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治中风先兆证38例临床观察

张晓明

关键词:中风先兆症, 辨证施治
摘要:目的积极预防中风病的发生.方法把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38例)辨证分为肝胆火旺、痰瘀闭阻,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和气阴两虚、脉络瘀阻3型,分别施以清利肝胆、豁痰化瘀,健脾除痰、疏风通络及升清益阴、活血通脉等法;对照组(30例)以阿司匹林、维脑路通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无中风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中风发生2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在预防中风先兆症方面,有不可否认的疗效.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衰合剂治愈心包积液1例

    心衰合剂是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心脏疾病的有效方剂.笔者1994年在该院进修,回本院后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心包积液1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培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灵枢经》语法探析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古今语法存在着差异性.古医籍作为古代汉语的特殊载体,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灵枢经>一书语法现象为例,对古医籍中的语法特点进行探析,得出如下结论:(1)古医籍中的语法现象符合古代汉语语法规律.(2)古医籍语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名词活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定语后置这三种语法现象较于一般古籍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本文对其原因作了分析.

    作者:陈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损伤的影响,以探讨治疗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黄角汤组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P<0.01).结论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纠正血浆SOD/MDA平衡失调、抗自由基损伤等有关.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施志明治疗肺癌常用药对简介

    施志明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精于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治疗,认为在肺癌的治疗中当以扶正为第一要义,同时辅以祛邪抗癌之品,并善于依据辨证与辨病应用一些药对对某些病证进行针对性治疗,疗效颇佳.

    作者:韩建宏;冯新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症舌颤治验1则

    2002年2月初,余随医疗组至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为村民医疗服务.时见几人拥一老妪来诊.见其舌体外露,震颤不已,言语不清.

    作者:刘世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国外临证88例辨治体会

    根据中医辨证,所治国外患者主要证型有肝气郁结型、阴液不足型、浊瘀互结型、湿热内阻型等.其病机特点为肝气多郁,阴常不足,浊瘀互结,湿热内阻.治疗方法应理气量小使通、滋补不宜过腻、清热不宜苦寒、降脂益气活血等.

    作者:单兆伟;杨建平;吴连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药煎剂浸泡治疗阴茎固定性药疹90例临床观察

    固定性药疹是药疹中较常见的一种疹型,而发生在阴茎部位的固定性药疹,常出现糜烂、渗出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痛苦.从1993~2001年,我们对90例阴茎固定性药疹的患者进行了中医药临床治疗观察,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燕生;周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方临床治验举隅

    1结节性痒疹周某,男,30岁.1990年12月1日初诊.患者双小腿伸侧皮损硬实,散在结节增生,呈圆顶状坚实结节,如豌豆大小,疹色紫暗,剧烈瘙痒,搔抓后出现破损、出血及血痂,皮损周围色素沉着,病延3月.

    作者:周志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的经验

    介绍了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的临床经验:(1)水肿-燮理阴阳,祛邪寓于扶正.(2)蛋白尿-调理脾肾,补益寓于祛邪.(3)血尿-着眼湿热,临证须分虚实.(4)氮质血证-疏利三焦,溃败邪毒为要.在对主要症状进行辨证时,并须结合辨病以遣方用药,始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陈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辨治中风先兆证38例临床观察

    目的积极预防中风病的发生.方法把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38例)辨证分为肝胆火旺、痰瘀闭阻,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和气阴两虚、脉络瘀阻3型,分别施以清利肝胆、豁痰化瘀,健脾除痰、疏风通络及升清益阴、活血通脉等法;对照组(30例)以阿司匹林、维脑路通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无中风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中风发生2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在预防中风先兆症方面,有不可否认的疗效.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针合并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电针合并抗抑郁剂对抑郁症的疗效,并与单用电针组进行比较.方法共纳入4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抗抑郁剂组(以下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时间为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结果从治疗第2周后,两组内的HAMD、SDS、SAS评分的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1),其中合并组在第2周的HAMD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4周、第6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根据传统疗效评定标准分析,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结论电针合并抗抑郁剂与单用电针均对抑郁症有较好疗效,前者起效更快,而后者副反应更少,在临床上应灵活运用.

    作者:汪冰霞;周树平;孙鸿辉;罗和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单兆伟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经验

    单兆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单老师擅长脾胃病诊治,多年来致力于消化性溃疡抗复发的临证治疗与研究,疗效满意.现将单老师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何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周德安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经验

    儿童多动症是一组学龄期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性疾病.周德安老师认为该病虽然不易治愈,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还是可以取得很好疗效的.临证时,针对不同的患者,把本病辨证分为肝肾阴亏和痰热内扰两型进行论治.

    作者:冯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孙桂芝辨证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经验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桂芝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作者:石怀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独活寄生汤临床新用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白芍、地黄组成.

    作者:王秀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概述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脉等的变化,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体、舌态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1].

    作者:陈群;徐志伟;柴雅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婴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跃居首位,且多源于医院内感染.病源菌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往往病程较长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该病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用四神丸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7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董燕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曾对181例带状疱疹(HZ)后遗神经痛的病例,分别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或维生素类药物,并将两组病例进行对照,以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HZ后遗神经痛症状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环;王军;边鹊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天紫红女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带下病范畴,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临床多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方法,而疗效欠佳.笔者经研读古籍中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临床实践,归纳出肝郁脾虚、肾虚、阴寒内盛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并针对病机,用天紫红女金胶囊治疗本病,取效甚佳.

    作者:侯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姚五达治疗少女逆经验案举隅

    姚五达老师认为,治疗逆经应以固肾为主,配合柔肝平木、清热凉血、引热下行之法.肝气横逆,胃气受戕者应配合舒肝和胃、健脾和中之剂,使肾阴育,肝气平,胃气和,气血冲和,阴平阳秘.

    作者:于丽均;王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