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平
目的 探讨髋臼内壁截骨在成人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11月用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内壁截骨重建髋臼治疗此类患者8例8髋.术后临床随访观察截骨断面及植骨块愈合情况,对术前和术后关节功能情况进行Harris评分比较.结果 随访5~12个月,平均6个月,全部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前Harris评分30~60分,平均52分,术后Harris评分85~96分,平均88分.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截骨断面及植骨块愈合良好.结论 成人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是难点,在髋臼重建中应用有其合理性,近期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过慧敏;廖琦;陈华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Photore-frective Kerateetomy)是目前国际上矫治屈光不正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近视有安全、有效、预测性强等优点,术后主要问题为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屈光回退、干眼等[1]此外还有较少见的丝状角膜炎.目的观察PRK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炎相关护理方面因素,探讨减少其产生并促进愈合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通过对1200多例近视患者施行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有38例(占3.2%)发生丝状角膜病变.
作者:李欣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输卵管结扎术是我国妇女广泛采用的避孕方法之一.由于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术是采用局部麻醉,常因疼痛而不配合,为减轻术中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站自2006年7月以来,将笑气吸入用于输卵管结扎术麻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作者:林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静脉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毒性及刺激性是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常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使患者不能坚持化疗.甚至放弃治疗,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对化疗患者采用0.25%奴夫卡因5~10ml静推,加鲜芦荟湿敷.并观察其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叶秀琴;邵丽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两种给药方法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 300例无痛人工流流产随机分为Ⅰ组丙泊酚0.5mg/kg,静注,1min后再次静注给药2mg/kg.Ⅱ组一次性静注给药2.5mg/kg.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BP、HR、RR、SPO2、用药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Ⅰ组呼吸抑制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在丙泊酚剂量相同时分次给药的方法其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无痛人工流产术更加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益冰;朱小玉;李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和对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副作用.方法 100例进入产程活跃期的非高危足月产妇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组(F组n=50)和布托啡诺组(B组n=50),两组产妇接受芬太尼(50μg)或布托啡诺(1mg).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程度、母胎状态以及新生儿情况,镇痛评分(VAS评分)分别由护士和产妇进行.结果 两组产妇年龄、经产数以及体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首量应用后布托啡诺组疼痛缓解优于芬太尼组(P<0.05),而且芬太尼组首次剂量后,产妇要求更多的芬太尼次数(3.2±1.3vs2.1±1.1.P<0.01)或需要增加硬膜外的药量(16%,32%vs9%,18%,P<0.05);给药后两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两种药物同样安全,不影响产程进展.布托啡诺组初始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芬太尼组产妇对于芬太尼的需求增加或硬膜外药量增加.
作者:陆霞晖;袭卫东;胡先保;郑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986年7月~2006年7月收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中6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例为回肠坏死性憩室炎;2例为盲肠癌;1例为阑尾粘液囊肿.结论 认真询问病史、系统体检、综合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减少急性阑尾炎误诊.
作者:熊建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的切口改良.方法 1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耻骨上改良同一切口,先行聚丙烯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然后常规行前列腺摘除.结果 12例均随访6个月~4年,均排尿顺畅,无疝复发,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5~8分.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d.结论 采用改良的耻骨上同一切口,手术安全可行,方法简单,效果肯定,避免二次手术痛苦,对在基层农村的老年患者更有意义.
作者:戴繁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手术室护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她们必须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并与各种手术锐器、化学药品及消毒剂、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等接触.
作者:聂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联合火箭电泳法分别检测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2例慢性肺心病及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 COPD及肺心病TG、TCH、HDL、Lp(a)、ApoB升高,LDL、ApoAl、ApoAl/ApoB 降低,肺心病组 Lp(a) 水平较 COPD 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组间比较提示Lp(a)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脂蛋白(a)的异常更能反映慢性肺心病的脂质代谢异常,Lp(a)高低与慢性肺心病发病有相关性.
作者:金晓盛;施肖红;吴厉锋;林天锋;俞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前估计在育龄夫妇中的15%患有不育,而男性因素在不育病例中所占比例接近50%.精子发生障碍可由多因素引起,例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等.遗传缺陷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估计占男性不育因素的30%[1].近年来研究表明,男性原发性少精、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密切相关,总缺失率约为8.2%[2].
作者:袁慧珍;刘艳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氨溴索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15mg加入生理盐水lml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加用α-糜蛋白酶2000U加生理盐水20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均疗程5~7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治疗组在喘憋、气促、咳嗽、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氨溴索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且用药简单方便,适合基层医院临床使用.
作者:马旭升;涂林修;陈凯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大隐静脉曲张伴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人在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的基础上进行股浅静脉环缩术,可以有效地阻止深静脉返流.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大.1998年7月~2007年10月.我院对该类病人进行术后综合预防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姚碧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人在日本歧阜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护理研修,在研修期间,进行了协助体位变换技巧技术的培训学习.人体如果持续保持同一体位,会感到痛苦和疲劳[1].保持舒适状态,就要不断变换体位,通常人们通过饮食、排泄、运动及睡眠等维持生命活动.而在疾病或某些障碍情况下,包括体位变换与移动在内的基本活动会受到限制和影响[2],护士有责任为这些病人提供护理援助.
作者:程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2年7月102例复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102例中再次手术切除29例;非手术切除治疗62例,其中TACE治疗33例,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18例,射频消融治疗(RFA)11例,未接受治疗11例.手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81.3%,49.4%,29.6%,非手术切除治疗组为74.2.%,35.5%,16.1%.未接受治疗组为50.0%,16.7%,0%.结论 肝癌术后复发的再次治疗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其中复发癌灶的再次切除是首选的再治疗方法,对不能实行再切除者,反复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栓塞术(TACE)和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及射频消融(RFA)治疗,也可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提高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疗效.
作者:杨健;杨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接待大量的输液病人及家属中,是人群相对集中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由于病人多、流动性大、环境嘈杂、护理工作量大等各种原因,给护理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作者:吴维;李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吸入性损伤是目前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1].抢救和治疗吸入性损伤病人重要手段是早期行气管切开.以往的方法是气管切开后使用金属套管.临床工作中发现,金属套管因其质地坚硬且不易固定,在气管内摆动容易引起气道粘膜进一步损伤至气道出血,不利于患者接受翻身、拍背、咳嗽等胸部物理治疗排痰.
作者:陈义连;黄爱珍;曾元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粘蛋白(mucin,MUC)是一类高分子量的糖蛋白,至今已发现15种[1].它分为分泌型和膜结合型两大类.MUC1粘蛋白(以下简称MUC1)正常情况下主要表达于许多分泌性器官的细胞膜顶端,如唾液腺、乳腺、肺泡,呈顶端表达,极性分布[2].在许多肿瘤中,MUC1也异常表达,主要见于唾液腺和消化道、呼吸道及乳腺、生殖道的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作者:周龙;雷建平;李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心脏病心脏猝死(SCD)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6年收治的937例糖尿病病例发生的心脏猝死的资料.结果 有17例发生心脏猝死.结论 糖尿病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脏猝死属糖尿病远期并发临床急症之一,死亡率高,应早期规范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性心脏病,并警惕心脏猝死前兆.
作者:刘裕忠;张嶂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