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孙志军;李彩霞;马云起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术后局部复发, 姑息性手术, 治疗效果, 治疗失败, 胃癌治疗, 胃癌患者, 外科手术, 恶性肿瘤, 生存率, 发生率, 转移, 理想
摘要: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术后5年生存率往往较低,特别是对于ⅢB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患者,往往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的发生率仍可高达60%以上,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环形电切术16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64例慢性宫颈炎及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疗效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愈率为92.68%,在慢性宫颈炎组、CIN Ⅰ组及CINⅡ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90%、90.74%和92.86%,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病理级别上升11例,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比较,其结果更准确.手术并发症出现率仅4.88%,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LEEP术既高效又安全,是慢性宫颈炎和CIN诊断及治疗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静雨;蒋铭华;周琴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腿内侧逆行窄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36例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了不带胫后动脉主干的逆行窄筋膜蒂皮瓣修复.结果 36例皮瓣除1例皮瓣远端约1cm浅表坏死外,全部成活,创面伤口愈合.结论 采用不带胫后动脉主干的逆行窄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不需牺牲肢体主干血管,特别是当胫前血管损伤后必须保留胫后血管通路时更为适用.

    作者:王强;周建元;钟德和;李广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左侧半卧位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影响

    目的 探讨左侧半卧位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十二指肠溃疡(DU)穿孔患者限制左侧半卧位持续胃肠负压引流和17例穿孔患者非限制性体位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实验组:腹痛明显减轻或缓解平均时间3.2h,腹膜炎体症完全消失平均时间14.1h;体温一般在3d内恢复正常;住院日为5~8 d,平均5.9d,无中转手术病例;对照组:腹痛明显减轻或缓解平均时间3.6h,腹膜炎体症完全消失平均时间19.2h;体温一般在3d内恢复正常;住院日为5~10 d,平均6.3d,2例中转手术.结论 限制性左侧半卧位加持续胃肠减压引流的非手术治疗有利于DU穿孔腹膜炎症状的缓解.

    作者:李幼林;潘江华;童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1996年1月~2006年7月共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44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起搏器术后阈值升高15例,其中早期阈值升高12例,4例经过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mg/d)5~14 d后起搏功能均恢复正常,8例微脱位中4例重新安置电极外,其余4例经过左侧卧位而使电极复位,起搏器功能恢复正常;晚期阈值升高3例,通过增加起搏电压可以恢复正常起搏功能,为避免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已更换起搏电极.结论 注意识别起搏器术后阈值升高的临床特点、强调术中操作规范、加强术后程控及随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陈章强;洪浪;王洪;尹秋林;赖珩莉;邱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6年6月,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4例,随访51例,随访率为79.7%,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8个月.参照Charnley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11例,好1例,可1例.结论 DHS为隋外固定系统,其结构符合颈干角的生理负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个良好内固定物.

    作者:黄海根;潘文锋;肖淑芳;杜志高;毛团员;杨小军;李韶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市农村地区支气管哮喘治疗现状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市农村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现状.方法 对来自吉安市2区11县186名农村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儿童112例,成人74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调查的186例来自农村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能长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仅13例,占调查总人数的6.99%,其中儿童5例,占儿童人数的4.46%;成人8例,占成人人数的10.8%.结论 我市农村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规范化治疗水平低,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率更低,急待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作者:曾吾德;王吉生;陈建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发展概况

    当前指纹图谱作为一种现代质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给我国的中药工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及更高要求,它的建立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标准,同时也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自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暂行)》以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已成为我国中药研究和产业界的热点,现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戴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特布他林(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62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如抗病毒、止咳、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等治疗,必要时给予吸氧、镇静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作者:林加斌;朱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听力筛查在新生儿病房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患儿的听力状况,应用耳声发射(TEOAE)对住院新生儿进行听功能检测,以尽早发现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丹麦MADSEN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对1095例住院新生儿进行测试,如果测试不能通过者42d内复查,仍不能通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明确听力障碍的原因并行干预治疗.结果 生后第一次查1095例,未能通过278例次,其中单耳TEOAE异常者185例次,双耳异常者93例次;生后42d内复查,未能通过52例,经BAEP检查单耳轻度损伤8例,其中核黄疸4例.结论 应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都进行听力筛查,耳声发射是一种快捷,敏感,无创而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作者:杨丽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P-选择素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选择素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4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M组)及34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sICAM-1和P-选择素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根据尿白蛋白量多少又将DM组分成DM临床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M正常蛋白尿组.结果 DM组sICAM-1和p-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M 临床蛋白尿组sICAM-1、P-选择素均显著高于DM微量白蛋的尿组,(P<0.01),而P选择素在DM微量白蛋白尿组较DM正常蛋白尿组显著升高(P<0.01).p-选择素与FBG、HbA1c、hsCRP均呈正相关(P<0.01),sICAM-1与FBG呈正相关(P<0.05)、与HbA1c和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sICAM-1和p-选择素参与了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是DN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P-选择素对DN的早期诊断较sICAM-1更为敏感.

    作者:王友莲;刘建萍;邹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霉菌性上颌窦炎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42例霉菌性上颌窦炎,在鼻内窥镜下切除钩突及肉息,扩大上颌窦炎自然开口,在病变侧切开齿龈沟粘膜及粘骨膜,暴露尖牙窝,钻孔并用咬骨钳扩大,在鼻内窥镜下用吸引切割器消除病灶.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疗效较好.结论 采用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加尖牙窝切开粘骨钻孔扩大的双径人手术,彻底消除病变,对患者创伤轻,痛苦小,鼻窦功能保全好.

