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辅助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

陆霞晖;袭卫东;胡先保;郑翔

关键词:布托啡诺, 芬太尼, 分娩镇痛
摘要: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和对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副作用.方法 100例进入产程活跃期的非高危足月产妇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组(F组n=50)和布托啡诺组(B组n=50),两组产妇接受芬太尼(50μg)或布托啡诺(1mg).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程度、母胎状态以及新生儿情况,镇痛评分(VAS评分)分别由护士和产妇进行.结果 两组产妇年龄、经产数以及体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首量应用后布托啡诺组疼痛缓解优于芬太尼组(P<0.05),而且芬太尼组首次剂量后,产妇要求更多的芬太尼次数(3.2±1.3vs2.1±1.1.P<0.01)或需要增加硬膜外的药量(16%,32%vs9%,18%,P<0.05);给药后两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两种药物同样安全,不影响产程进展.布托啡诺组初始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芬太尼组产妇对于芬太尼的需求增加或硬膜外药量增加.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945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我院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11月~2006年5月期间292例患者945次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药浓度治疗窗内:卡马西平高(80.6%),地高辛低(27.5%);剂量不足:地高辛高(61.2%),中毒剂量:地高辛高(11.3%);除环孢素外,1例患者测定一次血药浓度的比例均高于60%;癫痫类药物:罕见1位患者测定次数多于3次;环孢素:1例患者监测次数大于5次的为51.9%.结论 TDM在我院开展,多种原因导致药物未在治疗窗内,监测次数偏少.临床药师和医师应联合,充分利用TDM技术,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大限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张利平;林伟萍;丁汀;吴明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颅多普勒对精神分裂症及躁狂症患者脑血流检测和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及躁狂症患者脑血流的特征.方法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A组)及100例躁狂症患者(B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动脉和椎动脉-基底动脉(VA-BA)血流速度,以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脉动性指标.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B组3条大脑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呈A组减慢、B组加快.检查结果异常者在A组有82%,在B组有88%;而PI和RI值均属正常.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患者3条大脑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提示脑动脉痉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可导致脑供血减少,这些血流动力学上的特征可能为改善患者脑血流循环的治疗提供线索.

    作者:罗连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前估计在育龄夫妇中的15%患有不育,而男性因素在不育病例中所占比例接近50%.精子发生障碍可由多因素引起,例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等.遗传缺陷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估计占男性不育因素的30%[1].近年来研究表明,男性原发性少精、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密切相关,总缺失率约为8.2%[2].

    作者:袁慧珍;刘艳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 12 周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5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拉米夫定耐药者1mg/d),B 组仅应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清 HBVDNA、HBeAg及临床转归等指标.结果 A 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复常率、血清HBVDNA下降水平及转阴率、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善和临床转归均明显好于B组,未发现与恩替卡韦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恩替卡韦具有快速抑制HBVDNA、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临床转归和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作用.

    作者:胡万峰;张莉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癌侵袭转移分子学研究进展

    肺癌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不是肺癌的局部复发,而是远处转移.有些早期肺癌(T1N0M0)-经诊断就有远处转移,或存在亚临床转移,且相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的肺癌,在不同的个体远处转移率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或/和预测肺癌转移或亚临床转移,一直是困扰肺癌临床的难题[1].

    作者:周学亮;万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孕症患者心理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不孕症是指凡婚后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1年未受孕者(WHO,1992)[1].不孕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而且同时还影响了不孕症常规治疗的疗效,其中包括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影响[2.3].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不孕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因素.同时要重视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作者:何晓;侯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获得的合成型人类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作用与人类BNP极其相似[1].近年来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心力衰竭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漆军华;王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游离皮瓣在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附43例报告)

    目的 探讨治疗手外伤中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43例手外伤患者的软组织缺损行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重建手功能.结果 4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8个月,手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吻合血管游离皮瓣修复手外伤中软组织缺损,具有良好手外观及功能,是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强;周建元;钟德和;李广海;文海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嗅裂区鼻出血的诊治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嗅裂区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鼻内镜下按顺序检查鼻腔,寻找出血点.结果 186例顽固性鼻出血中嗅裂区出血者89例,占47.8%,其中第1次检查发现出血点60例,占67.4%;第2次检查发现出血点21例,占23.6%:第3次检查发现出血点8例,占9.0%.全部嗅裂区鼻出血病例均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或单纯明胶海绵填塞止血获得成功.结论 鼻内镜下嗅裂区鼻出血的诊断率在不断提高,局部电凝止血及微型填塞可取代传统的鼻腔填塞.

