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降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报告

潘启龙

关键词:十二指肠, 静脉曲张, 报告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农民.柏油样黑便3d入院,伴头晕乏力,为柏油样便,共计8次,总量约3600g.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反酸嗳气,无进行性消瘦,无腹痛,无胸闷气短,无昏厥.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无饮酒史,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无疫区居住史.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眼外肌切断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切断跟外肌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巩膜植入术后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38例眼球萎缩或眼内容物剜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切断眼外肌,实行自体巩膜全包裹或半包裹义眼台,使切断的肌肉重新缝合在开窗的巩膜上,共21例;第2组:不切断眼外肌.使自体巩膜全包裹或半包裹义眼台,共17例.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后效果.结果 38例患者中,只有2例进口羟基磷灰石义眼座采用不切断肌肉术后2个月、1年发生义眼台暴露,经重新缝合后治愈外,其余患者术后义眼活动好,效果满意.结论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巩膜植入术后排异与是否切断眼外肌无关.

    作者:汤宪辉;陆莹;宁财文;高基贤;李定章;周朝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胆心综合征致急性右心室梗死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78岁.因咳嗽、咳痰、气促2个月余,左前胸痛1周伴右前胸痛、纳差、呕吐3d.于2006年3月28日入院.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病史,上世纪80年代有下壁心梗和脑梗塞病史.体检:P120次/min、BP110/80mmHg,神清,颈静脉怒张,轻度桶状胸,左、右第3、4前肋胸肋关节压痛(+),肺部叩诊过清音,两肺满布干性哕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肝于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足背轻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桂斌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协助病人体位人变换技巧的探讨

    本人在日本歧阜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护理研修,在研修期间,进行了协助体位变换技巧技术的培训学习.人体如果持续保持同一体位,会感到痛苦和疲劳[1].保持舒适状态,就要不断变换体位,通常人们通过饮食、排泄、运动及睡眠等维持生命活动.而在疾病或某些障碍情况下,包括体位变换与移动在内的基本活动会受到限制和影响[2],护士有责任为这些病人提供护理援助.

    作者:程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常规西药加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25例(常规西药治疗).主要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ST段改善程度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与对照组7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电图ST段下移改善程度和心绞痛发作情况,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 步长脑心能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胶痛与常规西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黄新宇;陈祖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对左心室的影响

    目的 观察24h平均脉压(24hPP)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PP水平分为A组(PP<40mmHg)、B组(40≤PP<50mmHg)、C组(50≤PP<60mmHg)、D组(60mmHg≤PP)4个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在高血压组患者中,随着PP水平的增宽,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的比(E/A)值减少、E峰减速时间(DT)值增加(P<0.05~0.001).结论 24hPP对左心室功能损害有重要预测价值,高血压病患者随着PP增宽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

    作者:王虹;冯海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组织TNF-a和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大鼠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20~28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组),每组10只.除C组外,其他两组大鼠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后,用自行设计的血流阻断器阻断SMA血流量70%左右,缺血60min,然后开放SMA,再灌注120min.E组于开放SMA同时静脉内给予依达拉奉3mg/kg,所有大鼠在试验过程中均以生理盐水10ml/kg·h持续输注,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观察肠部分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的损伤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索6(IL-6)的水平.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肠粘膜损伤程度较轻,小肠粘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E组小肠粘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对大鼠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依达拉奉抑制小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索6(IL-6)的水平有关.

    作者:林峥;李兴旺;刘中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探头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高频探头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时的优点及准确率.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对521例患者进行右下腹超声检查,分析结果,并对手术后患者进行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提示单纯性阑尾炎139例,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224例,穿孔性阑尾炎54例,阑尾脓肿48例,误诊12例,漏诊44例.结论 高频探头能提高阑尾炎的阳性率及准确率.

    作者:李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粘蛋白(MUCl)与肿瘤的关系

    粘蛋白(mucin,MUC)是一类高分子量的糖蛋白,至今已发现15种[1].它分为分泌型和膜结合型两大类.MUC1粘蛋白(以下简称MUC1)正常情况下主要表达于许多分泌性器官的细胞膜顶端,如唾液腺、乳腺、肺泡,呈顶端表达,极性分布[2].在许多肿瘤中,MUC1也异常表达,主要见于唾液腺和消化道、呼吸道及乳腺、生殖道的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作者:周龙;雷建平;李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附7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8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CT复查、手术证实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前期55例采用西门子单排螺旋CT扫描,后期23例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动态双期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80~100ml,速率2.2~2.8ml/s.结果 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58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0例.CT主要表现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密度降低,20例胰腺内不同程度坏死,其中伴出血4例.肾前筋膜增厚58例,胰外积液48例,胰周不同程度蜂窝积炎53例.结论 螺旋CT检查是确诊急性胰腺炎有效的手段,增强CT扫描是诊断胰腺坏死的佳方法,并能及早发现并发症.

