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邹鸿星;杨淮河;邵银初;范少勇
目的 探讨B超监测下官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官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宫腔粘连经一到两次手术均分离成功,宫腔恢复正常形态或基本正常形态.结论 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官腔粘连的金标准,准确率达100%.也是治疗宫腔粘连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何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 本组30例经CT证实为巨大硬膜下慢性血肿(>50ml),均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 手术中见全组30例中血肿腔分隔1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彻底,均无再出血.结论 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变盲目操作为直视操作,较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更好.
作者:谭兴萍;赖丹;董利民;卢小红;巫淑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DU)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我院52例老年人DU的相关因素,并与同期的108例青年人DU进行对照.结果 (1)老年组DU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2)老年组的临床表现在呕吐、反酸、腹痛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3)老年组在胃镜检查方面见球后溃疡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老年组的出血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老年人DU具特殊性,及早行胃镜检查,作出诊断,有利于治疗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小平;颜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膜活检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 对68例已行胸膜活检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影响诊断阳性率、取材成功率的因素及其安全性.结果 68例中43例(63.2%)病理组织学诊断阳性,增加活检次数可增加阳性率,患者年龄越小、血沉越快阳性率越高,起病后早期进行胸膜活检可提高阳性率.82例次胸膜活检中发生少量气胸1次(1.2%),胸膜反应2例次(2.4%).结论 胸膜活检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有效手段,多次活检可提高阳性率.
作者:刘建锋;徐华;徐小花;雷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测定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态界限.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2例,设计制作超大面积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经股动脉将美蓝以平均动脉压进行灌注,测量并记录其染色面积和形态,然后根据观测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皮瓣染色面积在15min左右达到稳定;染色的皮瓣图形不规则,呈多样性,大致是皮瓣远近端窄,中间偏近处宽;皮瓣长径平均13.375cm,横径平均8.633cm.结论 该方法较为客观、精确地描述了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态界限.
作者:韩智敏;刘东宁;舒勇;夏小莲;曹凯;刘志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安理申联合都可喜治疗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近期怖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双盲方法将符合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40例安理申联合都可喜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安理申治疗,疗程12周,临床疗效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12周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MMSE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L分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理申联合都可喜对老年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较安理申显著.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与安理申无显著差异.
作者:许献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突发中毒事件是常见公共卫生事件之一.目前我国中毒危害仍相当严重.我国疾病死亡顺位谱显示.中毒伤害死亡人数位居第5位.各种突发中毒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如何提高临床处置能力.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中毒事件.减少危害造成的损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一支反应迅速、高效的急救队伍已成为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者:肖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中Pim-3及磷酸化Bad蛋白pBad(Ser112),pBad(serl36)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0,10,20,40和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MKN28细胞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处理后MKN28细胞中Pim-3,pBad(Ser112)和pBad(Serl36)的表达情况.结果 10,20,40和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70,34.06,54.49,69.28%.10~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80μmol/L人参皂苷Rg3处理MKN28细胞24 h后,凋亡细胞占(12.23±2.1)%,处理组比正常对照组(3.28±1.7)%凋亡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Bad总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im-3和pBad(Ser112)的表达均随人参皂苷Rg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pBad(Serl36)不表达.结论 人参皂苷Rg3的抗癌活性与其调节Pim-3以及磷酸化Bad蛋白表达有关;Pim-3可磷酸化Bad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李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住院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观察组60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亦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球囊子宫造影管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5月~2008年2月宫颈、宫腔粘连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月经量恢复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球囊子宫造影管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便于患者接受,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钱桂兰;辛美红;张菊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门诊胃镜检查患 100例,随机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n=50),麻醉组静注丙泊酚注射液,对照组仪予咽喉部表面麻醉.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反应、患者接受程度、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和检查前、中、后的生命体征,以及Ⅰ组患者麻醉后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离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麻醉组患者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少(P<0.01),术后咽痛的发生率低(P<0.05),患者的接受率高(98%).麻醉组检查中、检查后SBP、DBP、HR、RR、SPO2与检查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检查中SBP、DBP、HR,RR较检查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且与麻醉组检查中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麻醉组所有患者均入睡,无术中知晓.术后约6min清醒,15min内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有效,且清醒快、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伶仙;赵贞春;叶发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筛选符合抗病毒指征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初治患者75例,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治疗Ⅰ组39例.对照Ⅱ组36例.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12个月时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结果 两组一年期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一年期疗效及安全性与贺维力相仿.
