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修复兔软骨的作用

裴彤;刘占涛;袁洵;刘坤;高华

关键词: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 软骨缺失, 修复, 新西兰兔,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CS)修复兔软骨的作用.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低分子量CS低剂量组、低分子量CS高剂量组、高分子量CS低剂量组和高分子量CS高剂量组,每组6只.在实验兔股骨髁关节面部位钻直径3 mm,深3mm缺孔,致其关节软骨缺损.术后次日药物灌胃,一日1次,持续5周,5周后取村.肉眼大体观察软骨缺损情况,光镜观察缺损部位软骨修复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低分子量CS和高分子量CS均能明显促进兔软骨修复和伤口愈合,低分子量CS修复效果优于高分子量CS;低分子量CS和高分子量CS都能减少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分子量CS优于高分子量CS (P<0.05).结论 低分子量CS能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和软骨修复,提高生物利用度;CS也可通过对IL-1β、TNF-α的影响,起到修复软骨的作用.
食品与药品杂志相关文献
  • 精氨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目的 建立精氨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酵母菌、霉菌计数;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控制菌检查.结果 5株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结论 该方法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周丽;杜旭召;郭小峰;张平月;何影;樊俊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种茶类多酚含量测定及其抑菌活性

    目的 测定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中多酚的含量,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 针对6种茶叶样品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并经乙酸乙酯提取后,所得供试品溶液依国标法测定多酚含量.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通过圆形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不同浓度供试品溶液的抑菌活性.结果 6种茶叶样品乙酸乙酯部位多酚得率分别为绿茶59.07%、黄茶62.39%、白茶32.15%、青茶50.70%、红茶34.86%、黑茶40.68%.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均与供试品溶液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6种茶发酵程度的差异导致所含成分不同,致使其抑菌活性有明显区别.

    作者:辛敏;詹欣;刘轩;张小娜;王吉成;唐劲天;盛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大花红景天中有害重金属的方法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中有害重金属的方法.方法 以硝酸+过氧化氢作为消解体系,微波消解用作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作为检测手段,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中铅(Pb)、砷(As)、汞(Hg)、镉(Cd)、铜(Cu)的含量.结果 Pb、As、Hg、Cd、Cu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方法检出限0.005~0.01 mg/kg,方法回收率85.5%~97.1%,RSD 0.6%~6.1%.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大花红景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曹晓钢;王君;李建民;王顺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埃索美拉唑镁的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改进埃索美拉唑镁合成工艺.方法 以2-巯基-5-甲氧基-1H-苯并咪唑和2-氯甲基-3,5-二甲基-4-甲氧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缩合、不对称氧化、成镁盐制得埃索美拉唑镁.结果 总收率67.8%.结论 本工艺操作简便,产品纯度高,成本低,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孙利民;姜鹰燕;李东岳;周黎明;郑德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玉米胚芽油食用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玉米胚芽油的食用安全性.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 小鼠经口大耐受量>20.0g/kg,属无毒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 该试验条件下,食用玉米胚芽油是安全的.

    作者:冯文娟;许美艳;石劢;李峰;卢连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达肝素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与计算方法改进

    目的 建立用高效分子排阻法测定达肝素钠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并与欧洲药典(EP) 7.0版低分子肝素专论中的方法比较.方法 采用高效分子排阻法,示差检测器,色谱柱TSK G3000SWXL(300 mm×7.8 mm,5μm)和TSKG2000SWXL(300 mm×7.8 mm,5μm)串联,柱温30℃,流动相0.1 mol/L乙酸铵溶液,流速0.5 mL/min.结果 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试验中重均分子量(Mw)的RSD为0.6%,M<3000级分比例的RSD为2.1%,M3000~8000级分比例的RSD为0.9%,样品测定结果与EP7.0方法测定结果接近.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达肝素钠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作者:宋志新;丁建文;管惠娟;张超;王武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水杨酸铬(Ⅲ)配合物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水杨酸铬(Ⅲ)配合物{[Cr(Ⅲ)(5-Cl-SA)(en2]Cl·2H2O·2CH3OH}对肥胖小鼠的减肥效果和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定期称重并收集其粪便;给药9周后,解剖小鼠并测定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提取粪便微生物总DNA,PCR扩增16S rDNA V3可变区,并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 水杨酸铬(Ⅲ)配合物可显著控制小鼠体重增长,且有减肥功效;给药9周后,小鼠各项生理指标均趋于正常.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高脂饲料和受试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对菌群结构影响显著.结论 本研究为开发新型减肥药物提供了依据.

    作者:姚瑛瑛;张峰;李艳琴;李彬春;刘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缓解视疲劳片中原花青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缓解视疲劳片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原花青素经铁盐催化降解为花青素离子后进行HPLC分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降解条件为:1.0 mL供试品溶液加10 mg/mL硫酸高铁铵溶液0.2 mL和正丁醇-盐酸混合液(97∶3,v/v) 8.8 mL,100℃水浴加热1h.色谱条件: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45∶55),流速0.5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530 nm.结果 原花青素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4),检出限9.33 μg/mL,定量限31.12 μg/mL,平均回收率95.56%.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刘荣丽;钟碧萍;黄宏南;周芬霞;刘怀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LC测定小儿温里止泻贴剂中桂皮醛的含量

    目的 建立小儿温里止泻贴剂中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迪马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3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结果 桂皮醛平均回收率97.54%,RSD 1.27%.结论 本方法无干扰,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含量控制方法.

