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丽群;陈秋香
目的 总结对因各种原因未行一期吻合的患者行二期吻合术的经验.方法 吻合后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术后3个月拔管,取得良好疗效,随访3个月~2年,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10例.痊愈率为55.6%,溢泪症状好转,泪道冲洗通畅4例,占22.2%,溢泪症状好转,泪道通但不畅者3例,占16.7%,总有效率为94.4%,溢泪症状无改善、泪道冲洗不通者1例,仅占5%.结果 采用泪囊切开寻找断端的方法,对泪小管二期吻合术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结论 对泪小管断裂后未行一期的吻合患者,二期可行泪囊切开后寻找断端的方法进行二期吻合.
作者:詹勇;杜莉;刘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 本组30例经CT证实为巨大硬膜下慢性血肿(>50ml),均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 手术中见全组30例中血肿腔分隔1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彻底,均无再出血.结论 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变盲目操作为直视操作,较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更好.
作者:谭兴萍;赖丹;董利民;卢小红;巫淑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后低位肠瘘新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 对术后低位肠瘘采用腹腔引流管内置输尿管导管低流量灌洗及持续低压负压吸引的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术后低位肠瘘全部治愈,无一例需行再次手术治疗,且死亡率为零.讨论早期低位肠瘘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
作者:朱柏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8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异位妊娠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6、8的水平,并与早孕及未孕妇女进行比较,评价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异位妊娠组与早孕对照组IL-6、IL-8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和早孕对照组血清IL-6、IL-8水平分别与正常未孕妇女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将IL-6和IL-8的阈值定为80pg/ml和130 pg/ml,则敏感性分别为58.82%、70.59%,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5.32%和65.90%.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8水平比正常非孕妇女和正常宫内早孕妇女高,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测定能够作为诊断早期妊娠、异位妊娠的依据之一.
作者:杨丽娟;王永珍;张玮;戴黎华;张达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8例行开放性手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人,定期应用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40ml,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0.5h~1h,隔周1次,共4次.序联用BCG 75mg+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1h,隔周1次,共4次.此后用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40ml,每月1次,连续2年.并每隔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2年以上每隔6个月检查1次.所有发现的可见病变均进行活检.结果 68例术后患者随访18~48个月.平均28个月.8例复发,21例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较严重膀胱刺激症状.未见其它毒副反应.结论 吡柔比星联合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作者:黄辉;黄海鹏;林伟;孟栋良;何洁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与强的松龙联合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对5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腔内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及强的松龙注射.结果 疗效优良率高达92.3%.结论 玻璃酸钠和强的松龙联合应用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晓梅;殷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Wn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山羊抗人Wnt-1多克隆抗体(G-19,sc-6280)对60例石蜡包埋的原发性NSCL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15例肺良性病变比较.结果 Wnt-1在肺鳞癌、腺癌中都有较高的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55.6%、62.5%;在肺良性病变中,阳性率为13.3%.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腺癌与肿块直径、病理分期相关(P<0.05),且鳞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Wnt-1的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密切相关,对NSCLC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包传恩;刘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的临床CT表现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行头颅CT检查.分析CT特征图像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中线结构移位≥1.5cm者,死亡率82%;脑室系统及基底池重度受压者,死亡率86%;硬膜下血肿(血肿量≥70ml),死亡率69%.结论 CT能反映颅脑损伤后的结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判断预后.
作者:余乐平;刘建华;余文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ECP)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肝胆外科于2007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465例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均作MRCP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LC术前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46例,行腹腔胆总管探查(LC+LCDE)证实;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疑有胆总管结石而经MRCP排除15例;发现胆囊管变异24例.结论 术前MRCP全面显示胆系的结石及胆总管的变异等情况.有助于避免术中损伤胆道,有助于减少术后残石的发生率.
作者:吕敦召;杨志宏;钟美花;黎旭英;是德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灌肠,联合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对照组30例仅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灌肠联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单用柳氮磺胺嘧啶.
