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

马旭升;涂林修;陈凯宇

关键词:氨溴索, 氧驱动雾化吸入,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摘要:目的 探讨氨溴索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15mg加入生理盐水lml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加用α-糜蛋白酶2000U加生理盐水20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均疗程5~7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治疗组在喘憋、气促、咳嗽、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氨溴索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且用药简单方便,适合基层医院临床使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组织TNF-a和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大鼠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20~28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组),每组10只.除C组外,其他两组大鼠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后,用自行设计的血流阻断器阻断SMA血流量70%左右,缺血60min,然后开放SMA,再灌注120min.E组于开放SMA同时静脉内给予依达拉奉3mg/kg,所有大鼠在试验过程中均以生理盐水10ml/kg·h持续输注,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观察肠部分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的损伤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索6(IL-6)的水平.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肠粘膜损伤程度较轻,小肠粘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E组小肠粘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对大鼠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依达拉奉抑制小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索6(IL-6)的水平有关.

    作者:林峥;李兴旺;刘中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常见护理记录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病历的书写是整个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病人的健康状况,还记录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行为,也是评价护理质量和是否为病人提供连续性护理的依据.为了提高我院护理记录的质量.现对2007年我院1~6月份458例出院患者的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依据.

    作者:刘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是孕妇较常见的合并病症,是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通过对52例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利于防止高血压等妊娠并发症,而且对疾病的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小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外科治疗中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7月~2006年12月间应用两种手术方法所治疗的226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手术方法和疗效做对比.结果 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出血少、操作简便,两种方法近期疗效相仿,而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不同临床症状患儿的手术方法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王红力;华正茂;黄立真;张卓铭;汪际云;李永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卵巢上皮性瘤组织中C-erbB2、Ki67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erbB2、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24例卵巢肿瘤组织中(其中61例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C-erbB2、Ki67和P5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及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1)C-erbB2、Ki67和P53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均呈梯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这P<0.01).其中Ki67与P53在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及黏液性癌组织(P<0.05).(2)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3)C-erbB2+Ki67+P53联合表达与Ki67+P53联合表达在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erbB2、Ki67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变的分子标志;Ki67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卵巢上皮肿瘤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作者:朱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误诊12例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986年7月~2006年7月收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中6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例为回肠坏死性憩室炎;2例为盲肠癌;1例为阑尾粘液囊肿.结论 认真询问病史、系统体检、综合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减少急性阑尾炎误诊.

    作者:熊建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超声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应用彩超诊断进行观察.结果 彩超诊断与胃镜检查符合率为91.7%.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超声声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与胃镜的符合率较高,可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王文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癌侵袭转移分子学研究进展

    肺癌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不是肺癌的局部复发,而是远处转移.有些早期肺癌(T1N0M0)-经诊断就有远处转移,或存在亚临床转移,且相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的肺癌,在不同的个体远处转移率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或/和预测肺癌转移或亚临床转移,一直是困扰肺癌临床的难题[1].

    作者:周学亮;万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笑气吸入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镇痛及护理

    输卵管结扎术是我国妇女广泛采用的避孕方法之一.由于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术是采用局部麻醉,常因疼痛而不配合,为减轻术中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站自2006年7月以来,将笑气吸入用于输卵管结扎术麻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4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外伤性脑梗死任何年龄均有发病,较易发生于基底节一内囊区和颞枕部.发生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复杂,是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所致.外伤性脑梗塞继发于颅内血肿或脑疝等压迫相应的血管,由于小穿支血管的牵拉,变细或痉挛,而导致供血区域的低灌注[1].

    作者:苏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丙泊酚两种给药方法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呼吸抑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两种给药方法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 300例无痛人工流流产随机分为Ⅰ组丙泊酚0.5mg/kg,静注,1min后再次静注给药2mg/kg.Ⅱ组一次性静注给药2.5mg/kg.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BP、HR、RR、SPO2、用药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Ⅰ组呼吸抑制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在丙泊酚剂量相同时分次给药的方法其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无痛人工流产术更加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益冰;朱小玉;李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并与艾司唑仑进行比较.方法 78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和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艾司唑仑组PSQI各冈子分及总分显著改善,而帕罗西汀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第4周,第8周,帕罗西汀组睡眠状况显著改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显著改善,优于艾司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远期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陈小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对左心室的影响

    目的 观察24h平均脉压(24hPP)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PP水平分为A组(PP<40mmHg)、B组(40≤PP<50mmHg)、C组(50≤PP<60mmHg)、D组(60mmHg≤PP)4个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在高血压组患者中,随着PP水平的增宽,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的比(E/A)值减少、E峰减速时间(DT)值增加(P<0.05~0.001).结论 24hPP对左心室功能损害有重要预测价值,高血压病患者随着PP增宽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

    作者:王虹;冯海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喉癌术后管道饮食的护理

    喉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由于患者术前与术后均不能正常进食,患者常合并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而传统管道饮食方式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患者营养摄入明显不足,患者预后较差[1].为提供更为全面的饮食营养,我科自2000年1月起对喉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的管道饮食计划护理,并与传统方式进行比较.现将具体的实施方法、部分监测结果及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智霖;王琨;孙兴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石1例并文献复习

    胃石是指因食人某些不能消化的食物后滞留于胃,与胃粘液凝结成硬块,在我国属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国内报道极少.我院曾诊治柿胃石病例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作者:汤淼;文丽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孕症患者心理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不孕症是指凡婚后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1年未受孕者(WHO,1992)[1].不孕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而且同时还影响了不孕症常规治疗的疗效,其中包括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影响[2.3].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不孕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因素.同时要重视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作者:何晓;侯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救治重症哮喘的价值

    目的 研究无创通气在重症哮喘救治中对pH、PaCO2,PO2及PEF FEV1.0的影响.方法 将48例重症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无创通气+药物治疗组(实验组),每组24例,比较8h,48h后的血气分析变化及5d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后pH,PaO2值的升高和PaCO2值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FEV1.0%和PEF值的提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重症哮喘救治中可改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是有效的治疗错施.

    作者:黄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BPH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前景.方法 通过对照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8例)和治疗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70例)比较两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并发症、症状改善等指标,以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治疗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具有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优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许松华;曾隆桂;黄耀强;陈振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45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我院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11月~2006年5月期间292例患者945次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药浓度治疗窗内:卡马西平高(80.6%),地高辛低(27.5%);剂量不足:地高辛高(61.2%),中毒剂量:地高辛高(11.3%);除环孢素外,1例患者测定一次血药浓度的比例均高于60%;癫痫类药物:罕见1位患者测定次数多于3次;环孢素:1例患者监测次数大于5次的为51.9%.结论 TDM在我院开展,多种原因导致药物未在治疗窗内,监测次数偏少.临床药师和医师应联合,充分利用TDM技术,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大限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张利平;林伟萍;丁汀;吴明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探头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高频探头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时的优点及准确率.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对521例患者进行右下腹超声检查,分析结果,并对手术后患者进行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提示单纯性阑尾炎139例,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224例,穿孔性阑尾炎54例,阑尾脓肿48例,误诊12例,漏诊44例.结论 高频探头能提高阑尾炎的阳性率及准确率.

    作者:李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