加,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亦明显缩短并未见相关副作用.

    作者:刘棋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观察3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采用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R、PR、P63、34βE12 和CK5/6进行染色.结果 3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其中7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6例为非典型性乳头状瘤,23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 乳腺管内乳头状肿瘤有特定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标记SMA、P63和CK5/6对其有诊断价值.

    作者:程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