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对患者早期疗效影响的研究

彭茂;高利;魏翠柏;高颖;马斌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 证候要素, 内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早期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对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发病72 h内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420例,分别采集10个证候要素(包括内风、内火、内湿、痰、瘀、气虚、气滞、阳虚、阴虚、阳亢),并于发病第3天以及2周时分别测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根据发病第3天和发病2周时NIHSS测评结果差值计算改善率,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统计方法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类型(单一证候要素以及证候要素两两组合)与早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证候要素以内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P=0.039)较非内风患者具有在发病2周时预后好的特点;急性期证候要素表现为瘀+内风的患者(P=0.028)较瘀不合并内风的患者具有在发病2周时预后好的特点;而内风+内火(P=0.025)、内风+痰(P=0.021)、内湿+气虚(P=0.011)以及气滞+内火(P=0.005)的患者分别较内风不合并痰火、内湿不合并气虚、气滞不合并内火者在发病2周时病情容易加重;而内火、内湿等其他类型证候要素两两组合与发病2周时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以内风或瘀+内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病情较易改善;而以内风+内火、内风+痰、内湿+气虚或气滞+内火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早期病情易出现加重趋势.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防治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1].胃肠功能障碍/衰竭(gastrointestinal dyfunction and failure,GIDF)是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种严重疾病和器官损伤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而且发现,危重症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2].

    作者:姚卫海;李云虎;孟宪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洽疗.同时配合用120 mg川芎嗪静脉滴注;对照组34例,用120 mg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每1疗程进行1次纯音测听检测,观察两组治疗后听力变化情况.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 dB以上为有效.结果 治疗组中有效35例(83.3%),对照组有效23例(67.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应用能显著提高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减轻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副作用.

    作者:左立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论治进展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m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口干、吞咽困难,牙齿片状脱落成猖獗性龋齿,眼干、少泪,或者兼见皮肤干燥、瘙痒,鼻腔干燥、鼻衄,阴道黏膜干燥、瘙痒等.本病亦可累及到肝脏、肾脏、血液系统等.

    作者:梁慧英;冯兴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洪学滨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嵌顿经验举隅

    小儿髋关节滑膜嵌顿症是小儿在跳跃、跑步之过程中的常见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突发性髋关节疼痛,多数有剧烈运动史或轻度外伤史.髋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内旋为甚,患肢呈外展外旋的半屈曲位,轻者走路跛行,重者不能行走.较大患儿主诉膝关节内上方疼痛.

    作者:史素杰;洪学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滋肾清心安神汤治疗慢性肾衰竭失眠10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滋肾清心安神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慢性肾衰竭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以非透析治疗为基础,治疗组服用滋肾清心安神汤治疗,与对照组每晚服用艾司唑仑相对照.两组治疗前后进行PSQI量表评分、肝肾功能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疗效及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 两组PSQI总评分和各因子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2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均保持稳定.结论 滋肾清心安神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不增加肾脏负担.

    作者:段昱方;蔡朕;张胜容;赵文景;张炳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刺蒺藜治疗色素性皮肤病验案举隅

    1白癜风案患者,女,48岁,北京某公司职工,2008年8月6日初诊.主诉:左侧颈部白斑3年,伴轻度瘙痒数月.患者左侧颈部白斑明显,边缘清楚,伍氏灯(+),白癜风诊断明确.患者诉多方治疗无效,心情极差.现症见:左侧颈部2 cm×10 cm白斑,伴轻度瘙痒,性情急躁易怒,胸胁常觉胀满,经前乳房胀痛,腰膝酸软,时有头晕乏力,纳可,眠安,小便可,大便干,2日一行,舌红,舌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作者:毛常亮;王莒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肺活血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肺活血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IPF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口服泼尼松基础上,配合自拟补肺活血汤,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在临床总疗效、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等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肺活血汤治疗IPF有较好疗效,且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吴之煌;张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仝小林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验案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发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呕吐为主症,以胃气上逆为病机,仝小林教授临床以经方附子理中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取1则验案,介绍并分析如下.

    作者:周强;刘超;李修洋;仝小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外治法特点研究

    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治病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疗方法.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家医著、医论、医方,其外治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已有一定的深度,它不仅表现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中,而且对内、妇科儿科等被内病中也有充分运用,中药外治法与内服法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发掘其内容对中医现代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冬裴;李小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化痰活血汤治疗后循环梗死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汤治疗后循环梗死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后循环梗死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化痰活血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TCD检测收缩期脑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TG、LDL-C及收缩期脑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活血汤治疗后循环梗死性眩晕治愈率高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

    作者:张静;王京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赵志付运用天王补心丹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心身疑难疾病1则

    赵志付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四十年来他以丰富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应用于临床诊疗中,并提出了中医心身医学的刚柔辨证.用这一方法治疗心身疾病疗效显著,费用低廉,为广大患有带来了福音.今录赵志付教授临床医疗实践中治疗心身疑难疾病验案1则,以资同道参研.

