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并发腹膜后血管破裂出血死亡1例报告

温志立;王艳华;李宾;杨铁一

关键词:肝硬化, 腹膜后, 血管破裂, 出血死亡, 上消化道出血, 腹腔大出血, 门脉高压, 诊断, 临床, 疾病, 化合
摘要: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因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不难诊断,但是肝硬化合并腹腔大出血的情况尚属少见.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外科急腹症17例分析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误诊外科急腹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6年普外科收住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992~2006年我院普外科收住流行性出血热病人17例,17例均误诊.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腹部症状、体征与外科急腹症相似,易被误诊,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认识、改善工作态度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李振宇;徐文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妊娠期HPV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母婴传播的研究现状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现已鉴定的约有130余种[1],它可引起尖锐湿疣等多种生殖道疾病,也可引起寻常疣,喉、结膜乳头瘤等非生殖道疾病,且与宫颈癌、阴茎癌、肛门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在食道癌患者中也被检出[2].

    作者:聂露;刘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金属支架在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采用X线监视下支架置人及胃镜直视结合X线监视下支架置人法,观察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金属支架均能一次性成功置人,成功率100%,上消化道梗阻症状迅速解除,术后3d内恢复了流质至软食的快速过度,1个月后平均体重加5.1kg,中位生存期达到11.5个月.胸腹痛为本组常见术后并发症,大多可耐受,少数经止痛治疗,均能在7d内消失.术后再狭窄经胃镜下治疗,或再放置1枚支架,保持支架再通畅,无1例发生感染、穿孔.结论 金属支架置人治疗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金珍成;陈伟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单侧后牙缺失下颌髁突软骨改变的研究与进展

    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内唯一保持较强终身改建能力的负重关节,关节表面的形态和内部构造是影响关节运动效能的重要因素.而髁突软骨是下颌骨重要的生长区,对颞下颌关节各种力起到有效缓冲作用.

    作者:何予敏;汪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凝治疗在妊娠中的应用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妊娠病理及病理妊娠都可导致血凝状态出现相应的改变,故需要给予相应的恰当的防栓和溶栓治疗.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妊娠期复发率高达5~10%;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容易促进血栓形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也需进行抗凝治疗.某些产科因素如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妊娠肝内胆汗淤积症、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都可能需要恰当的抗凝治疗[1].

    作者:林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清尿酸浓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各级、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尿酸浓度,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4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功能Ⅰ级与Ⅱ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级与Ⅲ级组、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衰控制后(心衰分级降低1~2个等级为控制)复查血清尿酸浓度与人院时心衰控制前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与血清尿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娄思豫;侯静芳;陈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700例尿路感染病原耐药茵分析及抗生素的选择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700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700例尿路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占67.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7%).其中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42.4%),其次为枸橼酸杆菌(占11.2%).本组资料显示第一代头孢菌素、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等耐药率较高(60~70.7%),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11.8~20.9%),其中以头孢他定耐药率低(11.8%),其次为呋喃妥因(12.9%)和丁胺卡那(14.4%).结论 对尿路感染患者,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应常规作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发病率.

    作者:董一民;周龙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雾化吸入防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不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配的中药雾化液进行雾化吸人对防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疼痛、痰多、恶心等不适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20ml自配的中药雾化液雾化吸人,每日2次,持续到拔除胃管.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咽喉部痰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病人咽喉部疼痛和恶心症状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 自配的中药雾化液雾化吸人能有效预防及减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的疼痛、咽燥、痰多、恶心等不适.

    作者:李洁;江丽萍;徐红霞;黄冬红;朱倪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两种输液速度调节方法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液体渗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输液速度调节方法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液体渗出的影响.方法 抽取2006年5~6月500例8/12~2岁采用100ml规格4:1液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0例,用一次性输液器中的滴速调节器自上而下缓慢调节至理想滴数:对照组250例,一次性输液器中的滴速调节器先关闭,然后自下而上调节至理想滴数.比较不同时刻两组累计液体渗出发生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5min时液体渗出总累计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待穿刺成功后,一次性输液器中的滴速调节器自上而下调节滴数的方法有助于减少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液体外渗.

