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用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毒性实验

王昕;朱雪涛;施燕平

关键词:医用透明质酸钠, 细胞毒性, 浸提液
摘要:目的研究医用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毒性.方法遵照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的实验原则,采用国际标准的两种实验方法,更全面地反应医用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毒性.结果医用透明质酸钠为0级反应.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的反应符合规定.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无细胞毒性.
食品与药品杂志相关文献
  • 肇实淀粉提取及漂白工艺的研究

    以肇实(芡实)为原料,提取肇实淀粉,采用曲线回归法探讨了淀粉乳浓度、H2O2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肇实淀粉白度的影响,并经正交实验确定了肇实淀粉漂白的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佳漂白工艺条件为:液固比5:1,3.0%H,O,,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 h,pH3.0.

    作者:刘永;严子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离子型聚合物,易与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使D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壳聚糖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且无细胞毒性和溶血性,是一种有潜力的基因递送载体.现对不同壳聚糖在基因递送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雪;任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性质的研究

    目的考察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清除实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抗亚油酸过氧化等实验,测定和对比大豆异黄酮、维生素C和芦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大豆异黄酮对上述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比芦丁好.结论大豆异黄酮是良好的·0H清除剂.

    作者:郑灵芝;李素霞;袁勤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活血止痛胶囊处方考证及研究进展

    介绍了该中药复方的来源,现行质量控制方法,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制剂研究情况,并且展望了该方的研究前景.

    作者:关志宇;濮存海;段广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食物中毒致白细胞减少症的试验治疗

    目的 T-2毒素是常见的食物中毒毒素之一,它可致严重的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造血组织损伤等.为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食物中毒致模型动物白细胞(WBC)减少症的有效性,对以T-2毒素中毒致WBC减少症的模型进行了研究.方法以猫为受试动物,设rhG-CSF 30 μg/kg、150 μg/kg给药组(s.c.,×7次)和模型对照组,各组T-2毒素隔日给药1次,至WBC减少至30%为止.测定给药后动物体重、主要脏器系数、血常规等.结果rhG-CSF给药后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造血机能.结论rhG-CSF对食物中毒致WBC减少症有效.

    作者:厉保秋;董欣;卜文;秦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超高压食品处理技术

    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介绍了超高压食品处理技术的发展史、杀菌机理、技术优势、影响因素、工艺与装置以及协同降压措施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夏远景;薄纯智;张胜勇;刘学武;李志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玻璃酸钠加bFGF促进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相同方法制备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模型,20只家兔共40例,随机分为4组:(1)A组:bFGF+玻璃酸钠,(2)B组:bFGF,(3)C组:玻璃酸钠,(4)D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4、5、6、7周注射.术后12周取材观察其大体、光镜情况、指标量化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显示:A、B组均能修复组织较好的覆盖缺损,而C、D组较差,其组间P=0.388,没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任何两组间P值均小于0.01,有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显示:任何两组间P值均小于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bFGF对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有促细胞增生分化作用,且外源性bFGF与玻璃酸钠结合对软骨缺损修复有显著促进作用,可望临床应用.

    作者:康思宁;刘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医用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毒性实验

    目的研究医用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毒性.方法遵照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的实验原则,采用国际标准的两种实验方法,更全面地反应医用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毒性.结果医用透明质酸钠为0级反应.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的反应符合规定.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无细胞毒性.

    作者:王昕;朱雪涛;施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黑加仑调节血脂的功效研究

    目的对新疆地产黑加仑的降脂功效进行评价,为黑加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的相关内容进行.动物实验采用预防性高脂血模型法,在高脂血模型建立的同时予以黑加仑原汁进行干预,连续进行14 d后,测定空腹12 h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观察体重变化.结果黑加仑干预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降低(P<0.05).黑加仑中、高剂量组TG、TC、LDL-C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HDL-C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黑加仑具有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小鼠血脂的功效.

    作者:杨玉平;闫玲;佐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的选择

    人工晶体由初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发展到今天的多焦点人工晶体、ACRYSOF晶体等,一直在不断的改良、变化.选择一种合适的人工晶体对白内障复明手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不同人工晶体的特性、几种较新的人工晶体类型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窦莹;张辉;田蕊;秦秀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制剂工艺中新技术应用进展

    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中药制剂工艺中的7种新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局限性,并列举了在中药制剂工艺中应用的实例,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毛彩霓;何伟;程合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与200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比较

    对比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与2000年版二部中有关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不同,归纳出新增和修改的内容.

    作者:曲建全;魏彦锋;赵长美;穆淑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微波干燥荷花及魔芋胶预处理对其影响的研究

    针对荷花的含水率高,花头、花瓣含水分不均的特性,进行了微波干燥处理试验,并对其干燥工艺参数及魔芋胶预处理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干燥优于热风或真空干燥;佳工艺参数为高热6 min干燥3朵花;适魔芋胶液浓度为0.1%.

    作者:张甫生;阚健全;王雅立;庞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物学活性,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酶,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现对SOD的修饰改造、固定化及功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在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冯优;滕莉;王凤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一种新的饮食补充剂总状升麻提取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从总状升麻的来源,提取物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生物效应及其在妇女保健中的应用综述新的饮食补充剂总状升麻提取物的研究应用进展.

    作者:姜宁;陈执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海普林在皮肤科的应用

    海普林软膏为皮肤科用非处方药品(山东正大博士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其主要成分为酸性黏多糖--肝素钠(相对分子质量4000~15000).肝素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抗过敏和抗补体等药理活性,在角质软化剂和皮肤促透剂的协同作用下,低分子肝素更易透皮吸收,有效地阻止炎症细胞在血管壁的附着,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促进皮肤代谢.海普林软膏可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安全、有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效地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通过查阅文献,现从靶向制剂的分类、靶向机制、作用特点、靶向性评价及几种典型的靶向制剂等方面作一全面客观的综述.

    作者:李学涛;田景振;张玉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乙醇、血清、四氯化碳对肝细胞脂肪变性形态影响的研究

    肝细胞脂肪变性形态学的模型研究,国内外罕有报道,也没有成熟的模型可用.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对与环境因索(饮食,营养状态、食物污染)有关的高脂血清、乙醇、四氯化碳导致肝细胞脂肪性变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经给与乙醇、血清、四氯化碳等各种损伤因子,各模型组的细胞形态与正常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表明它们均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作者:苏宝亮;陈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水性凝胶剂的制备及常用辅料

    论述了水性凝胶剂的制备以及常用的辅料及其使用方法.

    作者:王淑华;林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球结膜转位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

    炎性巩膜坏死是视网膜脱离术后罕见且预后较差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发生眼内炎,终眼球萎缩或剜出眼球内容物[1,2];我们采用球结膜转位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1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小健;朱晓华;唐罗生;姜德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食品与药品杂志

食品与药品杂志

主管: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主办: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