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复极综合征2例

郭玲

关键词:现报道如下, 正常变异, 早期复极, 病例报告, 心电图, 收集, 男性, 临床
摘要: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临床上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多见于20~50岁的男性.作者收集了2病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肾的临床X线分析(附57例报告)

    目的 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中自肾征的成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治疗确诊的白肾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输尿管阳性结石47例,阴性结石9例,血凝块引起梗阻1例.IVU表现为患侧肾实质密度逐渐增高,肾盂肾盏呈空虚负影或有少量造影剂充盈.7例梗阻解除后2周内复查IVU,白肾征象消失.结论 白肾征提示输尿管发生急性期梗阻期,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除梗阻,可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高朝阳;江时淦;韩任江;郑驰;李海军;郭阶仁;沈巨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游离皮瓣在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附43例报告)

    目的 探讨治疗手外伤中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43例手外伤患者的软组织缺损行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重建手功能.结果 4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8个月,手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吻合血管游离皮瓣修复手外伤中软组织缺损,具有良好手外观及功能,是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强;周建元;钟德和;李广海;文海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所至活动性肝硬化患者(低病毒载量HBV-DNA<1.0×105拷贝/ml)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及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其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35例低病毒载量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HBV-DNA<1.0×1000拷贝/ml至1~9.0×105拷贝/ml,其中HBsAg(+)、HBeAg(+)、HBcAb(+)6例,HBsAb(+)、HBeAh(+)、HBcAb(+)29例,35例患者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并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Bil、ALT、AST、ALB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的活动性肝硬化安全有效.

    作者:孙香;王芳;周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超声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应用彩超诊断进行观察.结果 彩超诊断与胃镜检查符合率为91.7%.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超声声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与胃镜的符合率较高,可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王文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获得的合成型人类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作用与人类BNP极其相似[1].近年来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心力衰竭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漆军华;王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并与艾司唑仑进行比较.方法 78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和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艾司唑仑组PSQI各冈子分及总分显著改善,而帕罗西汀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第4周,第8周,帕罗西汀组睡眠状况显著改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显著改善,优于艾司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远期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陈小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奴夫卡因联合芦荟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静脉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毒性及刺激性是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常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使患者不能坚持化疗.甚至放弃治疗,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对化疗患者采用0.25%奴夫卡因5~10ml静推,加鲜芦荟湿敷.并观察其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叶秀琴;邵丽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MR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成像(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烟雾病患者行MRI和MRA检查,MRI包括横轴位T1WI、T2WI、FLAIR及矢状位T2WI;MRA常规采用3D-TOF法,3例加做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2例加做增强后3D-TOF MRA.结果 MRI表现为:脑出血1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合并梗死5例,仅轻度脑萎缩2例.无明显脑实质改变2例,21例脑内见Moyamoya血管.MRA 均见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双侧18例,单侧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2支,大脑前动脉狭窄36支,大脑后动脉狭窄13支;27例显示异常血管网,8例见颈外动脉分支侧支循环,16例见大脑后动脉代偿性侧支循环.结论 MRI可良好显示脑内病变,MRA能较完整显示异常血管,MRA 结合MRI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脑出血高信号影响3D-TOF MRA显像时,CE-MRA可更准确诊断烟雾病.

    作者:汤永祥;张金平;钱振;高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辅助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和对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副作用.方法 100例进入产程活跃期的非高危足月产妇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组(F组n=50)和布托啡诺组(B组n=50),两组产妇接受芬太尼(50μg)或布托啡诺(1mg).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程度、母胎状态以及新生儿情况,镇痛评分(VAS评分)分别由护士和产妇进行.结果 两组产妇年龄、经产数以及体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首量应用后布托啡诺组疼痛缓解优于芬太尼组(P<0.05),而且芬太尼组首次剂量后,产妇要求更多的芬太尼次数(3.2±1.3vs2.1±1.1.P<0.01)或需要增加硬膜外的药量(16%,32%vs9%,18%,P<0.05);给药后两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两种药物同样安全,不影响产程进展.布托啡诺组初始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芬太尼组产妇对于芬太尼的需求增加或硬膜外药量增加.

