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扶正固本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92例

蔡金伟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腹水, 扶正固本, 机理探析
摘要:笔者于1979年~1995年间,根据中医学理论,应用扶正固本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92例,取得满意疗效,兹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金匮肾气丸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方出仲景<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肾气虚弱所致的虚劳、消渴、痰饮、脚气、妇人转胞等病证.在此基础之上,历代医家经过反复的实践探索,不断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加以扩展,使其成为至今仍在中医临床被广泛使用的名方之一.复习10多年来有关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研究报道近百篇,可以看出,其治疗范围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个学科的众多疾病,而辨证又总不外乎肾气(阳)衰弱的证候.

    作者:张家玮;鲁兆麟;彭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脏腑辨证治疗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为荨麻疹中的一型,分为获得性和家族遗传性两种.笔者自拟温阳驱风汤结合脏腑辨证治疗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58例,并与单纯服用抗组织胺药赛庚啶治疗者相对照,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方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多囊肾12例

    笔者根据已故老中医蒋玉佰先生治疗多囊肾的方法,结合笔者“一穴多针法”,针药并用治疗多囊肾,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作者:袁明泽;袁新珍;袁明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谢海洲用药配伍经验选析

    谢海洲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年逾八旬,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著述甚众.笔者通过学习谢老的专著,获益非浅.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归纳选析如下.一、精研中药知特性

    作者:洪文旭;洪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天麻钩藤饮辅以心理疗法治疗强迫症22例疗效观察

    强迫症属于现代医学神经症范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与变革,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紧张因素的增加,强迫症患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笔者自1995年~1999年于我院心身病门诊应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辅以心理疗法治疗强迫症22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富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30例

    天疱疮是一种大疮性危重皮肤病,病死率高.西医认为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我门诊从1994-04~2000-12,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金龙胶囊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时水治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坏死性筋膜炎8例

    坏死性筋膜炎是皮肤,皮下组织,浅深筋膜的进行性坏疽,临床虽不多见,但病死率极高.我院近10年收治本病人8例,除1人术后3天突发心梗死亡外,其余7人均获痊愈.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康煜冬;吕培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腹型的辨证治疗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疾病,多见于学龄儿童.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5月收治了40例过敏性紫癜腹型病人,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盛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女性外生殖道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属性传播疾病.北京中医医院妇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注重饮食起居的调养,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作者:滕秀香;吴育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补脾肾汤治疗中老年骨痹91例疗效观察

    骨痹近似于现代医学的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病以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等,是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的一种疾病.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正趋向老龄化.人过40岁,脾肾之气始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颈、腰背、四肢等骨节酸痛无力、活动受限,或肿胀、变形等症状.我们认为中老年人出现这些骨痹症状,可能与脾肾功能渐衰有关.因此自拟补脾肾汤以治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耿鲁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滋肾活血解毒方对慢性肾功衰竭大鼠肾TGF-β1、ET-1mRNA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内皮素(Endothelin et)均为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细胞外基质增生,是肾小球硬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滋肾活血解毒方具有调节CRF患者血中ET水平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1,2]

    作者:马建伟;刘占民;徐丽梅;蔡庆;陈宝;魏汉林;侯杰;董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衰康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世界上有多于透析病人数倍的早期病人,迫切需要非透析疗法来延缓,甚至终止肾衰的进展.近年来我们研制了一种纯中药制剂,名为肾衰康胶囊,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为了客观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肾衰康胶囊治疗的CRF属于脾肾阳虚、湿浊毒邪内蕴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

    作者:王明惠;王要刚;秦海军;吴大真;郭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医林改错》方临床应用举隅

    清代名医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对血瘀诸证的辨治颇有创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王氏诸活血化瘀方及杂病方药治疗疑难杂证,屡获奇效.兹举治验如下.一、三叉神经痛

    作者:崔玲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部分切除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瘘8例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在临床分类中,有两个以上管道或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肛门直肠环上方)有2个以上内口者,为高位复杂性肛瘘.其病因病机多为肛痈溃后,久不收口,湿热余毒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或肺脾肾三阴亏损,肛痈破溃不能愈合所致.

    作者:黄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期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足是因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并发症.中医根据本病炎症发展往往侵犯到肌腱故称筋疽.本病气阴不足,血瘀络阻为本,复感邪毒为标,而糖尿病足感染期多以毒热壅盛(标实)为主.本文通过对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期的临床观察,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期的疗效.

    作者:丁毅;吕培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法在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简称SS)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属于中医的燥正、痹证等范畴.笔者临床观察到,有相当一部分SS患者不仅可表现瘀血征象,而且实验室检查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董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皮饮加味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

    多皮饮是我们治疗荨麻疹的经验方.临床应用多年,确有一定的疗效.现将2000年2月~9月用多皮饮加味治疗荨麻疹60例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赵雅梅;陈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陈彤云治疗皮肤顽疾的经验

    陈彤云教授业医数十年,对皮肤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于一些顽固性皮肤病,经她治疗,用药看似平淡,但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拜师学习近三年,深有感触.兹将临床拾得点滴,介绍如下.

    作者:卢仲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槲芪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疗效分析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以甲、乙、丙三型为主.其中乙型肝炎属世界性疾病,全球约2.8亿人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亚洲携带者占2.2亿人,我国属高流行地区,约40~60%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HBV),HBsAg阳性率约10%,其中60%为乙型慢性肝炎患者.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发病率有望降低,但感染者的发病以及慢性病人的治疗,其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高连印;车念聪;付修文;钱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析论《诸病源候论》叠音词的运用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古代重要医学著作之一,作者巢元方,成书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由于该书“汇粹群说,沉研精理,形脉治症,罔不该备”(宋@宋绶<诸病源候论>序),集中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与病候,故而成为病因病理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一方面对唐以后的医学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备急千金方>、<外台秘要>多引用其内容,<太平圣惠方>基本采用其分类方法,<普济方>引用其体例及此书之论.另一方面,该书更是研究隋以前医学成就的重要文献.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总结说:“<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古.”

    作者:崔锡章;王静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