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荣升
目的 观察雪乐通合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采用雪乐通合用低分子肝素钠的观察组(n=16)和低分子肝素钠的对照组(n=16),比较两组间治疗3周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浆蛋白、总胆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4h尿蛋白定量(P<0.05);降低总胆固醇(P<0.05);降低血肌酐(P<0.05);降低尿素氮(P<0.05);升高血浆白蛋白(P<0.05).结论 雪乐通合用低分子肝素钠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原发性病综合征,能改善肾脏病血循环不足的缺点,对改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脂方面均有较好作用.
作者:余筱宇;陈爱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脑出血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报告较多,但术后同时并发深浅静脉血栓报告较少,现就我院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作者:肖永红;朱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在2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150例乳腺癌中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肿瘤中E-cad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越多,E-cad表达呈减弱的趋势,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E-cad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E-ca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王洁;段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穿孔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胃穿孔 5例,均采取胸腔闭式引流、胃造瘘、空肠造瘘、抗感染及加强营养支持等相对保守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癌术后胸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采取恰当的保守治疗方法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永兵;徐建军;喻东亮;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优点.方法 应用髁支持钢板手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结果 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0%.结论 髁支持钢板应用于任何股骨髁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龙泉;刘建庭;刘家开;周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在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发光法和酶动力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生后24h、3d、7d进行血清CTn-Ⅰ及肌酸磷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检测.结果 窒息组急性期血清CTn-Ⅰ、CK-MB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CTn-Ⅰ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重度窒息组7d后血清CTn-Ⅰ浓度仍升高,而轻重窒息组CK-MB浓度在3d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d后均降至正常.结论 CTn-Ⅰ水平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且特异性优于CK-MB,可作为诊断心肌损害,评价疗效,预后不良的可靠指标.
作者:林艳;余建明;蒋冰;胡锦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12例(128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40眼浅前房主要原因为引流过畅和脉络膜脱离.结论 针对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防止浅前房发生.
作者:沈平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阴道镜在妇科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4月,我院将1960例妇女,分成两组进行妇科普查,一组按以往的常规检查,另一组增加了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可疑病人行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后诊断.结果 常规的妇科普查组宫颈CIN的检查符合率为20%,阴道镜检查组符合率多66.67%.结论 阴道镜在妇科普查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早期发现宫颈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小玲;彭金香;卢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住院的150例精神病患者(研究组)实施开放式管理,即允许患者自由出入病区所有区域,白天允许患者自由进人病区与医院大门,允许陪护.每天责任护士按护理程序护理患者.与同期住院实行封闭式管理的11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即由护士引导患者出入病室及进行相关医疗活动,不设陪护,按常规护理.采用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减分率分析,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结果 通过8周的观察,临床总体印象评定显示,研究组病情改善大于对照组.研究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可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在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开放式管理是可行的.
作者:施媛媛;陈静;徐芬兰;许雅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1998~2006年收治的30例以腹型紫癜为首发症状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未出现典型皮肤紫癜前往往被误诊,误诊率为63.3%.结论 如果遇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符合,无皮疹出现时,应想到该病可能,可行胃镜检查协助诊断.
作者:王美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DNA倍体分析、癌胚抗原、铁蛋白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78例,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胸水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并同时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胸水的癌胚抗原、铁蛋白.结果 DNA倍体分析、癌胚抗原、铁蛋白的灵敏度分别为84.21%,60.53%,94.74%;特异度分别为80%,97.5%,50%;Youden指数分别为0.64,0.58,0.58;准确度分别为82.05%,79.49%,71.7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95.83%,64.29%.3者之间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有显著差异,而准确度和Youden指数无显著差异.3者联合检测,以DNA倍体分析与癌胚抗原并联检测和DNA倍体分析与铁蛋白串联检测诊断价值较好.结论 使用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检测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弥补细胞学检查的不足.联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或者铁蛋白检测,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作者:马琳;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几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1月~2005年9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2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优185例,良47例,差17例.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选择950髁钢板或动力髋内固定效果较好.
作者:徐国旺;刘理平;阳关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补佳乐补充治疗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2月~2006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IVF-ET或ICSI治疗,在COH中大卵泡直径为1.5cm时、子宫内膜≤7mm的患者共141个周期,141个周期患者中接受补佳乐补充治疗的为75周期,设为研究组;未口服补佳乐的66个周期设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在不孕原因、不孕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在补充补佳乐前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平均受精数亦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补佳乐治疗后研究组在停Gn日和移植日EM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妊娠率和种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佳乐补充治疗后可以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高IVF-ET患者的妊娠率和种植率.
作者:赵琰;喻金梅;辛才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大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动物模型,为心血管外科CPB术后重要器官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的研究提供简单可靠、经济实用的实验平台.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20只,经右颈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建立CPB.CPB1h,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在CPB动物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结果 满意,完全符合满意CPB标准.停机后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顺利恢复.结论 利用特制动物实验膜肺,建立经右颈静脉、股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的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具有安全、稳定、简单、实用的特点,是进行与体外循环有关脏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的研究提供简单可靠、经济实用的实验平台.
作者:董啸;何雄;徐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问题一直是心脏科研究的热点.在体外循环(cardio pulmonary bypass,CPB)、不停跳心脏手术及心脏移植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缺血缺氧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因素,可导致心肌细胞结构、代谢和功能上的损害.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物质,位于人体多种组织和体液中,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中性粒细胞(PMN)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TXA2)合成,强心及改善组织代谢等作用.现就PGE1对心肌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小强;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瘫痪患者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经验.方法 将2005年6月~2007年4月在江西省中医院住院的瘫痪患者245例、非瘫痪患者286例分为3个观察组,分别观察各组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瘫痪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瘫痪患者,患肢明显高于健肢,下肢明显高于上肢.结论 不要在瘫痪患者患侧肢体上进行静脉输液,且尽可能选择上肢静脉输液.
作者:袁小兰;邓科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临床上采用的肝功能试验和影像学检查难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早期肝硬化,肝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应用有较多的局限性.目前通过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性指标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是临床研究热点.
作者:刘霖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ic phos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是我国目前中毒发生率高的化学毒物种类之一,病死率高达10%以上,准确、快速诊断,对中毒程度判断在实际临床中都有非常大的意义.现就近年国内外的一些实验室观察指标综述如下:
作者:王建峰;赖登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个双链DNA病毒.HBV感染能导致急、慢性的肝病,其中全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超过3.6亿.每年由于HBV慢性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肝细胞癌死亡患者超过47万人[1].而由于HBV病毒的复制过程缺乏校对机制,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很高,相关研究多的HBV突变株主要有:一是发生在翻译水平的前C突变(G1896A):二是发生在核心启动子区(BCP区),即A1762T和G1764A的联合突变;三是发生在HBV DNA聚合酶(反转录酶)区的变异包括P区528、552位点的突变.我们采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对113例乙型病人HBV前C区和BCP区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长奇;陈燕萍;罗娜;林志铭;龙承明;唐向荣;王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癌灶nm2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0例根治性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癌灶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进行nm23基因表达蛋白检测,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以Ck为标志物进行微转移检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蛋白阳性表达57.5%(23/40),阴性表达42.5%(17/40).(2)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192枚,有11例患者中的28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灶,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14.6%(28/192),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检出率27.5%(11/40).(3)nm23蛋白阳性表达组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率13.04%,nm23蛋白阴性表达组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率47.06%,两组阳性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灶中nm23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原发癌灶中nm23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灶不仅能够评估肺癌侵袭转移的程度,而且对正确评估肺癌的病理分期、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武明;熊汉鹏;刘翼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