作者:黄捷平;周槐娜;喻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方法 对15例髓质海绵肾(MSK)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髓质海绵肾在CT平扫图像上表现为较轻时两肾正常或髓质钙质沉着.典型者呈花束状排列:中度病变时肾锥体部见多发斑点状钙化或结石,散在分布或簇集成团,呈放射状或多数粟粒状;重症病例上可见髓质集合管囊状扩张,呈扇状.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分界清楚,钙化周围扩张的收集管内造影剂聚集.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可见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 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对于早期诊断髓质海绵肾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胡俊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武警某部自助餐试点的膳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部队战士营养和推广自助餐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试点分队85名战士和对照分队90名战士.采用膳食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按标准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对参检人员进行血红蛋白、血钙、血铁和尿液维生紊C测定.结果 参检战士的膳食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试点分队战士的热能、蛋白质、脂肪、铁、VC和VB2等摄入量均已达标,钙和VB1的摄入量达军标的85.5%和90.2%,较好地满足了机体的需要;而对照分队除脂肪、铁和VC摄人量达标外,热能、蛋白质、钙、VB1和VB2等摄入量均未达标.尤其是VB1和VB2仅占军标的60.0%和47.1%,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结论 建议在部队推广自助餐.并更好地调整膳食结构,加强食物调配,增加豆类及肉蛋类等优质蛋白质供应,提倡食物多样化.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作者:叶发扬;吉炳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成因及其转归.方法 分析我科于2007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2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当中,11例经用血管扩张等药物治愈,8例经上述相关药物治疗后明显减少,3例略有减少.4例转变成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得以痊愈,全组无一例死亡.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其年龄及血管成因,其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也能够经手术治疗得以痊愈,神经功能无明显障碍.
作者:唐尤佳;罗林;梁锐;淦作松;刘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0例无张力疝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和传统手术60例比较.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P.<0.01),下床活动时间早(P<0.01),住院日少(P<0.05),并发症少(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郑彬;张华杰;蔡世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0月实施的5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中术后发生胆漏2例.经负压引流等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住院3~14d,平均6.5d.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惠根;辛兴涛;曾文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效果持久、外观自然的重睑线手术方法.方法 按设计好的重睑线切开皮肤.结果 本组128例患者,绝大多数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肿胀轻微.恢复较快,随访半年,效果较满意.结论 切开法重睑术,可形成效果持久、外观自然的重睑线,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术在治疗肿瘤骨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在2005年2月~2008年12月来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效果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术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结论 在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条件下,对骨转移性肿瘤应当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魏凌平;陈勤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FI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颅内表皮样囊肿和15例蛛网膜囊肿行常规MRI、FLAIR及DWI扫描.结果 表皮样囊肿在FLAIR上为稍低或高信号,DWI上为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在FLAIR及DWI上均为低信号.结论 FLAIR和DWI对表皮样囊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DWI对鉴别表皮样囊肿有特异性.
作者:王达进;王钢;谢志丹;周晟;胡明华;肖新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微血管密度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COX-2、MMP-7和MV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远处转移、Dukes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OX-2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相关(P<0.05).MVD的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Dukes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COX-2、MMP-7的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 COX-2、MMP-7和MV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郭经华;徐志丹;刘志虹;时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对照组,n=20)和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组(实验组,n=20).记录镇静前2组呼吸循环指标.镇静开始前2 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05m/kg静注.直至患者镇静达Ramsay3~4级(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50mg+生理盐水至50m1),以0.1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实验组选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咪达唑仑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50m1),以0.1ml/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镇静1、6、12、24h呼吸频率、脉搏、平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镇静评分.结果 镇静后2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镇静后实验组各时点脉搏均低于对照组(P<0.05),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镇静后平均血压、脉搏、RS评分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增加人机顺应性.
作者:喻秋平;赵斌;万于华;万力;喻本桐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