作者:陈晓云;肖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8例行开放性手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人,定期应用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40ml,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0.5h~1h,隔周1次,共4次.序联用BCG 75mg+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1h,隔周1次,共4次.此后用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40ml,每月1次,连续2年.并每隔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2年以上每隔6个月检查1次.所有发现的可见病变均进行活检.结果 68例术后患者随访18~48个月.平均28个月.8例复发,21例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较严重膀胱刺激症状.未见其它毒副反应.结论 吡柔比星联合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作者:黄辉;黄海鹏;林伟;孟栋良;何洁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SAP并发心脏损害是导致死亡率高的并发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据此作一综述.
作者:杨峰;陈幼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的影响因素,并评估环周切缘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4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环周切缘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远隔转移、临床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ng-rank检验分析环周切缘与中低位直肠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至2009年3月,已有17例死亡,其中环周切缘阳性7例,环周切缘阴性10例:其中出现局部复发有5例,远隔转移12例.病理检查:环周切缘阳性12例,其中4例出现局部复发,5例出现远隔转移,环周切缘阴性35例,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7例出现远隔转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环周切缘阴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阳性患者:环周切缘与癌肿浸润深度、癌肿大小、癌肿环周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环周切缘与直肠癌浸润深度、癌肿大小、癌肿环周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存活率的预测指标之一,可作为危险因素之一、为选择性放化疗提供依据.
作者:黄凌敏;罗满生;杨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介入止血术在盆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2例病人均为男性.均为盆部骨折伴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来院后2h内急诊行选择性盆部动脉造影及损伤血管栓塞止血治疗.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再予相应外科处理和其他综合救治措施.结果 12例患者均可见盆腔骼内动脉分支损伤.其中右侧臀上动脉及其分支损伤3例.右侧臀下动脉损伤3例,右侧阴部内动脉损伤2例,左侧臀上动脉损伤2例,左侧臀下动脉损伤1例,左侧闭孔动脉损伤1例.均成功进行选择或超选择性损伤血管栓塞止血.经短时问继续扩容后所有病人血压迅速回升.除1例死亡外.其余11例病人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急诊介入止血是救治盆部创伤合并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振玉;黄亮;谭少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CT增强扫描是一种不可少的重要诊断手段.有利于病变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随着CT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造影剂的应用机会也增多.碘过敏反应是CT增强扫描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非离子型造影剂发展迅速.以其良好的理化特性得到广泛应用.但造影剂反应还是难以避免.严重副反应时有发生报道,值得重视.现就我院在预防对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宦丽群;陈秋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0月实施的5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中术后发生胆漏2例.经负压引流等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住院3~14d,平均6.5d.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惠根;辛兴涛;曾文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美克尔憩室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2009年确诊为美克尔憩室的24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腹部平片和超声检查对部分美克尔憩室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帮助,99m锝扫描对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患儿有其特异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对阴性病例不能完全排除.腹腔镜对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均有较大程度的帮助.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雷斌;戚雯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对照组,n=20)和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组(实验组,n=20).记录镇静前2组呼吸循环指标.镇静开始前2 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05m/kg静注.直至患者镇静达Ramsay3~4级(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50mg+生理盐水至50m1),以0.1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实验组选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咪达唑仑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50m1),以0.1ml/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镇静1、6、12、24h呼吸频率、脉搏、平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镇静评分.结果 镇静后2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镇静后实验组各时点脉搏均低于对照组(P<0.05),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镇静后平均血压、脉搏、RS评分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增加人机顺应性.
作者:喻秋平;赵斌;万于华;万力;喻本桐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