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杨明会;张海燕;刘毅;李绍旦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除湿利肺汤治疗湿热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中医辨证属湿热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自拟清热除湿利肺汤口服,对照组35例给予泰诺林及新康泰克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的3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肌肉酸痛、咽喉肿痛、咳嗽、鼻塞流涕等主要症状积分值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清热除湿利肺汤对于湿热型感冒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范圣凯;姚卫海;周爱国;韩旭;曹迎;周峻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研究复方锁阳口服液治疗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复方锁阳口服液配合常规对症支持疗法治疗中晚期胃肠肿瘤50例.并与单纯对症支持疗法治疗5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复方锁阳口服液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热毒(湿热)、瘀血、脾虚三种证型中,对热毒(湿热)症疗效优.结论 复方锁阳口服液治疗胃肠肿瘤热毒(湿热)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光新兰;葛海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68例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主要症状和心电图等客观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为70.5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症状与心电图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西药结合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疗效.
作者:聂长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254例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包括保肝、退黄、抗病毒、对症支持及中医辨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4例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1.8%,无效率38.2%;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乙肝病毒定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治疗后重肝分期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抗病毒药物中恩替卡韦组及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患者预后较差,选择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作者:周双男;张宁;王立福;杨慧银;李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常见的2个证型(痰瘀阻络、气阴两虚)与MS相关组分的关系及血尿酸的分布情况,以及血尿酸与MS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54例MS患者分为痰瘀阻络组和气阴两虚组,并与MS组分的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年龄分组后,痰瘀阻络组中年龄<60岁组MS发病率略高于年龄≥60岁组(56.7%>43.3%),也略高于气阴两虚组(56.7%>50.0%).(2)痰瘀组络组的体重指数(BMI)均数大于气阴两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痰瘀阻络组患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气阴两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高尿酸组中将BMI分为<25组和≥25组后,BMI≥25组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BMI< 25组(90.0%>10.0%).结论 (1)MS的中医证型因年龄、BMI的影响,证型可能有所区别;(2)血尿酸在两组证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瘀阻络组的血尿酸高于气阴两虚组;(3)BMI≥25的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BMI<25的患者高.
作者:李春亮;王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以熟地和黄芪为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熟地配伍黄芪治疗,对照组服用钙尔奇,6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能显著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疼痛(P<0.01).在改善症状、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提高性激素水平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以熟地配伍黄芪为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同时提高性激素水平.
作者:欧莉;曾小红;赵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郭振江老师用气血调治法治疗筋伤,有独特的认识和经验,疗效显著.其学术思想观点是:以气血辨证为主,首重气血,善用对药;调理气血,首要补气,重用黄芪;对于各类筋伤瘀血,因寒热、兼夹不同而辨证用药,对于病入络的病患偏爱用全蝎.
作者:郭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大黄甘草汤类方辨证灌肠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2005年7月-2009年6月符合脓毒症诊断并存在肠功能障碍的我院ICU患者,根据是否适用大黄甘草汤类方灌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疗前疗后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炎症反应等实验室指标及肠内营养耐受率、14日病死率、死亡患者平均ICU存活时间.结果 (1)治疗组肠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组疗后肠内营养耐受率均有所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治疗组疗后APACHEⅡ分值低于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组14日病死率为2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P<0.01),且死亡患者ICU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疗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5).结论 大黄甘草汤类方辨证灌肠可改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提高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减轻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杨忆熙;齐文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当归中主要化学成分阿魏酸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RP-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的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 (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16nm.结果 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12.87%,RSD=4.4%(n=6).在不同产地的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139(甘肃)、0.076(云南)、0.059(四川).结论 在不同产地的当归中以甘肃所产的当归阿魏酸的含量较高.
作者:庄志宏;吴剑坤;陈志峰;黄建;何晓东;曹艳楠;毛克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院内传统制剂中成药内消连翘丸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采用内消连翘丸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汤药海藻玉壶汤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5%,对照组显效率2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肿物体积为(0.84±0.69) cm3,对照组为(1.41±0.93) cm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消连翘丸可使甲状腺腺瘤体积明显缩小.