    作者:唐理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观察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循环、呼吸等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腹腔镜妇产科手术30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测定气腹前后循环、呼吸等变化.结果 SPO2等变化不明显,气腹后PETCO2明显上升(P<0.01),气腹后MAP、HR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气腹后气道阻力明显上升(P<0.05).结论 通过30例妇产科手术的观察,选择全麻气管内插管的麻醉,既能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又能控制膈肌运动,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

    作者:张海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成人支气管异物43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体会,以提高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43例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术前有明确异物吸入史3例,术后追问有异物吸入史19例,21例无明确异物吸入史.术前诊断支气管异物4例,肺部肿瘤20例,肺炎10例,肺结核2例,气管炎2例,慢性咳嗽5例.43例患者中一次成功取出异物29例,术后自行咯出5例,经第二次支气管镜取出6例,有2例转胸外手术取出,1例五官科硬质气管镜取出.结论 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误吸史不详,术前诊断率低,易误诊,支气管镜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宇;谢小娟;池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左室特发性室速伴室房1:1传导1例报告

    患者,男35岁.因阵发性心悸2年有余于2006年6月21日就诊.在我院门诊做心电图于:宽QRS波动过速(图1).经食道博检查,心房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并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熊辉;王梦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与患者体型、心型关系的定量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心型病人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的佳投照体位的特异性关系.方法 将1369例CAG病人分为3组,肥胖横位心组(体重指数为26~31)489例,普通体型、心型组(体重指数为23~25)502例,消瘦、垂位心型组(体重指数为17~22)378例.对其造影血管,左冠状动脉主干(LM)、前降支近段(LAD)、中远段、回旋支(LCX)近段、中远段、右冠状动脉近中段、远段等血管,利用美国GE公司的LC+大C臂心血管数字减影机Compart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各段血管的佳投照体位,根据体型、心型的不同,探讨出其与投照体位有无特异性关系.结果 显示LAO400±50+CAU250±50或RAO250+CAU350暴露LM佳,与普通心型组相比,肥胖者其角度大10度左右,消瘦者小10度左右(P均<0.05);RAO500±80+CRA230±80暴露LAD近段佳,肥胖者其角度大10度左右,消瘦者小10度左右(P均<0.05);RAO400±50+CRA450±50或LAO110±50+CRA45±50暴露LAD中远段佳,LAO450±50+CAU350±50或AP+CAU360暴露LCX近段佳,LAO450±50+CAU350±50或RAO60±40+CAU330±50暴露LCX中远段佳,他们肥胖、消瘦者组与普通心型组相比均无差异性(P>0.05);LAO350±50+CAU140±50或RAO480±50+CRA150±50暴露RCA近中段佳,太胖、太瘦者与普通心型组相比LAO位角度都要大15度左右,RAO位胖者角度小10度左右,瘦者角度大10度左右(P<0.05);LAO530±50+CAU170±50暴露RCA远段为佳,肥胖、消瘦者组与普通心型组相比无差异性.结论 通过这些体位的投照多能清楚了解整个冠状动脉的情况,佳造影角度下的血管狭窄百分比测量能显著提高其定量分析的精度.从而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科学依据.

    作者:许美珍;罗来树;李颐;吴延庆;吴金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液滤过在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液滤过对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4例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以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滤时每1h从血滤管路静脉壶内抽取与血液分离的乳白色油脂即甘油三酯,并每12h更换一个血滤器.结果 4例病人血液滤过24h后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3例病人48h后下降到5.65mmol/L或接近此水平的安全范围.3例病人血液滤过24h后腹痛腹胀有明显减轻,48h后全身情况明显改善,痊愈出院;而1例病人血液滤过后腹痛腹胀无缓解,全身情况持续恶化,死亡出院.结论 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采取定时抽取血脂和更换血滤器以尽快清除甘油三酯的方法,是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振国;夏亮;王联群;刘芬;朱峰;钱克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肠结核12例误诊分析

    目的 总结肠结核的诊断经验.方法 对我院1987~2003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腹痛11例(91.66%),腹泻6例(50%),便血7例(58.33%),腹块4例(33.33%),不全性肠梗阻4例(33.33%),腹壁柔韧感4例(33.33%).结论 充分认识肠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对防止本病的误诊误治是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友发;李汝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近几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有86.5%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自身造成躯体上的残疾和精神上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1].为了预防和减少残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院自2003年至今,对该类患者采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计划,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霞珠;李淑玲;潘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输尿管镜急诊应用治疗肾绞痛(附31例报告)

    目的 评价输尿管镜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尿道输尿管镜对31例肾绞痛患者行急诊逆行检查,同时进行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巧术.结果 31例均成功,1例合并肾结石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输尿管镜急诊应用治疗肾绞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元;刘臻伟;康贻淦;肖文兴;江山;贺熙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髓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在颈椎病手术中的预警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颈椎病术中的预警监护作用和术后随访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中进行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SSEP检测,观察其改变并分析原因.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终及恢复期的SEP变化,了解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 29例(72.5%)术前、术中、术终几乎无变化;7例(17.5%)术中波幅有轻度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术终又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1例波幅下降55%,潜伏期延长11%,3例出现波形离散,停止手术操作后SEP均恢复.在症状改善明显患者中,术后随访SEP均有潜伏期缩短或波幅明显增高,而改善不明显者,SEP的变化亦不明显.SEP的变化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SSEP有客观、敏感和及时监护等特点,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是颈椎病术中监护的预警值,且对其预后有预测作用.

    作者:王峰;王汛;滕红林;倪佩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