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明;陈图刚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癌灶nm2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0例根治性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癌灶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进行nm23基因表达蛋白检测,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以Ck为标志物进行微转移检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蛋白阳性表达57.5%(23/40),阴性表达42.5%(17/40).(2)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192枚,有11例患者中的28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灶,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14.6%(28/192),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检出率27.5%(11/40).(3)nm23蛋白阳性表达组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率13.04%,nm23蛋白阴性表达组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率47.06%,两组阳性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灶中nm23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原发癌灶中nm23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灶不仅能够评估肺癌侵袭转移的程度,而且对正确评估肺癌的病理分期、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武明;熊汉鹏;刘翼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川芎素)治疗喘息性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阿魏酸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50例,阿魏酸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5~6mg/(kg.d)静滴,连用4~6d;两组喘息性疾病患儿均在疾病高峰期(入院时)、恢复期分别取末梢血测血小板4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 阿魏酸钠治疗组在P-LCR下降、MPV、PDW减少程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说明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激活和释放.结论 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颗粒释放,抗炎、平喘疗效明显.
作者:陈熊秀;赵映敏;王晨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临床上采用的肝功能试验和影像学检查难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早期肝硬化,肝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应用有较多的局限性.目前通过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性指标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是临床研究热点.
作者:刘霖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对国产1%氯普鲁卡因行高位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60例择期行乳癌根治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23~71岁,体重40~71kg,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T1-2或2-3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4~6cm,观察组注入1%氯普鲁卡因+1:20万肾上腺素5ml,对照组注入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5ml,5min后,两组分别给予同类药18ml.观察项目:(1)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2)给药15min后麻醉阻滞范围.(3)呼吸循环改变:患者入室时、麻醉后10min、20min、30min、60min时HR、BP、RR、SPO2.(4)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头昏、倦怠、感觉异常、肌肉震颤、呼吸抑制.结果 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4.8±0.9min和5.4±1.1min(P>0.05),痛觉消失时间分别为12.2±2.3min和13.3±3.1min(P>0.05),痛觉恢复时间分别为49.2±1.45min和50.1+13.8min(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给药后HR、BP、RR、SPO2各组数据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昏、肌肉震颤、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1例(3.3%)和6例(20.0%)(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1%氯普鲁卡因行高位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其麻醉效果与1%利多卡因相同,但头昏、肌肉震颤、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
作者:王永生;熊振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前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存活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伴有脑功能损害,据估计只有5%经院外复苏成功后的患者无明显的脑功能损害表现[1],并成为心肺脑复苏失败的关键问题.在美国每年有将近100000~200000例病人因心搏骤停后脑损害而被送入ICU治疗[2].Myerburg等[3]发现心肺复苏后存活的病人有70%将在后续治疗中死亡,其中致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复苏后脑病,占38%.
作者:占钻;黄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个双链DNA病毒.HBV感染能导致急、慢性的肝病,其中全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超过3.6亿.每年由于HBV慢性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肝细胞癌死亡患者超过47万人[1].而由于HBV病毒的复制过程缺乏校对机制,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很高,相关研究多的HBV突变株主要有:一是发生在翻译水平的前C突变(G1896A):二是发生在核心启动子区(BCP区),即A1762T和G1764A的联合突变;三是发生在HBV DNA聚合酶(反转录酶)区的变异包括P区528、552位点的突变.我们采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对113例乙型病人HBV前C区和BCP区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长奇;陈燕萍;罗娜;林志铭;龙承明;唐向荣;王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瘫痪患者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经验.方法 将2005年6月~2007年4月在江西省中医院住院的瘫痪患者245例、非瘫痪患者286例分为3个观察组,分别观察各组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瘫痪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瘫痪患者,患肢明显高于健肢,下肢明显高于上肢.结论 不要在瘫痪患者患侧肢体上进行静脉输液,且尽可能选择上肢静脉输液.
作者:袁小兰;邓科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前,机械通气是为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但患者肺部病变的不均一性以及通气功能正常的肺泡明显减少,使其在应用机械通气时易发生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使原本存在的肺损伤和炎症进一步加重.而且,机械通气对于支气管以下的通气障碍及肺弥散障碍难以奏效.
作者:雷建平;黄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气腹针单次穿刺法在卵巢癌腹腔化疗中的方法 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卵巢癌患者腹腔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化疗是治疗卵巢癌的重要方法 ,气腹针单次穿刺法行腹腔化疗因其针头顶端特有保护套管,使组织,血管,腹腔脏器免受针头损伤,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结论 气腹针单次穿刺法安全,并发症少,使卵巢癌患者得以长期坚持化疗,疗效满意.
