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杨井岗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胰腺病变的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症实的20例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层厚7.0mm,螺距1.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30s和70s.结果 胰腺假性囊肿12例,平扫为囊状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脓肿4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CT值为24Hu左右,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胰腺囊腺瘤4例,平扫为类圆形的水样或肌肉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呈不规则强化,囊壁厚度<2mm.胰腺囊腺癌2例,平扫星囊状水样密度及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囊壁厚度>2mm,1例伴有肝内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特征,但也有相似之处,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加以鉴别,难以鉴别时,必须密切随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雾化吸入防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不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配的中药雾化液进行雾化吸人对防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疼痛、痰多、恶心等不适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20ml自配的中药雾化液雾化吸人,每日2次,持续到拔除胃管.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咽喉部痰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病人咽喉部疼痛和恶心症状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 自配的中药雾化液雾化吸人能有效预防及减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的疼痛、咽燥、痰多、恶心等不适.

    作者:李洁;江丽萍;徐红霞;黄冬红;朱倪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压肝素帽在静脉留置管输液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正压肝素帽在预防静脉留置管输液时输液器乳头脱落中的效果.方法 将输液病人分为两组,直连组为未用正压肝素帽的留置导管输液,共220例;可来福组为用正压肝素帽(可来福接头)的留置导管输液,共308例.比较两组的脱落率.结果 直连组220例发生输液器乳头脱落4例(1.8%),可来福组308例无一例脱落.结论 正压肝素帽除有其他诸多益处外,可避免输液器乳头脱落也是其优点之一,值得在静脉留置管中常规使用.

    作者:徐莹玲;林玉霜;任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体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79例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76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 及时去除病因,保证气道通畅;手术中操作轻柔,准确,术前、术中、术后注意患儿全身状况,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叶煜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颈部血管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0月36例怀疑颈部血管有异常改变的,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和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除1例左颈总动脉起源异常未显示外,其余35例各支血管均清晰显示,颈总动脉狭窄5支,颈内、外动脉狭窄8支,椎动脉狭窄及异常22支,血管钙化14支.结论 16层螺旋CT对颈部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54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并与34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 两组心率变异性(SDNN、SDANNIndex和RMSSD)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冠心病组中DCG显示伴有ST段改变组与不伴ST段改变组比较,心率变异性(SD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增加,DCG中伴有ST段改变的患者更为明显,同时地说明心肌缺血越严重,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越明显,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越大.

    作者:刘艳阳;陈军喜;葛郡芝;吴志婷;刘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并发腹膜后血管破裂出血死亡1例报告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因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不难诊断,但是肝硬化合并腹腔大出血的情况尚属少见.

    作者:温志立;王艳华;李宾;杨铁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板层巩膜下咬切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板层巩膜下咬切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23例(247眼)急性、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板层巩膜下咬切术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年眼压≤2.8kPa 210眼(85.02%);>2.8kPa 37眼(14.98%).术后1年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下降55眼,不变141眼,提高51眼.结论 板层巩膜下咬切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致盲率.

    作者:黄慧慧;鲁慰祖;赵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T增强检查时的护理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为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显示密度的差别,使断层扫描图像更加清晰,在CT扫描的同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检查[1,2].我院2003年2月~2006年9月用微电脑控制的数控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护理配合如下.

    作者:吴秀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12月问1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为152min,平均出血量为200ml.术中发现副脾1例(7.1%,1/14).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36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d.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14.3%.2,14),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术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很快上升,平均峰值达284×109/L.随访2~51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疗效标准,显效7例,良效4例,进步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12/14).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学明;肖卫东;邓小荣;张荣艳;杨赣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中的疗效.方法 12例急性重症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观察呼吸机使用前后2h的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P<0.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作用快,疗效显著,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珍;杨二杨;夏育观;陈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泪囊炎合并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在鼻内镜下同期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同期处理鼻中隔偏曲及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在局麻下同期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术后随访3~15个月,痊愈29例(90.62%),好转3例(9.38%).结论 鼻内镜下同期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马杰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两种输液速度调节方法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液体渗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输液速度调节方法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液体渗出的影响.方法 抽取2006年5~6月500例8/12~2岁采用100ml规格4:1液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0例,用一次性输液器中的滴速调节器自上而下缓慢调节至理想滴数:对照组250例,一次性输液器中的滴速调节器先关闭,然后自下而上调节至理想滴数.比较不同时刻两组累计液体渗出发生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5min时液体渗出总累计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待穿刺成功后,一次性输液器中的滴速调节器自上而下调节滴数的方法有助于减少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液体外渗.

    作者:干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护理系带教的体会

    在医疗卫生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已由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整体护理过渡[1].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护理人员接受教育的层次已渐渐由中专卫(护)校向大专、本科护理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带教老师逐步改变带教方法,以适应现代护理需求,现将带教护理本科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芳;张超;范仉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金属支架在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采用X线监视下支架置人及胃镜直视结合X线监视下支架置人法,观察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金属支架均能一次性成功置人,成功率100%,上消化道梗阻症状迅速解除,术后3d内恢复了流质至软食的快速过度,1个月后平均体重加5.1kg,中位生存期达到11.5个月.胸腹痛为本组常见术后并发症,大多可耐受,少数经止痛治疗,均能在7d内消失.术后再狭窄经胃镜下治疗,或再放置1枚支架,保持支架再通畅,无1例发生感染、穿孔.结论 金属支架置人治疗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金珍成;陈伟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彭泽县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彭泽县学校食堂饮食卫生状况,预防和控制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彭泽县所辖范围城区和乡镇57所中小学校食堂的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持证情况、卫生管理和卫生设施情况调查以及食堂餐具抽样检测.结果 彭泽县57所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与健康证持证率均为100%,卫生管理制度、食品索证合格率分别为89.47%、68.42%,卫生设施、加工场所、配餐问合格率分别为33.33%、85.96%、1.75%,餐具合格率26.47%.结论 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现状仍不容乐观,学校与卫生监督部门应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学校饮食卫生安全.

    作者:姚直垠;柳杨;胡新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集中摆药对控制护理差错的效果观察

    目的 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用药安全.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药,研究组采用集中摆药,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集中摆药能有效提高医嘱执行准确性,达到了临床用药安全目的.

    作者:王富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HER-2基因过表达的乳腺癌病人内分泌治疗探讨

    目的 评价绝经后Her-2基因过表达的晚期乳腺癌病人的内分泌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于2005年~2006年间收治的1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芳香化酶药物治疗分析.结果 有效率为26.7%(4/15),临床获益率为53.3%(8/15).结论 Her-2基因过表达的病人即便是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阴性或不明也不应放弃内分泌治疗.

    作者:李骏白;黄瑞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气垫床防治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气垫床用于长期卧床21例晚期癌症患者压疮的预防及Ⅰ~Ⅱ度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长期放于上海三和医疗器械生产的YQ-D型喷气气垫床上,对有Ⅰ°~Ⅱ°压疮患者配合常规处理,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变化.结果 9例压疮患者进行预防性使用气垫,观察时间长达1年,无1例出现压疮.原有Ⅰ°~Ⅱ°压疮患者,压疮10d左右复合,且无1例出现其它部位的新褥疮.结论 气垫床用于压疮预防与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申江;龚丽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杜拉宝)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7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综合治疗,观察组为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杜拉宝、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mg/(kg.d).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对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毛辉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B型超声诊断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价值

    目的 总结B超诊断胎盘早剥的经验.方法 分析胎盘早期剥离病例100例的超声图像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B超诊断轻重型胎盘早剥符合分别为99%、100%.结论 证实超声图像诊断胎盘早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惠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