作者:范建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高荣林老师治疗呼吸疑难病症,强调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苇茎汤合清瘟败毒饮清热化痰、利湿解毒、扶正散邪治高热,用六君子汤合平胃散补肺健脾、益胃和中治呼衰腹胀,用保元汤、生脉散合苇茎汤大补元气、滋养阴液、清肺化痰救肺胀气衰,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高老师认为苇茎汤清化利通,药味平和,用于老年病情复杂、正虚邪实者,甚为稳妥.
作者:刘俊玲;卢建新;章波;饶向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我院灯盏细辛注射剂临床应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应用灯盏细辛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34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灯盏细辛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中,ADR出现短的时间为5min,迟为连续用药10d发生,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22例次(24.72%)、心血管系统20例次(22.47%)、全身20例次(22.47%),皮肤及附件15例次(16.85%),消化系统12例次(13.48%),合计89例次.结论 临床应重视灯盏细辛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制药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药物纯度和生产工艺,完善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胡燕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腹诊是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中切诊的一个重要部分,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造性地对腹诊进行了发挥、发展,依据病家的自觉症状-腹症和他觉体征-腹证冠以各种各样的腹证名称和采取相应的腹诊手法,用以指导临证的诊断和治疗,为后世医者开拓了腹诊应用之先河.
作者:王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点,以肌肉抽搐和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1],是目前神经内科中仅次于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第三大常见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癫痫的发病率约每年23/10万左右,估计现已有癫痫病455万人~630万人[2],故癫痫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采用长期服用镇静类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此类药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药量较难掌握,如中途停药则易诱发癫痫大发作,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癫痫属于中医学中的痫证、痫病、羊痫风范畴,运用中医药治疗癫痫,能够缓解患者发作后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癫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故本文对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刘妍;陈文强;黄小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s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从湿温理论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梅核火丹、瓜藤缠认识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从葡萄疫认识干燥综合征、下肢高球蛋白血症、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等;腓踹发近似于硬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血管炎;以阴疽来认识系统性硬化症,结合对白疕病机的认识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在症情平稳、症状表现不突出时用病本质辨证为佳.另外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治疗风湿病皮肤损害要注意活血化瘀,二是皮肤损害的转归预后不等同于风湿病本病的转归预后.
作者:马桂琴;李博(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痛经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以理气通瘀止痛汤治疗,对照组以元胡止痛颗粒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结果 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拟理气通瘀止痛汤治疗痛经疗效确切.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针刺预防性治疗月经相关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初步符合月经相关性偏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记录1个月头痛日记进行筛查,其中符合条件者纳入观察,全部纳入者接受月经相关性偏头痛针刺预防性治疗方案,每日记录头痛日记.结果 可有效减轻头痛严重程度和头痛发作天数,有效率为76.56%.结论 针刺对于月经相关性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有效.
作者:李春晖;刘慧林;杨春艳;石广霞;王麟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黄芪与丹参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血浆氧化氮(NO)、硫化氢(H2S)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各10只,予以益气活血中药黄芪与丹参干预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浆NO、H2S含量的变化.结果 中药组大鼠的血浆NO含量为(73.01±6.84)μmol/L,模型对照组的为(98.15±11.72)μmol/L,中药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药组大鼠的血浆H2S含量(156.37±9.02)μmol/L,模型对照组大鼠的为(132.39±9.24)μmol,中药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药组大鼠的血浆NO、H2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黄芪和丹参可能是通过抑制内源性NO释放、促进内源性H2S生成,从而起到对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文明;杨明会;张海燕;刘毅;李绍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治疗应以通下为主,而便秘的发生与脾胃、肺、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调理脾胃、肺、肾、肝的功能亦很重要.本文总结了从脾胃、肺、肝、肾论治便秘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了作者的临床证治体会.
作者:刘绍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阳痿,先秦时期称作“不起”,汉唐时期多作“阴痿”,宋元时期医家开始从“阳”的角度命名本病,《扁鹊心书》中首载“阳萎”一名,明代周之干的《慎斋遗书》首载“阳痿”之称,并广为后世医家沿用.与勃起功能障碍、阴痿、阳萎等名称相比较,仍以“阳痿”之名为规范和普适.本病的定义,应该涵盖“痿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三重含义在内为宜.
作者:李柳骥;严季澜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