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MRCP应用的评价

吕敦召;杨志宏;钟美花;黎旭英;是德海

关键词:磁共振, 胰胆管成像, 腹腔镜
摘要: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ECP)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肝胆外科于2007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465例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均作MRCP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LC术前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46例,行腹腔胆总管探查(LC+LCDE)证实;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疑有胆总管结石而经MRCP排除15例;发现胆囊管变异24例.结论 术前MRCP全面显示胆系的结石及胆总管的变异等情况.有助于避免术中损伤胆道,有助于减少术后残石的发生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住院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观察组60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亦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新生儿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其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方法 2006~2008年HBs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4240例按0、1、6个月程序,剂量为5μg/支,全程免疫后1个月进行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观察.结果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为95.17%,仅1例接种部位出现直径<2cm红肿硬结.无严重接种反应.结论 新生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安全性强.接种后有良好免疫效果.

    作者:闻金生;曹启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玻璃酸钠及强的松龙联合应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附52例报告)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与强的松龙联合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对5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腔内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及强的松龙注射.结果 疗效优良率高达92.3%.结论 玻璃酸钠和强的松龙联合应用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晓梅;殷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慢性咳嗽诊治进展

    咳嗽是各级医院小儿内科就诊患儿常见的主诉症状之一.Shahn[1]指出.10岁健康儿童.其ld可有10次咳嗽(上限达34次),大多发生在白天:一旦有呼吸道感染则每天咳嗽的次数就增加.健康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发生5~7次呼吸道感染.若每次持续7~9d,则1年中就可能有50d在咳嗽[2].这说明咳嗽是十分常见的症状.

    作者:王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武警某部自助餐试点膳食营养调查与分析

    目的 为了解武警某部自助餐试点的膳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部队战士营养和推广自助餐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试点分队85名战士和对照分队90名战士.采用膳食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按标准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对参检人员进行血红蛋白、血钙、血铁和尿液维生紊C测定.结果 参检战士的膳食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试点分队战士的热能、蛋白质、脂肪、铁、VC和VB2等摄入量均已达标,钙和VB1的摄入量达军标的85.5%和90.2%,较好地满足了机体的需要;而对照分队除脂肪、铁和VC摄人量达标外,热能、蛋白质、钙、VB1和VB2等摄入量均未达标.尤其是VB1和VB2仅占军标的60.0%和47.1%,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结论 建议在部队推广自助餐.并更好地调整膳食结构,加强食物调配,增加豆类及肉蛋类等优质蛋白质供应,提倡食物多样化.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作者:叶发扬;吉炳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参皂苷Rg3对人胃癌细胞Pim-3及Bad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中Pim-3及磷酸化Bad蛋白pBad(Ser112),pBad(serl36)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0,10,20,40和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MKN28细胞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处理后MKN28细胞中Pim-3,pBad(Ser112)和pBad(Serl36)的表达情况.结果 10,20,40和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70,34.06,54.49,69.28%.10~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80μmol/L人参皂苷Rg3处理MKN28细胞24 h后,凋亡细胞占(12.23±2.1)%,处理组比正常对照组(3.28±1.7)%凋亡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Bad总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im-3和pBad(Ser112)的表达均随人参皂苷Rg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pBad(Serl36)不表达.结论 人参皂苷Rg3的抗癌活性与其调节Pim-3以及磷酸化Bad蛋白表达有关;Pim-3可磷酸化Bad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李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球囊子宫造影管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球囊子宫造影管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5月~2008年2月宫颈、宫腔粘连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月经量恢复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球囊子宫造影管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便于患者接受,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钱桂兰;辛美红;张菊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0例,并与未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20例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5%和65%,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马志伟;徐南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持续胃肠减压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AOPP患者75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留取置管后1、24、48、72h的静脉血,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并从病程、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用量、反跳例数、中间综合征发生例数、治愈例数和死亡例数等方面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在上述表现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 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可缩短病程,较快恢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斌花;涂春媛;袁艳娟;丁义斌;陈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改良胸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膜活检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 对68例已行胸膜活检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影响诊断阳性率、取材成功率的因素及其安全性.结果 68例中43例(63.2%)病理组织学诊断阳性,增加活检次数可增加阳性率,患者年龄越小、血沉越快阳性率越高,起病后早期进行胸膜活检可提高阳性率.82例次胸膜活检中发生少量气胸1次(1.2%),胸膜反应2例次(2.4%).结论 胸膜活检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有效手段,多次活检可提高阳性率.