    作者:丁菊英;王晓娜;王晓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菊葛天麻颗粒水提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选佳水提菊葛天麻颗粒工艺.方法 应用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提取率和出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3因素对上述指标综合评分的影响,探讨水提取菊葛天麻颗粒的佳工艺.结果 水提菊葛天麻颗粒的佳工艺为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加入8倍量水,每次提取lh,提取2次.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崔兵兵;闫雪生;戴雪梅;丁元庆;程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核酸营养研究新进展

    饮食核酸是一种“条件型”必需营养素,参与并影响生物合成的过程,能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和免疫细胞因子分泌,介导炎症应答稳定代谢内环境,促进肠胃系统发育,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直接影响基因表达,影响脂质、葡萄糖代谢,延缓衰老脑形态改变及记忆障碍的发生,减少DNA的氧化损伤,保护和修复损伤的DNA.补充饮食核酸对细胞营养、抵御衰老、预防疾病具有广泛而且稳定的营养保健作用.

    作者:潘晓非;虞涤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山药皮中重要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山药又名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山药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山药多糖、薯蓣皂苷、黄酮、山药碱、多酚、尿囊素等.人们在加工、食用山药时通常将山药皮作为废料丢弃.研究表明,山药皮含有大量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和多酚类等活性物质.研究山药皮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提取和纯化工艺,将会极大地促进山药皮的开发利用.

    作者:孙荣;高艳华;张九勋;李灿灿;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响应曲面法优化鸦胆子油中油酸甲酯化率的研究

    目的 优化鸦胆子油中油酸甲酯化率.方法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对鸦胆子油中油酸甲酯化有影响的5个因素:皂化剂浓度、皂化时间、皂化温度、酯化时间、酯化温度;以佳水平为中心点,设计响应面分析试验,模拟得到优化鸦胆子油中油酸甲酯化率预测模型.结果 响应曲面法优化所得条件为:皂化剂浓度0.5 mol/L,皂化温度60℃,皂化时间25 min,酯化温度60℃,酯化时间2 min.结论 优化条件下可获得更好的甲酯化率,为气相色谱法(GC)测定鸦胆子油中脂肪酸含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叶伟文;金描真;王平;周鹏飞;张黎;陈丽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饮片真伪

    目的 建立一种以土大黄苷为检测指标,定性鉴别中药大黄饮片真伪的薄层色谱(TLC)方法.方法 以甲醇为提取溶剂,用超声波提取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以硅胶G板为固定相,苯-甲酸乙酯-甲酸-甲醇(30∶10∶0.1∶15)为展开剂展开,紫外光(365 nm)下检视.结果 华北大黄和河套大黄两种伪品大黄饮片的薄层色谱中检出土大黄苷,正品大黄饮片中未检出;对市售的10批大黄饮片进行TLC鉴别,有50%检出土大黄苷成分.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大黄饮片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尚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水溶性β-1,3-葡聚糖制备及应用研究的进展

    水溶性β-1,3-葡聚糖具有独特、优越的生理及药理活性.现将以水不溶性酵母β-1,3-葡聚糖和可得然胶为原料,通过降解法和化学修饰法制备水溶性β-1,3-葡聚糖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怍一综述.

    作者:王英杰;苏理;兰文忠;赵双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调节剂的合成研究

    目的 合成医用胶调节剂α-氰基-α-戊烯酸丁酯和α-氰基-α-己烯酸丁酯.方法 以氰乙酸丁酯为原料,与丙醛、丁醛采用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目的产物.结果及结论 此工艺简单,合成的目标产物流动性好,无黏接性,适合在a-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生产中作为调节剂使用,且工艺适合大规模生产.

    作者:张雷;栗雪艳;李晶;史志伟;曾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辅酶Q10硫辛酸复配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目的 制备一种负载辅酶Q10和硫辛酸的复配脂质体,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方法 选择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作为油相,聚山梨酯80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配方.结果 按照优化方案制备的脂质体辅酶Q10包封率97.03%,硫辛酸包封率88.92%,平均粒径183.4 nm,多分散指数(PDI)小于0.28,Zeta电位-6.9mV,透射电镜下呈球形,粒径大小与光子相关谱(PCS)结果一致.该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离心、冻融、静止稳定性,pH与人体皮肤表面pH相似,通过脂质体包裹,辅酶Q10和硫辛酸的稳定性明显提升,且其体外释放速率大大减慢.结论 该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包封率高,粒径较小,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应用前景.

    作者:赵国栋;夏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肥胖症中医治疗的进展

    目的 综述儿童肥胖病中医治疗的进展.方法 总结近年中药辨证论治、专方、单方与针灸推拿治疗儿童肥胖病的成果.结果与结论 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和规范中医药疗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桂菊;沈小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修复兔软骨的作用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CS)修复兔软骨的作用.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低分子量CS低剂量组、低分子量CS高剂量组、高分子量CS低剂量组和高分子量CS高剂量组,每组6只.在实验兔股骨髁关节面部位钻直径3 mm,深3mm缺孔,致其关节软骨缺损.术后次日药物灌胃,一日1次,持续5周,5周后取村.肉眼大体观察软骨缺损情况,光镜观察缺损部位软骨修复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低分子量CS和高分子量CS均能明显促进兔软骨修复和伤口愈合,低分子量CS修复效果优于高分子量CS;低分子量CS和高分子量CS都能减少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分子量CS优于高分子量CS (P<0.05).结论 低分子量CS能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和软骨修复,提高生物利用度;CS也可通过对IL-1β、TNF-α的影响,起到修复软骨的作用.

    作者:裴彤;刘占涛;袁洵;刘坤;高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凝血因子Ⅷ的研究进展

    综述国内外研究人凝血因子Ⅷ的概况,分析人凝血因子Ⅷ的结构与性质,介绍凝血因子Ⅷ产品的制备方法,以期为国内开发与改进相关产品提供思路.

    作者:仲立军;姜玮;王凤山;臧恒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食品与药品杂志

食品与药品杂志

主管: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主办: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