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超
笔者自1997年以来,对52例肠痉挛属脏腑虚寒证型者应用自拟虚寒腹痛汤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组(颠茄、非那根)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一周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记录脏腑虚寒诸症变化,测定两组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尿淀粉酶活性试验,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2例,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其他诸项指标观察,亦有显著性差异,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作者:余继林;王丽华;曾祖平;何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笔者于1993~1998年,运用自拟清肝解毒汤治疗妊娠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84例,并与转移因子治疗的60例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弭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自1994至今,对腰椎横突骨折、单纯下段肋骨骨折的治疗采用腰围外固定15例;单纯上、中段肋骨骨折采用颈袖吊悬吊伤侧上肢进行辅助治疗6例;其中3例同时配合使用叠形胶布粘贴固定.疗效满意,提高了伤员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是常见消化系统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腹胀、腹泻(软便、溏、便、水样便)、便秘(块状便、硬便),粘液便、排便困难,排便后仍有便意等,目前尚难用解剖、生化组织学检查结果解释.国际胃肠病学会将本病归属胃肠功能性疾病,制订罗马标准,近又经胃肠病学专家修订为罗马标准Ⅱ,去年在Gnt杂志公布,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痛型3个亚型.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等证范畴.
作者:赵荣莱;沈慧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清热通腑法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占有一定位置,使用得当常能力挽狂澜,拯救患者性命,笔者学习前人经验也在临床上有所收获.
作者:章伟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急性脑出血是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科自1996年12月~1999年3月运用清热活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玉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一、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李××,女,70岁.患糖尿病九年,1999年8月25日因左下肢无力入院.临床症见:左下肢萎软无力,口干口苦,纳呆小便不畅,少腹膨隆,大便调.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滑.血压16/10kpa,左下肢肌力4级.血糖14.7mmol/L,尿糖(+),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腹部B超示:双肾轻度积水、尿潴留.
作者:柳迎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某一脑动脉血流量突然降低到临界值以下,出现的一组神经功能障碍症候群.其临床表现在24小时以内恢复正常,可反复发作.
作者:张跃青;郭立柱;张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腹部术后常因胃肠道刺激、损伤反应、腹腔感染、电解质失衡等原因而出现腹胀、腹痛、发热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腹部术后病人因手术创伤,伤则血瘀,更有创面所渗之血,亦为瘀血.瘀血阻络,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本文总结我院1999年186例腹部手术前后病人的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并对其中术后应用丹参的病人进行分析,以探讨腹部术后并发症与中医血瘀症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俊;郑学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糖尿病性多发性末梢神经病是临床常见病,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在治疗中观察评价其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改变,旨在为临床寻求一种经济、方便,既有理论根据又有疗效的理想药物.
作者:张俊荣;万云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mypathyDCM)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病因不明的重症心脏病,除心脏移植外,目前尚无彻底治疗办法,我国年发病率为5~10/10万.目前我国DCM患者的治疗主要靠抗心衰药物来维持短暂生命,预后甚差,此病相当于祖国医学中心悸、胸痹、喘证、虚劳等病症范畴,主要病证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甚则喘憋不得卧,周身浮肿,形寒肢冷,脉结代等症.
作者:柳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香薷为传统的辛温解表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的功效.1995版药典收载的香薷原植物为荠苧属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据国内商品调查,香薷原植物为石香薷及其变种江西香薷.本文结合香薷功用设计实验,比较了江香薷(原植物为江西香薷)和青香薷(原植物为石香薷)挥发油药效及抑菌作用强弱.
作者:龚慕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水肿是急慢性肾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之一,是肾病型水肿期治疗上的首要关键.
作者:侯嵘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为38例外科重症病人术后应用川芎嗪注射液的研究.本组38例病人分别在注射川芎嗪前,注射川芎嗪后2个小时和注射川芎嗪12个小时后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表明用川芎嗪2个小时后,病人发生较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这对临床上的高危的外科病人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曾侃;梁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直肠滴注法属于直肠给药法之一,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采用,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在近20年来,从农村卫生院到省市中医院都在普遍应用,并有部分研究获得了省市级科研资助[1]及成果奖[2].直肠滴注法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只奇葩,具有浓郁的中医特色,它包括栓剂塞入法、气雾剂/喷剂、保留灌肠法及直肠滴注法等.前三者由于给药量小或时间短等,其治疗疾病大多局限于肛肠疾患,或盆腔及下腹部疾患.而直肠滴注法所治疗的疾病则涵盖了内妇儿外等多系统、多学科的病症.
作者:王莒生;陈嘉兴;张秦;王和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一、一般资料本组23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小24岁,大37岁,其中24岁≤30岁18例,>30岁5例;停经12周前发病14例,12周后发病9例;初次妊娠14例,流产1~2次6例,3次以上为3例.妊娠后不同程度阴道出血,伴有腹痛下坠感,腰酸等症状,尿妊娠试验为阳性.临床自发病之日起到就诊时间一般以2~5天为多.
作者:耿嘉玮;佟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马某,男,9岁.5天前因过食瓜果、冷饮而致腹泻日10余次.就诊于某医院急症,诊为急性肠炎、脱水、电解质紊乱.予液体疗法、抗菌止泻剂.两日后,泄泻止.但患儿不思饮食,干呕呃逆,胃胀满不舒,小腹不适,大便三日未行,于1999年仲夏求余诊治.察舌深红,苔黄腻,脉弦滑.乃止泻太过,肠胃积滞未清,湿热留连,中焦气滞之证.治宜清热利湿,行气导滞.方用小陷胸汤胸汤加味:全瓜蒌30g,黄连10g、半夏6g、莱菔子15g、焦三仙30g,三剂.日一剂,煎煮两次,合为一处,分两次服下.翌日晨,患儿父母惊呼而来至余处,谓药后大便四、五次,酱褐色,恶臭.余日,此为病愈之兆,虽泻无妨.继服后2剂方能痊愈.两日后,患儿父母前来告之病已愈.
作者:王维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以及精神、应激、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胃肠动力学理论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发展,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研讨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肝健脾法,自拟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春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2型糖尿病在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往往伴有脂肪代谢紊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本组通过对二甲双胍与消糖方的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益气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作者:王慧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例1、赵某某,男,62岁,因右半身不遂1天于1998年6月10日入院.素有咳喘史10年,下壁心梗史6年.查体:血压18/11kPa,心率80次/分,双肺干鸣音,右上下肢肌力3级,右巴氏征(+).血糖、血脂正常.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梗塞灶,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梗塞灶.
作者:李长聪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