    作者:干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2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因CAP住院的患儿146例.取其鼻咽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静脉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项呼吸道病原谱IgM抗体.分析其结果.结果 146份标本中阳性标本88份,占60.3%,其中:病毒阳性率43.8%,细菌阳率27.4%,混合感染阳性率11.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2例(34.4%),副流感病毒(PIV)19例(29.7%),腺病毒(ADV)16例(25%),柯萨奇病毒(COXV)7例(10.9%),肺炎克雷伯杆菌15例(3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25.0%),肺炎链球菌6例(15.0%),大肠埃希菌3例(7.5%),其它绿脓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副流感杆菌等6例(19.4%).结论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幼儿(尤其1~6个月)病毒感染率高,好发于冬、春季节.

    作者:林加斌;张淑芬;项跃林;张德亭;陈杨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侧卧位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断器行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在侧卧位胸科手术时纤支镜(FOB)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断器(BB)行单肺通气(OLV)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BB(A组)和双腔支气管(DLT,B组)两组,在麻醉诱导后,A组插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SLT),术中侧卧位下经FOB引导将BB放置于左或右主支气管,向BB套囊内注入4-6ml空气,阻断一侧主支气管行OLV.B组插人DLT,侧卧位FOB定位固定.结果 40例患者插管均成功,OLV30min、60min时点A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B组,气道压力(PAW)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侧卧位下经FOB引导插入BB应用在胸科手术OLV方法简便,损伤小,能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和,没有因体位变动而导管移化的优点.

    作者:杜建龙;包梅芳;张芬芬;周喆峰;吴纯西;刘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国产GSS内固定并椎间髂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国产GSS(General Spine System)内固定并椎间髂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对15例施行椎板减压、椎问髂骨植骨和GSS内固定手术的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获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6个月).术后均获骨性融合,症状有不同程度消失,无内固定松动及再滑脱现象.结论 国产GSS内固定并椎问髂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是一种复位满意,融合率高,低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强;杨永华;袁杰;严朝华;傅江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78岁,体重27~68kg,手术类型:CHD,ASD修补术3例;CHD,VSD修补术2例;MVR3例;MVR+AVP1例;MVP1例,CABG4例,F4根治术1例;PDA1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体外循环转机时间22~102min,平均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79min,平均30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5%.结果 全组无死亡例.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涉及多学科的合作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学民;余乐国;陈隆斌;郑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HER-2基因过表达的乳腺癌病人内分泌治疗探讨

    目的 评价绝经后Her-2基因过表达的晚期乳腺癌病人的内分泌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于2005年~2006年间收治的1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芳香化酶药物治疗分析.结果 有效率为26.7%(4/15),临床获益率为53.3%(8/15).结论 Her-2基因过表达的病人即便是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阴性或不明也不应放弃内分泌治疗.

    作者:李骏白;黄瑞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体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79例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76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 及时去除病因,保证气道通畅;手术中操作轻柔,准确,术前、术中、术后注意患儿全身状况,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叶煜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5年10月护理记录500份.结果 护理记录存在书写带有主观性、书写矛盾、记录内容雷同、记录不及时等质量问题.结论 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护士长管理权威,重视细节管理.

    作者:李蔚;彭艳华;盛建玲;姚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注射胰岛素组;B组35例,为口服降糖药组.留取空腹血标本,在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进食标准100g干面粉的馒头餐,于餐后2h抽血留取血标本.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fn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2HINS)等项目.并于舒张末期检测颈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A组FINS为56.7±8.9μu/ml,B组FINS为18.2±9.8μu/ml,P<0.05;A组2HINS为198.9±10.2gμu/ml.B组2HINS为60.3±9.5μu/ml,P<0.05.A组IMT增厚18例,发生率60%,B组IMT增厚20例,发生率57.1%.P>0.05:A组动脉粥样斑数15例,发生率50%,B组动脉粥样斑数16例,发生率45.7%,P>0.05.结论 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但未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增加.

    作者:梅洵;章玉玲;孙玲;罗美琴;文金莲;刘精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附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 对32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均在腰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后3~5d 出院.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1].

    作者:谭洪育;吴红;刘莹;罗满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集中摆药对控制护理差错的效果观察

    目的 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用药安全.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药,研究组采用集中摆药,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集中摆药能有效提高医嘱执行准确性,达到了临床用药安全目的.

    作者:王富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的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因颈椎退行性变及原发性或继发性椎管狭窄改变压迫颈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颈髓前后均有受压时需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现将我院45例患者颈椎病行单开门或双开门联合前路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玉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