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和剖析中层干部在执行力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举措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提升干部执行力“五维一体”的策略建议;一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二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三要建立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四要建立干部督办工作机制,五要建立干部对口联系基层工作机制.
作者:黄海红;郑宁;朱燕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分析2012、2013年某军队医院人员收入和聘用人员离职人员数据.得出聘用制人员与在编人员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各类聘用人员流失率较高.说明军队医院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十分必要;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应遵守总量控制和可比性两个原则;规范聘用人员的工资标准;充分发挥超劳补贴的灵活性.
作者:陈岳祥;孙晓娟;杨明;陈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和科研人才.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八年制学员培养质量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低.本文对当前八年制学员临床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及TBL教学模式与八年制学员临床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选择,进行探讨.
作者:曹鹏;施靓宇;祁敏;陈华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对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任务、一体化卫勤保障的做法与成效进行系统归纳,提出对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的认识与体会,并对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的推广提出建议.
作者:杨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岗位管理模式在医院聘用护士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4月对聘用护士实施岗位管理,措施包含实行护理岗位分级、建立岗位责任制、实施分层培训及开展岗位评价.比较实施前后的“三基”考试达标率、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岗位管理实施后护士“三基“考试达标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65,P<0.01).岗位管理实施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P<0.01).岗位管理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x2=236.15,P<0.01).结论 岗位管理模式可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作者:赵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提高对驻高原部队医院挂钩帮带的质量,本文对驻高原部队医院的医疗卫生现状及帮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建立“顶层监督机制”“双向考评机制”“学科导师指导机制”“多样化进修机制”“医学加科研联合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六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思考.
作者:青义春;宫海燕;郭继卫;陈虹;王丽华;胡安红;徐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研究型医院是以医学知识、医疗技术为基础,坚持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不断推动临床诊治水平、社会卫生事业以及人类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型医院.为了协调好医疗、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加快研究型医院的教学改革,本教研室注重青年教师师资培养,强化教学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储备教学后备力量,为培养优秀的研究型人才提供保证.
作者:陈莉;许晓倩;柯骏;胡晓霞;徐晓璐;徐茂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原地区野战医疗所卫勤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Delphi)法,筛选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 高原地区野战医疗所卫勤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Ⅰ级指标8个、Ⅱ级指标50个.结论 此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卫勤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尹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卫生士官培训期间存在的教学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带教,提高教学质量,使卫生士官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方法 对160名卫生士官在培训第4周末进行自测与他测两项问卷调查,了解并评估培训初期各项护理操作接受能力及存在问题等.分析调查结果,选择有效的带教方法,在培训8周后由带教老师再次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有效干预,所有卫生士官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较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结论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多与学员们沟通交流,采用小组小规模教学模式、情景模拟与临床见习相结合带教方法等,有效促进卫生士官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陆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验证自行设计的民营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等方法,形成由6个维度、39个子项目组成的初始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上海市2家综合性民营医院的5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确定由6个维度、36个子项目组成的上海市民营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结果 形成上海市民营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由报酬及福利、工作负荷、工作条件、个人成长及发展、工作被认可、管理共6个维度、36个子项目组成,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作者:闫红丽;英恒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机动卫勤分队是军队卫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医院遂行卫勤保障任务的首要载体和主要手段,其建设水平直接标志着卫勤部队战斗力的高低.本文结合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开展野外驻训的基本情况,就机动卫勤分队开展野外驻训的基本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
作者:杨波;叶平;李运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新疆某三甲医院心脏中心实施主干病种,对该医院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出院人数疾病排序,对照分析实施主干病种管理后在规范临床科室收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推进学科发展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的效果.方法 通过定量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深入访谈法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汇总.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 2003版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心脏中心在实施主干病种收治管理与未运用主干病种收治管理效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南;谢丽娜·伊力;常舒雅;姚华;黄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某中心医院体系部队9所卫生机构的军医在职培训情况和诊疗技术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EpiData及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访谈和数据分析结果,总结部队卫生机构军医在职培训的现状和需求特点,并就完善部队卫生机构军医在职培训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意见建议,为军队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改革开展军医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勇;向月应;陈国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了解慢性疼痛在基层部队战士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战士训练生活的影响状况,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驻沪某部的157名战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估战士慢性疼痛的基本情况,以及疼痛对训练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 86.6%的战士曾经有过疼痛问题,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6.1%,急性疼痛发生率为32.5%.以NRS评分对慢性疼痛程度进行分级:重度疼痛占14.6%,中度疼痛占53.7%,轻度疼痛占31.7%.慢性疼痛部位主要是腰部、膝关节和足踝区.慢性疼痛对生活和训练的影响程度较重,但未治疗率为53.7%.结论 基层部队对慢性疼痛需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处理战士的慢性疼痛问题.
作者:高绥之;吴萍;王强;顾申;周玲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战场疾病和非战斗损伤减员率历来高于战斗损伤减员率.美军通过卫生防疫减少疾病和非战斗损伤,维持部队健康.美军战时卫生防疫工作由各军种卫生部门负责,通过五级阶梯实施.本文分析美军战时卫生防疫的组织指挥体制、卫生防疫五级阶梯及战场卫生防疫实施的两种主要卫勤力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启示.
作者:李丽娟;刁天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是军队卫勤保障改革的有益探索.文章应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提出实施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的策略,指出要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统筹协调,聚焦保障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完善信息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制度建设、争取政策支持.
作者:姜敏;罗群生;夏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深入,高风险、高应激、高强度、高难度的职业特点对军事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总结军事飞行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如飞行紧张、航空不安反应、空间定向障碍,以及影响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的普遍性因素,如群体环境、与飞行相关因素、特殊作业的环境、生活事件等,提出加强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健康防护的建议:提高飞行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飞行部队心理骨干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汇于日常工作中,建立不同阶段的心理保障措施,完善飞行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等,为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维护提供参考.
作者:樊伟;孙运峰;王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院从基层部队卫生干部培训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加强基层卫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进行探索,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创新卫生干部培训方式,促进部队卫生干部活动;初步形成一套基层卫生干部规划、培训、流动和使用的机制.
作者:曹野;刘成刚;王金生;李明宏;赵中华;霍丽杰;王晓鹏;卢海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分析某军区16所医院病案质量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有效工作时间、责任心、新进人员素质和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统一病案模板、定期病案评审、强化基础训练、加强专业培训、严控质量管理、严格制度监控、规范临床医疗等方面,阐述加强病案管理、提升医疗质量的对策.
作者:孙世俊;傅良韬;颜碧玉;陈亮;陈中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数字化医院病区质量管控体系,全面提升病区医疗质量.方法 以优化病区就医及管理流程为切入点,将病区诊疗及管理过程中的操作、时限、审批、查对、监督等环节要素与智能化系统相结合,构建涵盖病区全流程、全环节的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结果 数字化病区质量管控体系实现对医疗质量环节要素的实时监控、提示、预警,以及数据的自动识别、采集和处理,减少医疗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使医疗行为规范、环节监控到位,收到显著应用成效.结论 数字化医院病区质量管控体系确保诊疗过程的准确、合理、规范,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谢峻;肖飞;王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