    作者:刘建锋;徐华;徐小花;雷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的临床CT表现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行头颅CT检查.分析CT特征图像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中线结构移位≥1.5cm者,死亡率82%;脑室系统及基底池重度受压者,死亡率86%;硬膜下血肿(血肿量≥70ml),死亡率69%.结论 CT能反映颅脑损伤后的结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判断预后.

    作者:余乐平;刘建华;余文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我省大学生健康现状自测调查

    目的 了解我省在校大学生健康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大学生健康自测涮查表,对600例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结果 受试者中生理健康率为55.45%,心理健康率为78.94%,社会健康率为75.13%,健康结构的3个方面发展均衡.结论 大学生健康总体水平良好.

    作者:曹晓琳;田忠民;曹磊;张晓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12G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价值.方法 72例单侧创伤性气胸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12G PICC管引流组:B组:传统置管组:C组:16G PICC管引流组.比较A组与其他两组伤侧肺完全复张天数、引流管堵塞例数、需要用止痛药例数、置管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A、B组伤侧肺完全复张天数、堵管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用止痛药发生率A组低于B组fP<0.01),置管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长于B组(P<0.001),住院天数A组短于B组(P<0.001);伤侧肺完全复张天数A组快于C组(P<0.01),其堵管发生率A组低于C组(P<0.05),需要用止痛药例数A组与C组相同,置管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比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A组短于C组(P<0.001).结论 12GPICC管治疗创伤性气胸,疗效确切,相对微创,并发症较少,置管后活动方便,伤口易愈合,住院时间缩短.

    作者:熊国江;谢琰;熊汉鹏;刘小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B超监测下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B超监测下官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官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宫腔粘连经一到两次手术均分离成功,宫腔恢复正常形态或基本正常形态.结论 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官腔粘连的金标准,准确率达100%.也是治疗宫腔粘连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何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磁共振FLAIR和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FI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颅内表皮样囊肿和15例蛛网膜囊肿行常规MRI、FLAIR及DWI扫描.结果 表皮样囊肿在FLAIR上为稍低或高信号,DWI上为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在FLAIR及DWI上均为低信号.结论 FLAIR和DWI对表皮样囊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DWI对鉴别表皮样囊肿有特异性.

    作者:王达进;王钢;谢志丹;周晟;胡明华;肖新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分型.方法 对68例经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分析阑尾炎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型,后与于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声像图显示所有阑尾均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2mm,黏膜毛糙、回声中断或消失.超声分型单纯性阑尾炎占53%,化脓性阑尾炎占35%,坏疽性阑尾炎占9%,阑尾周围脓肿占3%.结论 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彭红玲;李桂清;王琼;段艳勤;易靖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嘧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灌肠,联合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对照组30例仅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灌肠联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单用柳氮磺胺嘧啶.

    作者:黄捷平;周槐娜;喻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对照组,n=20)和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组(实验组,n=20).记录镇静前2组呼吸循环指标.镇静开始前2 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05m/kg静注.直至患者镇静达Ramsay3~4级(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50mg+生理盐水至50m1),以0.1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实验组选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咪达唑仑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50m1),以0.1ml/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镇静1、6、12、24h呼吸频率、脉搏、平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镇静评分.结果 镇静后2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镇静后实验组各时点脉搏均低于对照组(P<0.05),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镇静后平均血压、脉搏、RS评分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增加人机顺应性.

    作者:喻秋平;赵斌;万于华;万力;喻本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儿美克尔憩室诊治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美克尔憩室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2009年确诊为美克尔憩室的24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腹部平片和超声检查对部分美克尔憩室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帮助,99m锝扫描对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患儿有其特异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对阴性病例不能完全排除.腹腔镜对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均有较大程度的帮助.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雷斌;戚雯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情况及罗红霉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3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A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常规治疗组(B组)和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常规加罗红霉索(RXM)治疗组(C组)于发病初及治疗4周后检测肺功能.测定血清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体检者及C组治疗后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OD及CA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SOD、CAT与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31,0.621,P均<0.01),MDA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438,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罗红霉素通过调节COPD急性加重期者氧化/抗氧化失衡而减轻气流受限,改善肺功能.

    作者:郭韶梅;王爱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