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镜面右位心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

龚南平;方功德;徐全

关键词:镜面右位心, 动脉导管未闭,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 左心室内径, 全内脏反位, 心脏杂音, 心尖, 主动脉, 心电图, 室间隔, 连续性, 肺充血, 住院, 直径, 诊断, 血压, 胸闷, 胸骨
摘要:患者,女,12岁.发现心脏杂音11年,活动后心悸、胸闷1年收入住院.体检:血压100/50mmHg,心尖搏动在右锁骨中线内0.5cm处.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亦可扪及震颤.心电图:右位心.胸片:两肺充血、心影增大、主动脉结偏小、肺动脉段平直、心尖向右下延伸,胃泡右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肝脏位于左肋缘下.心脏右位,左心室内径增大(54.8cm).房、室间隔延续正常.降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可见动脉导管未闭,直径9mm.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镜面右位心、动脉导管未闭、全内脏反位.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半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体会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熟练的盲探插管技巧,充分的气道粘膜麻醉,病人的高度合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云生;盛瑜珍;张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分析

    恶性浆膜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有效控制恶性胸腹水,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方法主要是局部用药[1],我们自1998年至2000年用顺铂腔内注射合并常规全身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25例,与单用全身常规化疗2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燕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1例手指末节损伤手术治疗分析

    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手指末节损伤21例,经行手术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新胜;廖忠林;刘庆志;邹鸿星;杨淮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玻璃体切除和自体浓缩血小板治疗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由于中心凹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缺损,造成中心视力严重损害.我院于2000年6月始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指导下开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和气体眼内填充治疗全层黄斑裂孔,取得满意效果现初步报告如下:

    作者:王沛;李定章;许小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91例肺不张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肺不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征象,根据体检和X线表现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其病因却是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随之而异,因此及时明确病因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方便途径.现将我科191例肺不张患者的纤支镜检查结果作一分析.

    作者:熊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Moyamoya病31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病例31例,均经血管造影确诊.男17例,女14例,小12岁,大54岁,中位年龄33岁.其年龄段分布情况:>50岁3例,40~49岁9例,30~39岁12例,20~29岁3例,0~19岁4例,30~49岁21例占68%.

    作者:陈章洲;吴裕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的观察与护理

    宫颈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伴有白带过多、腰酸、下腹坠胀.严重者宫颈有接触性出血,而且它与宫颈癌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它不仅能解除妇女痛苦,也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门诊阴道冲洗室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对100例宫颈糜烂患者应用爱宝疗浓缩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安荣;黄维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卵巢癌早期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死亡率高.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内,发生肿瘤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时60~70%已属晚期,其5年存活率只有20~30%;而Ⅰ、Ⅱ期5年存活率可达7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卵巢癌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有效的手段.本文就诊断早期卵巢癌主要是Ⅰ、Ⅱ期的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王瑱萍;罗坚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阑尾粘液囊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干部,因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反复发作5年,再发7天于己于人19988年10月7日入院.查体:体温37℃,一般情况好,头部,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触及12*5cm长条形包块,压痛明县,活动稍差,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神经系统,四肢检查正常,化验:血及大小便常规正常.B超显示右下腹探及一约12.7×6.45×5.0cm梭形包块,壁厚约0.3cm,内为液性暗区,其右后下部见宽约1.4cm索状回声带.多普勒检测无血流信号,超声提示:阑尾炎性肿块,外院CT见右中下腹(脊柱前)一长梭形包块,大约45×46×120mm,边缘光整,CT提示,右中下腹部长梭形液形包块(夹层动脉瘤待排).

    作者:宋兵高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道梭形间叶细胞肿瘤11例报道

    食道梭形间叶细胞肿瘤主为平滑肌源性间质瘤[1]自1985年提出作为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但大部分研究为胃和肠道内的间质瘤的研究,食道梭形细胞间叶肿瘤(包括食道间质瘤)研究不多.本文对11例食道梭形细胞间叶肿瘤(含1例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运用免疫组化以探讨其免疫病理特性及与临床行为之间的关系.