作者:单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选择性切断鼻后下神经及筛前神经下鼻甲分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钩突刀及双极电凝,在下鼻甲附着缘末端前方约6~12 mm处及鼻丘粘膜处,切断鼻后下神经及筛前神经的下甲分支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结果 56例患者经6~12个月的随访,51例症状消失,疗效明显,3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2例仍感无效,总有效率达95%.结论 在鼻内窥镜下选择性切断鼻后下神经及筛前神经下鼻甲分支能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
作者:胡建斌;刘绍华;戴锋;涂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和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治疗单发腺瘤16例,腺叶全切除术治疗多发腺瘤6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手足抽搐等并发症.切口均呈甲级愈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对于多发腺瘤者行应行腺叶全切除术,对于单发腺瘤者应行腺叶次全切除术.
作者:李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经输尿管肾镜钬激光腔内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6年11月收治的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1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6例中154例均1次手术碎石成功,单次结石粉碎率达98.7%(154/156).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在钬激光碎石过程中移位于肾盏,术后再行ESWL治疗,无输尿管损伤,撕脱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张建文;杨友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鼻腔泪囊造口术并硬膜外导管置管治疗合并有泪道、鼻腔异常的慢性泪囊炎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2002~2005年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2例泪总管狭窄.2例合并有鼻息肉、鼻道狭窄,1例小泪囊,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并硬膜外导管置管手术,予手术前心理护理、全身护理、术前检查、准备及术手眼部、鼻腔、硬膜外导管护理.结果 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后3个月拔管,随诊6~12个月,患者溢泪流脓症状消失,均治愈,无复发.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术后鼻腔、眼部及导管的护理是鼻腔泪囊造口术并硬膜外导管治疗合并有泪道、鼻道异常的慢性泪囊炎关键护理点.
作者:吴青竹;宋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DNA倍体分析、癌胚抗原、铁蛋白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78例,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胸水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并同时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胸水的癌胚抗原、铁蛋白.结果 DNA倍体分析、癌胚抗原、铁蛋白的灵敏度分别为84.21%,60.53%,94.74%;特异度分别为80%,97.5%,50%;Youden指数分别为0.64,0.58,0.58;准确度分别为82.05%,79.49%,71.7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95.83%,64.29%.3者之间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有显著差异,而准确度和Youden指数无显著差异.3者联合检测,以DNA倍体分析与癌胚抗原并联检测和DNA倍体分析与铁蛋白串联检测诊断价值较好.结论 使用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检测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弥补细胞学检查的不足.联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或者铁蛋白检测,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作者:马琳;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ic phos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是我国目前中毒发生率高的化学毒物种类之一,病死率高达10%以上,准确、快速诊断,对中毒程度判断在实际临床中都有非常大的意义.现就近年国内外的一些实验室观察指标综述如下:
作者:王建峰;赖登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优点.方法 应用髁支持钢板手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结果 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0%.结论 髁支持钢板应用于任何股骨髁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龙泉;刘建庭;刘家开;周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本组95例共进行132次手术,一次性双侧取石术者43例,分两次单侧取石术者52例.结果 83例术后1周内肾功能恢复正常,12例1周后肾功能明显改善.本组无1例死亡.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治疗方法 ,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不全的可靠方法.
作者:傅荣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TPN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TNA质量的提高.方法 调查我院2006年1月~12月间共288张TPN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的TPN处方设计存在较多问题.结论 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疾病、各项生化指标等方面做出的准确评定,是设计合理的TPN处方的重要前提.
作者:赵世峰;杨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微波热凝和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 以2005~2006年我科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在正规抗痨的基础上,对病变部位采用支气管镜下微波热凝和局部注射卡那霉素0.5 g,雷米封0.2 g,完成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40例病人在治疗后显效31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95%.结论 支气管镜下微波热凝和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戴希友;易彩琼;林富生;魏尤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在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发光法和酶动力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生后24h、3d、7d进行血清CTn-Ⅰ及肌酸磷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检测.结果 窒息组急性期血清CTn-Ⅰ、CK-MB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CTn-Ⅰ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重度窒息组7d后血清CTn-Ⅰ浓度仍升高,而轻重窒息组CK-MB浓度在3d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d后均降至正常.结论 CTn-Ⅰ水平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且特异性优于CK-MB,可作为诊断心肌损害,评价疗效,预后不良的可靠指标.
作者:林艳;余建明;蒋冰;胡锦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