    作者:吴明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救治重症哮喘的价值

    目的 研究无创通气在重症哮喘救治中对pH、PaCO2,PO2及PEF FEV1.0的影响.方法 将48例重症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无创通气+药物治疗组(实验组),每组24例,比较8h,48h后的血气分析变化及5d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后pH,PaO2值的升高和PaCO2值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FEV1.0%和PEF值的提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重症哮喘救治中可改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是有效的治疗错施.

    作者:黄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并与艾司唑仑进行比较.方法 78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和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艾司唑仑组PSQI各冈子分及总分显著改善,而帕罗西汀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第4周,第8周,帕罗西汀组睡眠状况显著改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显著改善,优于艾司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远期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陈小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所至活动性肝硬化患者(低病毒载量HBV-DNA<1.0×105拷贝/ml)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及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其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35例低病毒载量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HBV-DNA<1.0×1000拷贝/ml至1~9.0×105拷贝/ml,其中HBsAg(+)、HBeAg(+)、HBcAb(+)6例,HBsAb(+)、HBeAh(+)、HBcAb(+)29例,35例患者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并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Bil、ALT、AST、ALB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的活动性肝硬化安全有效.

    作者:孙香;王芳;周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6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下称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对168例未破裂的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Ⅰ、Ⅱ、Ⅲ组.Ⅰ组采用MTX50mg/m2每隔3d静脉注射1次,共2次;Ⅱ组采用MTX50m/m2:每隔3d分臀深部肌肉注射1次,共2次;Ⅲ组在Ⅱ组的方案上每天加服米非司酮100nagl次,共3次.结果 Ⅰ组成功率为72%(36/50),Ⅱ组成功率为82%(41,50),Ⅲ组成功率为94.12%(64,68),Ⅰ、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组间及Ⅱ、Ⅲ组间差异有明显性(p<0.05).结论 使用MTX5mg/m2隔3d肌注2次比隔3d静注2次效果好,而在Ⅱ组方案上同时加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比Ⅰ、Ⅱ组方案的疗效更好.

    作者:刘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血栓素A2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栓素A2(TXA2)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20例,不稳定心绞痛16例的TXA:浓度.结果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发作时与缓解后的 TXA2浓度不同,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XA2浓度显著增高,并且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TXA2水平越高.

    作者:孙春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前估计在育龄夫妇中的15%患有不育,而男性因素在不育病例中所占比例接近50%.精子发生障碍可由多因素引起,例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等.遗传缺陷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估计占男性不育因素的30%[1].近年来研究表明,男性原发性少精、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密切相关,总缺失率约为8.2%[2].

    作者:袁慧珍;刘艳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MR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成像(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烟雾病患者行MRI和MRA检查,MRI包括横轴位T1WI、T2WI、FLAIR及矢状位T2WI;MRA常规采用3D-TOF法,3例加做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2例加做增强后3D-TOF MRA.结果 MRI表现为:脑出血1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合并梗死5例,仅轻度脑萎缩2例.无明显脑实质改变2例,21例脑内见Moyamoya血管.MRA 均见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双侧18例,单侧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2支,大脑前动脉狭窄36支,大脑后动脉狭窄13支;27例显示异常血管网,8例见颈外动脉分支侧支循环,16例见大脑后动脉代偿性侧支循环.结论 MRI可良好显示脑内病变,MRA能较完整显示异常血管,MRA 结合MRI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脑出血高信号影响3D-TOF MRA显像时,CE-MRA可更准确诊断烟雾病.

    作者:汤永祥;张金平;钱振;高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45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我院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11月~2006年5月期间292例患者945次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药浓度治疗窗内:卡马西平高(80.6%),地高辛低(27.5%);剂量不足:地高辛高(61.2%),中毒剂量:地高辛高(11.3%);除环孢素外,1例患者测定一次血药浓度的比例均高于60%;癫痫类药物:罕见1位患者测定次数多于3次;环孢素:1例患者监测次数大于5次的为51.9%.结论 TDM在我院开展,多种原因导致药物未在治疗窗内,监测次数偏少.临床药师和医师应联合,充分利用TDM技术,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大限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张利平;林伟萍;丁汀;吴明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BPH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前景.方法 通过对照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8例)和治疗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70例)比较两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并发症、症状改善等指标,以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治疗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具有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优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许松华;曾隆桂;黄耀强;陈振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作者:林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再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2年7月102例复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102例中再次手术切除29例;非手术切除治疗62例,其中TACE治疗33例,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18例,射频消融治疗(RFA)11例,未接受治疗11例.手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81.3%,49.4%,29.6%,非手术切除治疗组为74.2.%,35.5%,16.1%.未接受治疗组为50.0%,16.7%,0%.结论 肝癌术后复发的再次治疗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其中复发癌灶的再次切除是首选的再治疗方法,对不能实行再切除者,反复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栓塞术(TACE)和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及射频消融(RFA)治疗,也可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提高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疗效.

    作者:杨健;杨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