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12月问1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为152min,平均出血量为200ml.术中发现副脾1例(7.1%,1/14).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36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d.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14.3%.2,14),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术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很快上升,平均峰值达284×109/L.随访2~51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疗效标准,显效7例,良效4例,进步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12/14).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学明;肖卫东;邓小荣;张荣艳;杨赣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一种隐形系带被套的制作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被套制作成204cm长、168cm宽,与被芯大小一致,且系带隐藏于被套内.结果 患者反映比传统被套更舒适、更美观.临床护士反应可节省很多时间,做治疗操作时更方便,且病房整齐、美观.结论 隐形系带被套的制作简单,既可节约布料,降低医院成本;又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林桂英;叶冬梅;彭华萍;易叔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现已鉴定的约有130余种[1],它可引起尖锐湿疣等多种生殖道疾病,也可引起寻常疣,喉、结膜乳头瘤等非生殖道疾病,且与宫颈癌、阴茎癌、肛门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在食道癌患者中也被检出[2].
作者:聂露;刘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人群感染率很高,全世界人群感染率高达50%.目前已经确认HP与胃肠道疾病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4种疾病关系密切[1].
作者:朱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因左眼反复发作性眼痛伴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2年11月10日就诊我院.诉2个月前无诱因感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无虹视,无头痛及呕吐,自点眼药水(不详)不见好转,病情急剧进展.
作者:付小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 对32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均在腰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后3~5d 出院.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1].
作者:谭洪育;吴红;刘莹;罗满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提高急性视网膜坏死晚期患者视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3例急性视网膜坏死晚期患者的3只眼进行综合治疗,即药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激光凝固术治疗.结果 3只眼中2只眼术后视力有提高.1只眼无变化.术后3个月内未出现急性视网膜坏死的复发.结论 综合治疗即药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激光凝固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晚期的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汤宪辉;周朝晖;李莉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杜拉宝)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7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综合治疗,观察组为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杜拉宝、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mg/(kg.d).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对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毛辉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配的中药雾化液进行雾化吸人对防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疼痛、痰多、恶心等不适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20ml自配的中药雾化液雾化吸人,每日2次,持续到拔除胃管.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咽喉部痰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病人咽喉部疼痛和恶心症状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 自配的中药雾化液雾化吸人能有效预防及减轻留置胃管致咽喉部的疼痛、咽燥、痰多、恶心等不适.
作者:李洁;江丽萍;徐红霞;黄冬红;朱倪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真空负压采集凝血4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我科于2005年5月~2006年12月被退回的37例凝血4项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标本试管选择错误3例;标本溶血8例;标本有凝血块10例;标本量过少16例.结论 加强培训,规范操作,选择合适的采血管和采血部位,加强血样运输管理,以提高标本质量,使经验结果及时、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王琴;伊爱珍;曾晓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临床特点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甲组)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乙组),均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救治并监测血气结果.结果 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成功,痊愈出院51例(85%),其中,甲组52例,治愈43例,平均上机时间7.5h,乙组8例,治愈7例,平均上机时间52h,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相差显著.结论 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同时应高度重视综合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死率.
作者:徐晓;陈馨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侧卧位胸科手术时纤支镜(FOB)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断器(BB)行单肺通气(OLV)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BB(A组)和双腔支气管(DLT,B组)两组,在麻醉诱导后,A组插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SLT),术中侧卧位下经FOB引导将BB放置于左或右主支气管,向BB套囊内注入4-6ml空气,阻断一侧主支气管行OLV.B组插人DLT,侧卧位FOB定位固定.结果 40例患者插管均成功,OLV30min、60min时点A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B组,气道压力(PAW)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侧卧位下经FOB引导插入BB应用在胸科手术OLV方法简便,损伤小,能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和,没有因体位变动而导管移化的优点.
作者:杜建龙;包梅芳;张芬芬;周喆峰;吴纯西;刘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16例老年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16例患者14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控制抽搐,加强基础护理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防止肺部感染,是破伤风患者治愈的保证.
作者:彭秀珍;张秀珍;董先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骑跨横窦幕上、幕下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骑跨横窦幕上、幕下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手术方式、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2例病人痊愈.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骑跨横窦幕上、幕下硬膜外血肿.具有组织创伤少,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的优点.
作者:梁庆新;郭斯庆;江野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各级、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尿酸浓度,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4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功能Ⅰ级与Ⅱ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级与Ⅲ级组、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衰控制后(心衰分级降低1~2个等级为控制)复查血清尿酸浓度与人院时心衰控制前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与血清尿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娄思豫;侯静芳;陈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2005年7月,应用该钉共治疗胫骨干骨折46例.采用闭合复位24例,开放复位22例.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37例,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畸形愈合和感染,无继发骨折,短缩分离和金属断裂发生.结论 旋人钉具有轴向加压、抗短缩、抗分离和抗扭转的功能,其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前景,尤其是手术可以不需X线设备.
作者:何建华;陈卫东;廖爱民;谢水华;魏水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医疗卫生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已由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整体护理过渡[1].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护理人员接受教育的层次已渐渐由中专卫(护)校向大专、本科护理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带教老师逐步改变带教方法,以适应现代护理需求,现将带教护理本科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芳;张超;范仉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气垫床用于长期卧床21例晚期癌症患者压疮的预防及Ⅰ~Ⅱ度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长期放于上海三和医疗器械生产的YQ-D型喷气气垫床上,对有Ⅰ°~Ⅱ°压疮患者配合常规处理,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变化.结果 9例压疮患者进行预防性使用气垫,观察时间长达1年,无1例出现压疮.原有Ⅰ°~Ⅱ°压疮患者,压疮10d左右复合,且无1例出现其它部位的新褥疮.结论 气垫床用于压疮预防与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申江;龚丽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因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不难诊断,但是肝硬化合并腹腔大出血的情况尚属少见.
作者:温志立;王艳华;李宾;杨铁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颈部血管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0月36例怀疑颈部血管有异常改变的,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和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除1例左颈总动脉起源异常未显示外,其余35例各支血管均清晰显示,颈总动脉狭窄5支,颈内、外动脉狭窄8支,椎动脉狭窄及异常22支,血管钙化14支.结论 16层螺旋CT对颈部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