    作者:赵哲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吸入性损伤患者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的护理

    吸入性损伤是目前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1].抢救和治疗吸入性损伤病人重要手段是早期行气管切开.以往的方法是气管切开后使用金属套管.临床工作中发现,金属套管因其质地坚硬且不易固定,在气管内摆动容易引起气道粘膜进一步损伤至气道出血,不利于患者接受翻身、拍背、咳嗽等胸部物理治疗排痰.

    作者:陈义连;黄爱珍;曾元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卵巢上皮性瘤组织中C-erbB2、Ki67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erbB2、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24例卵巢肿瘤组织中(其中61例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C-erbB2、Ki67和P5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及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1)C-erbB2、Ki67和P53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均呈梯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这P<0.01).其中Ki67与P53在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及黏液性癌组织(P<0.05).(2)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3)C-erbB2+Ki67+P53联合表达与Ki67+P53联合表达在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erbB2、Ki67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变的分子标志;Ki67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卵巢上皮肿瘤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作者:朱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喉癌术后管道饮食的护理

    喉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由于患者术前与术后均不能正常进食,患者常合并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而传统管道饮食方式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患者营养摄入明显不足,患者预后较差[1].为提供更为全面的饮食营养,我科自2000年1月起对喉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的管道饮食计划护理,并与传统方式进行比较.现将具体的实施方法、部分监测结果及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智霖;王琨;孙兴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眼外肌切断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切断跟外肌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巩膜植入术后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38例眼球萎缩或眼内容物剜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切断眼外肌,实行自体巩膜全包裹或半包裹义眼台,使切断的肌肉重新缝合在开窗的巩膜上,共21例;第2组:不切断眼外肌.使自体巩膜全包裹或半包裹义眼台,共17例.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后效果.结果 38例患者中,只有2例进口羟基磷灰石义眼座采用不切断肌肉术后2个月、1年发生义眼台暴露,经重新缝合后治愈外,其余患者术后义眼活动好,效果满意.结论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巩膜植入术后排异与是否切断眼外肌无关.

    作者:汤宪辉;陆莹;宁财文;高基贤;李定章;周朝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MR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成像(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烟雾病患者行MRI和MRA检查,MRI包括横轴位T1WI、T2WI、FLAIR及矢状位T2WI;MRA常规采用3D-TOF法,3例加做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2例加做增强后3D-TOF MRA.结果 MRI表现为:脑出血1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合并梗死5例,仅轻度脑萎缩2例.无明显脑实质改变2例,21例脑内见Moyamoya血管.MRA 均见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双侧18例,单侧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2支,大脑前动脉狭窄36支,大脑后动脉狭窄13支;27例显示异常血管网,8例见颈外动脉分支侧支循环,16例见大脑后动脉代偿性侧支循环.结论 MRI可良好显示脑内病变,MRA能较完整显示异常血管,MRA 结合MRI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脑出血高信号影响3D-TOF MRA显像时,CE-MRA可更准确诊断烟雾病.

    作者:汤永祥;张金平;钱振;高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浅静脉环缩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大隐静脉曲张伴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人在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的基础上进行股浅静脉环缩术,可以有效地阻止深静脉返流.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大.1998年7月~2007年10月.我院对该类病人进行术后综合预防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姚碧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半月板囊肿MRI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例半月板囊肿中,发生于外侧半月板6例,发生于内侧半月板3例;外侧半月板囊肿中体积大者约2.56cm3,内侧半月板囊肿中体积大者约6.24cm3:6例半月板囊肿合并有半月板损伤.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半月板囊肿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结合半月板囊肿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MRI表现,一般均能对半月板囊肿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朱达东;陈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替拉扎明及其中间体合成研究进展

    替拉扎明(tirapazamine,TPZ)化学名称:3-氨基-1,2,4苯并三唑-1,4二氮化物(3-Amino-1,2,4-benzotriazine-1,4-dioxide),又名SR4233,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还原活性物[1].

    作者:罗时远;黄惠明;薛哲;李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胆心综合征致急性右心室梗死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78岁.因咳嗽、咳痰、气促2个月余,左前胸痛1周伴右前胸痛、纳差、呕吐3d.于2006年3月28日入院.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病史,上世纪80年代有下壁心梗和脑梗塞病史.体检:P120次/min、BP110/80mmHg,神清,颈静脉怒张,轻度桶状胸,左、右第3、4前肋胸肋关节压痛(+),肺部叩诊过清音,两肺满布干性哕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肝于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足背轻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桂斌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是孕妇较常见的合并病症,是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通过对52例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利于防止高血压等妊娠并发症,而且对疾病的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小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降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农民.柏油样黑便3d入院,伴头晕乏力,为柏油样便,共计8次,总量约3600g.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反酸嗳气,无进行性消瘦,无腹痛,无胸闷气短,无昏厥.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无饮酒史,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无疫区居住史.

    作者:潘启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