    作者:温文;刘俊;况春景;陈任生;刘繁荣;熊小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雷尼替丁预防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老年急性脑血管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近5年来,我院应用雷尼替丁预防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幸军;冯青青;余小骊;李春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偏瘫患者预防继发性损害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致偏瘫患者预防二次损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前后用Brunnstrom评定6级法对患者作详细功能障碍评级,然后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经早期康复护理后二次损伤明显降低,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程度改善,P<0.01,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二次损伤有显著效果.

    作者:刘肇清;万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全血细胞减少的骨髓像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以往多认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际上全血细胞减少只有一小部份是再障,许多血液病及非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亦可出现三系减少.现将我院近16年外周血三系减少的534例骨髓像作一分析.

    作者:陈世林;伍柏青;张水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活动代型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固定义齿是牙体缺损和牙列缺损的常用修复方法.在固定义齿的制作过程中,能否正确恢复牙体形态、咬合关系和邻接关系是固定义齿能否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活动代型(removable die)是通过定位器将原始牙列模型和超硬石膏底座连接成一整体,通过分割原始模型使得牙列模型上的各基牙、缺牙区及各段余留牙能从底座上独立取出进行操作的一种工艺技术[1].我科从1997年以来,采用二次法双桩定位器制作活动代型,应用于固定义齿的制作,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连文伟;张强;李咏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

    不孕症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而女方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的主要原因,占所有不孕症的25~50%[1].我院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敏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运用支气管镜急救气道梗阻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气道梗阻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是儿科,耳鼻喉科危急重症,短时间内病情迅速凶猛发展.由于气道内炎症产生粘稠或膜状、块状分泌物形成内生性异物阻塞气道、危及生命,单纯内科治疗无效.国内外曾有报导运用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方法[1].我科近2年来抢救7例患儿,其中1例行气管内插管,1例行气管切开术,5例运用支气管镜检清除气道内生性异物.通过对7例病例分析比较,认为运用支气管镜急救气道梗阻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方法直接、简单、有效.

    作者:叶钟陵;邢雅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基因治疗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Blease于1990年首次对腺苷酸脱氢酶(ADA)缺陷病人进行基因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医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自此,基因治疗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基因治疗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健仔;李思光;罗玉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近距离后装放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后装放疗是一种近距离的放射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新一代后装机在国内的进展,使其发展非常快.治疗以宫颈、鼻咽、食道、直肠等这些国内多见肿瘤为突出.我院自1996-1998年以来对近80例患者进行了后装治疗.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顽固性咳嗽92例

    为寻找治疗喉源性、顽固性咳嗽的有效方法,本文报告92例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抗生素混合液作氧气射流喷喉的方法获得良好效果.治愈患者83例,治愈率达85%.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恒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APAAP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于生后第1d(24h内)、7d检测了49例HIE患儿及20例正常新生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HIE患儿与正常新生儿比较,生后第ld CD3分别为(59.35+9.51)对(63.10±6.30)%(P<0.5),CD4分别为(34.75+6.38)对(46.75+6.54)%(P<0.01),CDs分别为(24.90+3.63)对(23.20±4.42)%(P<0.5),CD4/CDs比值分别为1.37±0.38对2.32±0.40(P<0.01),IL-2分别为(13.60+2.87)对(57.20+4.37)ng/L(P<0.01),IL-6分别为(57.44+3.75)对(76.01±17.71)ng/L(P<0.01),TNF-ct分别为(1.45+0.21)对(1.03±0.12)μg/L(P<0.01),而且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至生后1周,CD3、CD4、CDs及各上述各细胞因子水平均逐渐恢复,但仍未达正常对照水平.结论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变化与HIE的发病及脑损害过程有关.本研究为HIE的免疫学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启新;何玲;江英;陈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