    作者:陆霞晖;袭卫东;胡先保;郑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嗅裂区鼻出血的诊治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嗅裂区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鼻内镜下按顺序检查鼻腔,寻找出血点.结果 186例顽固性鼻出血中嗅裂区出血者89例,占47.8%,其中第1次检查发现出血点60例,占67.4%;第2次检查发现出血点21例,占23.6%:第3次检查发现出血点8例,占9.0%.全部嗅裂区鼻出血病例均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或单纯明胶海绵填塞止血获得成功.结论 鼻内镜下嗅裂区鼻出血的诊断率在不断提高,局部电凝止血及微型填塞可取代传统的鼻腔填塞.

    作者:赵哲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吸入性损伤患者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的护理

    吸入性损伤是目前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1].抢救和治疗吸入性损伤病人重要手段是早期行气管切开.以往的方法是气管切开后使用金属套管.临床工作中发现,金属套管因其质地坚硬且不易固定,在气管内摆动容易引起气道粘膜进一步损伤至气道出血,不利于患者接受翻身、拍背、咳嗽等胸部物理治疗排痰.

    作者:陈义连;黄爱珍;曾元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BICOM 2000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德国百康(BICOM)2000型生物共振检测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效果.方法 对85例过敏性鼻炎及7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并将检测出的过敏原的生物共振波进行逆转、放大后输回体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8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总有效率为88.2%,7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百康生物共振检测治疗系统对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哮喘见效快,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作者:朱丽芳;陆建红;陈国军;李萍;谢德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疝手术切口改良(附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的切口改良.方法 1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耻骨上改良同一切口,先行聚丙烯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然后常规行前列腺摘除.结果 12例均随访6个月~4年,均排尿顺畅,无疝复发,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5~8分.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d.结论 采用改良的耻骨上同一切口,手术安全可行,方法简单,效果肯定,避免二次手术痛苦,对在基层农村的老年患者更有意义.

    作者:戴繁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微管微创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方法 36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分为A、B、C3组,A 组采用微管微创无痛人流新技术,B 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术,C组采取传统负压吸引术,观察3组的疼痛、出血、完全流产情况.结果 A组尢痛率97.67%、B组无痛率23.33%,C组11.67%.A组完全流产率99.16%,B组完全流产率90.5%,C组完全流产率95%,出血时间A、C两组明显少于B组,3组无痛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管微创无痛人流术可减少受术者生理、心理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操作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

    作者:程爱兰;徐向荣;曾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附7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8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CT复查、手术证实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前期55例采用西门子单排螺旋CT扫描,后期23例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动态双期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80~100ml,速率2.2~2.8ml/s.结果 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58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0例.CT主要表现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密度降低,20例胰腺内不同程度坏死,其中伴出血4例.肾前筋膜增厚58例,胰外积液48例,胰周不同程度蜂窝积炎53例.结论 螺旋CT检查是确诊急性胰腺炎有效的手段,增强CT扫描是诊断胰腺坏死的佳方法,并能及早发现并发症.

    作者:吴明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形式探讨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均会出现影响治疗和康复的诸多心理危机,调节好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开展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对108例外科住院病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和选择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根据病人的需求,采用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以提高病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金玉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协助病人体位人变换技巧的探讨

    本人在日本歧阜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护理研修,在研修期间,进行了协助体位变换技巧技术的培训学习.人体如果持续保持同一体位,会感到痛苦和疲劳[1].保持舒适状态,就要不断变换体位,通常人们通过饮食、排泄、运动及睡眠等维持生命活动.而在疾病或某些障碍情况下,包括体位变换与移动在内的基本活动会受到限制和影响[2],护士有责任为这些病人提供护理援助.

    作者:程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12例80岁以上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来80岁以上高龄患者胃镜下疾病特点,为临床诊治高龄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12例80岁以上患者胃镜检查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仍是常见的疾病,高龄组胃癌与食管癌的检出率与老年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年纪越大,患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高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只要条件允许,宜行胃镜检查.

    作者:黄诗良;孟祥中;唐有为;魏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作者:林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孕症患者心理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不孕症是指凡婚后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1年未受孕者(WHO,1992)[1].不孕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而且同时还影响了不孕症常规治疗的疗效,其中包括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影响[2.3].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不孕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因素.同时要重视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作者:何晓;侯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