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河;董世波;程艳玲;孙倩倩
目的 研究重组猪羧肽酶B的酶学性质及稳定性.方法 测定其酶学动力学参数Km和Vmax,适pH和适温度:研究不同pH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稳定性,以及金属离子和EDTA对酶的活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重组猪羧肽酶B的Km为0.27 mmol/L,Vmax为222.22 μmol/min,适pH为7.65,适催化温度为25℃;pH在5.0~9.0范围内,温度在4~30℃稳定性良好,Cu2+和EDTA抑制酶活性,Co2+促进酶活性.结论 重组猪羧肽酶B的酶学性质与报道的提取猪羧肽酶B的性质基本相同,pH5.0~9.0范围内稳定,在4~30℃时稳定性好.
作者:吴珊;李素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综述了对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成分、作用机制、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白花蛇舌草提供理论和实验指导.
作者:孙岩;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定海豹油软胶囊中有效成分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氰基柱色谱柱为分析柱,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 nm.结果 EPA甲酯、DHA甲酯和DPA甲酯线性范围分别为0.6~3.6μg,0.6~3.6 μg,0.3~1.8μ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5%,100.37%,100.35%,RSD分别为1.19%,0.87%,1.2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海豹油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况成裕;张辉;赵铁锁;王振;顾雅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优选仙鹤草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仙鹤草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为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仙鹤草加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确定的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出率高.
作者:盛华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串叶松香草水提液中抗氧化成分含量及活性.方法 选用串叶松香草干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从浸提pH、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搅拌条件等方面确定佳提取条件,测定串叶松香草水提液中抗氧化成分含量,并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串叶松香草水提液中主要含超氧化物歧化酶、黄酮化合物、多酚化合物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232.91 U/g,7.9 mg/g,3.84 mg/g,1.26 mg/g.结论串叶松香草水提液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清除效果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
作者:张薇;张惠展;袁勤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叶黄素(lutein)是一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分布在黄斑区和整个视网膜,具有蓝光屏蔽和抗氧化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视力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叶黄素与黄斑变性、白内障的关系,揭示其对视觉发育及功能的影响,并总结了叶黄素的提取技术,通过示例探讨了提取条件优化及工艺特点,后展望了黄素的及提取方法与市场前景.
作者:曹广美;赵桂森;贺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优化表达重组藤黄微球菌(M.luteus)过氧化氢酶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 以生物量和目标蛋白表达量为判断标准,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在摇瓶水平优化初始pH、IPTG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时间等影响工程菌发酵制备藤黄微球菌过氧化氢酶的发酵条件.结果 佳发酵工艺参数:培养基初始pH 6.5,摇床转速180 r/min,装液量75 mL,接种量6%,培养温度37℃,诱导表达时间5h.蛋白表达量比优化前提高近30%,重组蛋白经Ni-NTA纯化和透析后,酶活性为166.0 U/(mg·protein),以实验条件相同野生菌酶活100.0 U/ (mg·protein)为对照,重组酶的酶活性提高66%.结论 工艺优化后,酶表达量及酶活性均显著提高.
作者:张兴群;郑慧琳;疏翠;陈婷;曹张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眼用给药系统在药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国内外眼用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作者:陈智;冯杨;朱荣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改革5方面介绍了教学体会与心得.
作者:崔慧斐;曹吉超;刘纯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检测兰索拉唑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水,流动相B为乙腈-水-三乙胺( 160∶40∶1),用磷酸调节pH 7.0;梯度洗脱:0 min-40 min-50 min-51 min,流动相A∶B的比例为90∶10-20∶80-20∶80-90∶10;检测波长285nm.结果 兰索拉唑与各已知杂质及降解产物均良好分离,兰索拉唑在44.7~447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检测限与低定量限分别为2.3 ng与6.4 ng.结论 本方法检测兰索拉唑有关物质专属性强,检测含量精密度高.
作者:任萃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正常兔晶状体分为正常培养组、Feton模型组和不同浓度葡萄籽原花青素保护组,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晶状件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Feton模型组晶状体全部混浊,对照组、0.5 mg/mL葡萄籽原花青素和1.5 mg/mL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分别有8.3%,66.7%和25.0%的发生雾样混浊;光镜和电镜下见对照组组织结构基本正常.Feton模型组严重损害.0.5 mg/mL葡萄籽原花青素组部分损害,1.5 mg/mL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轻微损害;结论 葡萄籽原花青素可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
作者:许静;冯洁;吕学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山香圆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山香圆叶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糖苷(2),芹菜素-7-新橙皮糖苷(3),芹菜素-7-(2′-a-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4),对羟基桂皮酸(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7),eucomic acid(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 化合物4~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孙敬勇;孙洁;武海艳;刘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医古籍记载,驴乳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渴等功效.欧洲和南美,驴乳流行作为人乳的替代品.研究表明,驴乳含有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其含量与人乳接近,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驴乳的蛋白质构成特点使驴乳致敏性低,可用于对牛乳过敏的婴儿.驴乳富含溶菌酶,具有抗菌功能.随着我国驴产业链的发展,驴乳资源将越来越丰富,市场和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周通;李志;尤金花;秦玉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技术是新型的以镧系元素螯合物为标记物,测量其发射荧光强度的体外超微量分析技术.因TRFIA法比其他放射免疫分析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近年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从TRFIA的技术原理、反应模式、分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解肖鹏;张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霞草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霞草花分离出7种化合物,分别为丁香醛(Ⅰ),皂草黄素(Ⅱ),大豆脑苷Ⅰ(Ⅲ),3,4-二羟基苯甲酸(Ⅳ),熊果苷(V),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霞草花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Ⅳ,V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作者:武海艳;孙敬勇;仲英;郑万金;王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开发了一种简单、微量的测定硫酸软骨素相对分子质量(Mr)的方法.首先用Mr已知的硫酸软骨素校正葡聚糖凝胶G-200色谱柱和琼脂糖凝胶6B色谱柱.然后采用凝胶色谱法用已校正的色谱柱测定(M)w未知的硫酸软骨素样品的Mr及其分布,并考察洗脱液离子强度变化的影响.在95%置信度下,重复测定的(M)w均值变动为(M)w±3%.
作者:Ake Wasteson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目前临床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K-B法分析2001~2004年间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与1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结果 实验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都显示了较强的耐药率,其中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70%,且96.8%的菌株耐受3种以上抗菌药物.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突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应在药敏实验指导下用药,治疗首选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或亚胺培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
作者:曾小琳;石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神经节苷脂是一组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各组织细胞膜中,在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又名GM1)是迄今研究为深入的神经节苷脂成份,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GM1在临床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外周神经病变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巩蕾;臧恒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姜黄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药物的研究正越来越多的引起关注.多个临床Ⅰ期试验已证实,姜黄素口服安全且耐受性好:药动学表明,姜黄素口服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低.研究显示,姜黄素治疗乳腺癌、结肠癌、肠易激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有疗效.现总结了姜黄素临床研究的报道,以冀为姜黄素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苏旬;贺秀丽;刘秀菊;郭京艳;翟光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张娜教授,女,1969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9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今山东大学)药学系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药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生化药学专家、时任中国药学会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天民教授;199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7年、2003年先后任讲师和副教授,2006年破格晋升教授.其间,2001~2004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剂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生物药剂学专家平其能教授;2006~2007年在美国Universityof Kansas作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山东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刘春喜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