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庆新;郭斯庆;江野峰
目的 了解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2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因CAP住院的患儿146例.取其鼻咽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静脉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项呼吸道病原谱IgM抗体.分析其结果.结果 146份标本中阳性标本88份,占60.3%,其中:病毒阳性率43.8%,细菌阳率27.4%,混合感染阳性率11.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2例(34.4%),副流感病毒(PIV)19例(29.7%),腺病毒(ADV)16例(25%),柯萨奇病毒(COXV)7例(10.9%),肺炎克雷伯杆菌15例(3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25.0%),肺炎链球菌6例(15.0%),大肠埃希菌3例(7.5%),其它绿脓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副流感杆菌等6例(19.4%).结论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幼儿(尤其1~6个月)病毒感染率高,好发于冬、春季节.
作者:林加斌;张淑芬;项跃林;张德亭;陈杨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用于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 选择稽留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第1d口服米非司酮200mg,第2d阴道后穹窿塞米索600μg;对照组每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6mg共3d.观察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第二次刮宫发生率.结果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症、第二次刮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稽留流产刮宫前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付群;陶玉玲;吴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EBV的生物学特性EB病毒(Eostein-Barr virus.EBV)是1964年Epstein和Barr在研究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时,从瘤细胞培养中发现的一种嗜人类B淋巴细胞的γ疱疹病毒,基因组全长184kb.
作者:刘勇;杨海玉;路名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绝经后Her-2基因过表达的晚期乳腺癌病人的内分泌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于2005年~2006年间收治的1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芳香化酶药物治疗分析.结果 有效率为26.7%(4/15),临床获益率为53.3%(8/15).结论 Her-2基因过表达的病人即便是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阴性或不明也不应放弃内分泌治疗.
作者:李骏白;黄瑞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人群感染率很高,全世界人群感染率高达50%.目前已经确认HP与胃肠道疾病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4种疾病关系密切[1].
作者:朱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12月问1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为152min,平均出血量为200ml.术中发现副脾1例(7.1%,1/14).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36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d.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14.3%.2,14),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术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很快上升,平均峰值达284×109/L.随访2~51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疗效标准,显效7例,良效4例,进步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12/14).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学明;肖卫东;邓小荣;张荣艳;杨赣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 对32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均在腰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后3~5d 出院.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1].
作者:谭洪育;吴红;刘莹;罗满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一种隐形系带被套的制作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被套制作成204cm长、168cm宽,与被芯大小一致,且系带隐藏于被套内.结果 患者反映比传统被套更舒适、更美观.临床护士反应可节省很多时间,做治疗操作时更方便,且病房整齐、美观.结论 隐形系带被套的制作简单,既可节约布料,降低医院成本;又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林桂英;叶冬梅;彭华萍;易叔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正压肝素帽在预防静脉留置管输液时输液器乳头脱落中的效果.方法 将输液病人分为两组,直连组为未用正压肝素帽的留置导管输液,共220例;可来福组为用正压肝素帽(可来福接头)的留置导管输液,共308例.比较两组的脱落率.结果 直连组220例发生输液器乳头脱落4例(1.8%),可来福组308例无一例脱落.结论 正压肝素帽除有其他诸多益处外,可避免输液器乳头脱落也是其优点之一,值得在静脉留置管中常规使用.
作者:徐莹玲;林玉霜;任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同期处理鼻中隔偏曲及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在局麻下同期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术后随访3~15个月,痊愈29例(90.62%),好转3例(9.38%).结论 鼻内镜下同期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马杰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肌营养不良症肌电图诊断特点.方法 以沈定国《肌电图与电诊断》[1]中我国正常人骨骼肌运动单位电位(MUP)、神经传导速度(NCV)等的正常值作为依据.收集临床确诊的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 符合肌源性损害的占69.5%,还有少量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在某些肌肉既有肌源性损害的特征,又有神经源性损害的特征.结论 提出肌营养不良症肌电图表现并非仅仅是肌源性损害,还有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神经源性混合性损害.
作者:白芹;陈日新;白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各级、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尿酸浓度,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4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功能Ⅰ级与Ⅱ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级与Ⅲ级组、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衰控制后(心衰分级降低1~2个等级为控制)复查血清尿酸浓度与人院时心衰控制前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与血清尿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娄思豫;侯静芳;陈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配的中药雾化液进行雾化吸人对防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疼痛、痰多、恶心等不适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20ml自配的中药雾化液雾化吸人,每日2次,持续到拔除胃管.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咽喉部痰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病人咽喉部疼痛和恶心症状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 自配的中药雾化液雾化吸人能有效预防及减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的疼痛、咽燥、痰多、恶心等不适.
作者:李洁;江丽萍;徐红霞;黄冬红;朱倪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气垫床用于长期卧床21例晚期癌症患者压疮的预防及Ⅰ~Ⅱ度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长期放于上海三和医疗器械生产的YQ-D型喷气气垫床上,对有Ⅰ°~Ⅱ°压疮患者配合常规处理,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变化.结果 9例压疮患者进行预防性使用气垫,观察时间长达1年,无1例出现压疮.原有Ⅰ°~Ⅱ°压疮患者,压疮10d左右复合,且无1例出现其它部位的新褥疮.结论 气垫床用于压疮预防与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申江;龚丽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误诊外科急腹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6年普外科收住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992~2006年我院普外科收住流行性出血热病人17例,17例均误诊.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腹部症状、体征与外科急腹症相似,易被误诊,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认识、改善工作态度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李振宇;徐文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为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显示密度的差别,使断层扫描图像更加清晰,在CT扫描的同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检查[1,2].我院2003年2月~2006年9月用微电脑控制的数控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护理配合如下.
作者:吴秀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现已鉴定的约有130余种[1],它可引起尖锐湿疣等多种生殖道疾病,也可引起寻常疣,喉、结膜乳头瘤等非生殖道疾病,且与宫颈癌、阴茎癌、肛门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在食道癌患者中也被检出[2].
作者:聂露;刘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16例老年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16例患者14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控制抽搐,加强基础护理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防止肺部感染,是破伤风患者治愈的保证.
作者:彭秀珍;张秀珍;董先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54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并与34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 两组心率变异性(SDNN、SDANNIndex和RMSSD)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冠心病组中DCG显示伴有ST段改变组与不伴ST段改变组比较,心率变异性(SD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增加,DCG中伴有ST段改变的患者更为明显,同时地说明心肌缺血越严重,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越明显,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越大.
作者:刘艳阳;陈军喜;葛郡芝;吴志婷;刘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2005年7月,应用该钉共治疗胫骨干骨折46例.采用闭合复位24例,开放复位22例.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37例,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畸形愈合和感染,无继发骨折,短缩分离和金属断裂发生.结论 旋人钉具有轴向加压、抗短缩、抗分离和抗扭转的功能,其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前景,尤其是手术可以不需X线设备.
作者:何建华;陈卫东;廖爱民;谢水华;魏水崽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