    作者:彭韬;赵志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痹痛定分散片对AA模型骨组织OPG、RANKL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痹痛定分散片对BALB/C小鼠从模型骨组织中的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BALB/C种小鼠48只,以Freund's完全佐剂致炎,复制AA模型,随机分为6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骨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均能有效降低骨组织RANKLmRNA表达水平,升高0PGmRNA表达水平,RANKL/OPGmRNA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且痹痛定分散片大剂量、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和痹痛定胶囊组.结论 痹痛定分散片能明显增加骨组织OPG mRNA表达量,抑制骨组织RANKL mRNA表达量,降低RANKL/OPGmRNA比值,从而有效延缓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

    作者:张荒生;陈丽川;王进军;吴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护理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足部自我护理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3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足部护理知识高12分,低3分,平均7.9分.患者对是否每天应进行足部按摩、洗脚水温、足部保暖及如何穿鞋方面的了解较差.在足部自我护理行为中,进行过动脉操这项功能锻炼,未使用热水袋保暖足部.每天洗脚的时间是20~30 min,修剪指甲时没有剪伤过皮肤,以及能够坚持每天洗脚前测量水温的患者比例较少.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的总分及自我护理行为得分与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患病时间、有无伴随疾病等无关(P>0.05).结论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普遍缺乏.自我护理行为差.应加强对所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自我护理的重视程度.减少不当的行为对患者的伤害,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彭晓云;林可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鬼箭羽及同属植物主要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全世界约有卫矛属(Euonymus L.)植物220种,我国有该属植物约110种.经统计有23种供药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笔者查阅文献,总结了该属植物鬼箭羽等药的药理与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以例对其更好地开发利用.

    作者:陈云华;龚幕辛;卢旭然;王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髋关节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严重程度与股骨头坏死(Osteonc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患者X线和MRI检查,对69例(121髋)确诊为ONFH且伴有BME的患者,回顾性研究其BME分级ONFH与中医三期四型分型的关系.结果 ONFH早期气滞血瘀型和痰瘀阻络型,伴随BME较轻以Ⅰ、Ⅱ级水肿为主,中期经脉痹阻型较重以Ⅳ级水肿为主.晚期肝肾亏虚型以Ⅰ、Ⅱ级水肿为主.结论 BME是ONFH一种继发征象;早、中期股骨头未塌陷前,BME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晚期随着股骨头的塌陷、骨性关节炎的形成,BME又逐渐消散;BME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ONFH依据之一.

    作者:金智勇;陈卫衡;王琪;周宇;谢文光;何海军;刘铁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略论《内经》中的言语和语言异常

    中医学中言语和语言异常归属于闻诊范畴,至今尚未被系统整理.<内经>阐明了语言产生的生理机制,为闻诊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其对言语和语言异常的记载散见于各篇,<素问>和<灵枢>中相关条文各57条和43条.其描述重点各有不同,描述方式多种多样.<内经>中言语和语言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反映病因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从<内经>中寻找中医理论对言语和语言异常的认识,充分发扬其优势而为临床服务,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作者:张治国;杨杰;向丽华;鞠大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伤寒杂病论》对便秘的认识及辨治特点分析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东汉张仲景所著.书中涉及便秘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治法、用药规律、调理、预后等诸多内容,反映了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灵活的辨治思想,对现代临床治疗便秘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对<伤寒杂病论>诊治便秘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马继征;李强;刘绍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藏药鬼箭锦鸡儿的开发应用研究

    目的 对藏药鬼箭锦鸡儿植物的植物特征、生境分布、分布特点与规律、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能主治等内容进行阐述,以利于对此药的进一步深层次开发应用.方法 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结果 至今已发现藏药鬼箭锦鸡儿中含有许多化学成分,并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结论 通过研究对鬼箭锦鸡儿植物的进一步深层次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作者:宋萍;田娅;马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庄国康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经验

    连续性肢端皮炎是一种以指(趾)末端的慢性、局限性、无菌性脓疱为特征的少见的皮肤病.庄国康教授认为该病主要由湿邪所致,湿郁化热或者患者素体阳热,外伤感染,郁而化热或外感热邪,复受湿邪侵扰,多从火化,聚而成毒,导致热毒深入血分而成.通过病证结合、综合辨证与皮损辨证相结合的办法,依据患者斑疹、脓疱的部位、色泽及脓液的色泽、质地等皮损情况,结合患者的舌脉及其它伴随状况进行综合判断.临床分为湿热化毒、气滞血瘀和湿热稽留、日久伤阴两型,采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及滋养阴液、清热除湿法等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晓蕾;王俊慧;刘瓦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对患者早期疗效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对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发病72 h内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420例,分别采集10个证候要素(包括内风、内火、内湿、痰、瘀、气虚、气滞、阳虚、阴虚、阳亢),并于发病第3天以及2周时分别测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根据发病第3天和发病2周时NIHSS测评结果差值计算改善率,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统计方法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类型(单一证候要素以及证候要素两两组合)与早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证候要素以内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P=0.039)较非内风患者具有在发病2周时预后好的特点;急性期证候要素表现为瘀+内风的患者(P=0.028)较瘀不合并内风的患者具有在发病2周时预后好的特点;而内风+内火(P=0.025)、内风+痰(P=0.021)、内湿+气虚(P=0.011)以及气滞+内火(P=0.005)的患者分别较内风不合并痰火、内湿不合并气虚、气滞不合并内火者在发病2周时病情容易加重;而内火、内湿等其他类型证候要素两两组合与发病2周时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以内风或瘀+内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病情较易改善;而以内风+内火、内风+痰、内湿+气虚或气滞+内火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早期病情易出现加重趋势.

    作者:彭茂;高利;魏翠柏;高颖;马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