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如
目的 观察正压肝素帽在预防静脉留置管输液时输液器乳头脱落中的效果.方法 将输液病人分为两组,直连组为未用正压肝素帽的留置导管输液,共220例;可来福组为用正压肝素帽(可来福接头)的留置导管输液,共308例.比较两组的脱落率.结果 直连组220例发生输液器乳头脱落4例(1.8%),可来福组308例无一例脱落.结论 正压肝素帽除有其他诸多益处外,可避免输液器乳头脱落也是其优点之一,值得在静脉留置管中常规使用.
作者:徐莹玲;林玉霜;任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用Dyract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对98例256个牙修复后经6个月~1年临床观察评定其疗效.结果 成功率为97%.结论 Dyract复合体是治疗楔状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充填材料.
作者:熊道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医疗卫生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已由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整体护理过渡[1].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护理人员接受教育的层次已渐渐由中专卫(护)校向大专、本科护理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带教老师逐步改变带教方法,以适应现代护理需求,现将带教护理本科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芳;张超;范仉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内唯一保持较强终身改建能力的负重关节,关节表面的形态和内部构造是影响关节运动效能的重要因素.而髁突软骨是下颌骨重要的生长区,对颞下颌关节各种力起到有效缓冲作用.
作者:何予敏;汪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采用X线监视下支架置人及胃镜直视结合X线监视下支架置人法,观察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金属支架均能一次性成功置人,成功率100%,上消化道梗阻症状迅速解除,术后3d内恢复了流质至软食的快速过度,1个月后平均体重加5.1kg,中位生存期达到11.5个月.胸腹痛为本组常见术后并发症,大多可耐受,少数经止痛治疗,均能在7d内消失.术后再狭窄经胃镜下治疗,或再放置1枚支架,保持支架再通畅,无1例发生感染、穿孔.结论 金属支架置人治疗晚期胃癌消化道梗阻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金珍成;陈伟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种修复印模材料间接法制取上颌后磨牙铸造桩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广东省口腔医院修复科门诊病例98例,共138颗上颌牙磨分成3组,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和牙体根管预备后分别用枪式硅胶印模材料、琼脂一藻酸盐印模材料、自凝印模塑料3种不同的方法印模后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修复体.通过对这3组桩核修复体的就位性,密合度以及固位性的检查来比较这3种印模材料的临床效果.结果 3种材料印模后制作的铸造桩核中,以枪式硅胶印模法制作的桩核适合性好且操作简便,自凝印模塑料法制作的桩核就位时相对困难、临床操作时间长,琼脂--藻酸盐印模法制作的桩核相对不牢固.结论 采用枪式硅胶印模材料制取铸造桩核的临床操作时间短且适合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海;蒋李懿;袁琼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2005年7月,应用该钉共治疗胫骨干骨折46例.采用闭合复位24例,开放复位22例.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37例,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畸形愈合和感染,无继发骨折,短缩分离和金属断裂发生.结论 旋人钉具有轴向加压、抗短缩、抗分离和抗扭转的功能,其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前景,尤其是手术可以不需X线设备.
作者:何建华;陈卫东;廖爱民;谢水华;魏水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B超诊断胎盘早剥的经验.方法 分析胎盘早期剥离病例100例的超声图像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B超诊断轻重型胎盘早剥符合分别为99%、100%.结论 证实超声图像诊断胎盘早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惠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奈福泮不同给药途径解除胆绞痛的效果,探讨安全高效简便的止痛方法.方法 3组胆绞痛患者,在静脉滴注654-2同时,分别静脉注射奈福泮和肌肉注射奈福泮、度冷丁,并使用相同的抗生素治疗,对比观察患者的疼痛解除效果和速度.结果 奈福泮静脉注射组疼痛缓解效果和速度均高于奈福泮或度冷丁肌肉注射组,副作用无明显增高.结论 静脉注射奈祸泮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副作用小的解除胆绞痛发作的方法,使用指征得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止痛手段.
作者:陈纯白;武卫;葛体池;胡永启;郑旭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人群感染率很高,全世界人群感染率高达50%.目前已经确认HP与胃肠道疾病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4种疾病关系密切[1].
作者:朱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护士对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 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 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检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症,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少,在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CVVH治疗,并做好急救配合、CVVH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健康宣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巧琴;刘敏晓;周国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16例老年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16例患者14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控制抽搐,加强基础护理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防止肺部感染,是破伤风患者治愈的保证.
作者:彭秀珍;张秀珍;董先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为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显示密度的差别,使断层扫描图像更加清晰,在CT扫描的同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检查[1,2].我院2003年2月~2006年9月用微电脑控制的数控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护理配合如下.
作者:吴秀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侧卧位胸科手术时纤支镜(FOB)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断器(BB)行单肺通气(OLV)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BB(A组)和双腔支气管(DLT,B组)两组,在麻醉诱导后,A组插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SLT),术中侧卧位下经FOB引导将BB放置于左或右主支气管,向BB套囊内注入4-6ml空气,阻断一侧主支气管行OLV.B组插人DLT,侧卧位FOB定位固定.结果 40例患者插管均成功,OLV30min、60min时点A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B组,气道压力(PAW)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侧卧位下经FOB引导插入BB应用在胸科手术OLV方法简便,损伤小,能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和,没有因体位变动而导管移化的优点.
作者:杜建龙;包梅芳;张芬芬;周喆峰;吴纯西;刘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骑跨横窦幕上、幕下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骑跨横窦幕上、幕下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手术方式、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2例病人痊愈.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骑跨横窦幕上、幕下硬膜外血肿.具有组织创伤少,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的优点.
作者:梁庆新;郭斯庆;江野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700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700例尿路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占67.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7%).其中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42.4%),其次为枸橼酸杆菌(占11.2%).本组资料显示第一代头孢菌素、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等耐药率较高(60~70.7%),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11.8~20.9%),其中以头孢他定耐药率低(11.8%),其次为呋喃妥因(12.9%)和丁胺卡那(14.4%).结论 对尿路感染患者,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应常规作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发病率.
作者:董一民;周龙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12月问1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为152min,平均出血量为200ml.术中发现副脾1例(7.1%,1/14).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36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d.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14.3%.2,14),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术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很快上升,平均峰值达284×109/L.随访2~51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疗效标准,显效7例,良效4例,进步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12/14).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学明;肖卫东;邓小荣;张荣艳;杨赣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体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79例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76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 及时去除病因,保证气道通畅;手术中操作轻柔,准确,术前、术中、术后注意患儿全身状况,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叶煜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社区医疗护理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已逐渐应用于家庭病床.临床传统的给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痛苦,影响补液速度或高浓度药物、营养物质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2004年5月以来,我们经临床应用发现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家庭病床病人静脉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巢静峰;马未凤;胡雅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同期处理鼻中隔偏曲及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在局麻下同期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术后随访3~15个月,痊愈29例(90.62%),好转3例(9.38%).结论 鼻内镜下同期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马杰纯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