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九香丹注射液对腹部术后血瘀症治疗的初步研究

吴俊;郑学智

关键词:三九香丹注射液, 腹部术后, 血瘀症
摘要:腹部术后常因胃肠道刺激、损伤反应、腹腔感染、电解质失衡等原因而出现腹胀、腹痛、发热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腹部术后病人因手术创伤,伤则血瘀,更有创面所渗之血,亦为瘀血.瘀血阻络,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本文总结我院1999年186例腹部手术前后病人的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并对其中术后应用丹参的病人进行分析,以探讨腹部术后并发症与中医血瘀症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80例肾性水肿的治疗体会

    水肿是急慢性肾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之一,是肾病型水肿期治疗上的首要关键.

    作者:侯嵘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热毒净治疗流感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流感病毒又是引起该病的重要病原体.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且发病急,病情较重,在婴幼儿或体弱儿中易并发肺炎,严重者导致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杨春霞;阎田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徐凤纳甲法的实验研究--相合两日同一开穴时辰电针的效应差异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研究从其合理内核-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系列指标为观察指标,按照徐凤纳甲法的10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相合两日同一开穴时辰电针的效应差异.

    作者:李磊;王静;刘世敏;任璐蓓;舒勤;周敏明;李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黄芪甲甙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黄芪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等功效.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皂甙、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其中黄芪甲甙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降压、镇痛、镇静等作用,对免疫器官也有影响.因此对黄芪药材及含黄芪(君药)的中成药的质量评价均以黄芪甲甙作为评价的指标,且文献报道较多.在新药中以黄芪为君药测定其甲甙含量也有多种已被收入新药质量标准中.为科学评价黄芪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现对近年来黄芪甲甙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李江;李颖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厌食症86例

    厌食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症状,笔者选用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厌食症86例,并以口服枳术丸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梦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清肝解毒汤治疗妊娠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84例

    笔者于1993~1998年,运用自拟清肝解毒汤治疗妊娠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84例,并与转移因子治疗的60例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弭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126例临床观察

    急性脑出血是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科自1996年12月~1999年3月运用清热活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玉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表里双解退热汤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80例

    笔者针对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高热特点,自拟表里双解退热汤随症加减治疗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安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十味消疡汤治胃十二指肠溃疡28例疗效观察

    在临床上笔者自拟十味消疡汤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收效显著,现将28例病人的治疗情况简介如下.

    作者:刘德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运用温阳益气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体会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mypathyDCM)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病因不明的重症心脏病,除心脏移植外,目前尚无彻底治疗办法,我国年发病率为5~10/10万.目前我国DCM患者的治疗主要靠抗心衰药物来维持短暂生命,预后甚差,此病相当于祖国医学中心悸、胸痹、喘证、虚劳等病症范畴,主要病证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甚则喘憋不得卧,周身浮肿,形寒肢冷,脉结代等症.

    作者:柳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山萸肉临床应用一得

    例1、赵某某,男,62岁,因右半身不遂1天于1998年6月10日入院.素有咳喘史10年,下壁心梗史6年.查体:血压18/11kPa,心率80次/分,双肺干鸣音,右上下肢肌力3级,右巴氏征(+).血糖、血脂正常.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梗塞灶,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梗塞灶.

    作者:李长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以及精神、应激、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胃肠动力学理论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发展,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研讨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肝健脾法,自拟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春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川芎嗪对外科重症病人的中医应用与时相

    本文为38例外科重症病人术后应用川芎嗪注射液的研究.本组38例病人分别在注射川芎嗪前,注射川芎嗪后2个小时和注射川芎嗪12个小时后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表明用川芎嗪2个小时后,病人发生较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这对临床上的高危的外科病人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曾侃;梁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讨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是常见消化系统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腹胀、腹泻(软便、溏、便、水样便)、便秘(块状便、硬便),粘液便、排便困难,排便后仍有便意等,目前尚难用解剖、生化组织学检查结果解释.国际胃肠病学会将本病归属胃肠功能性疾病,制订罗马标准,近又经胃肠病学专家修订为罗马标准Ⅱ,去年在Gnt杂志公布,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痛型3个亚型.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等证范畴.

    作者:赵荣莱;沈慧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卡连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我们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机制,开展了卡连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卡连素是以我所研制出并经证实了临床效果的卡介苗制剂为基础[1、2],结合中成药香连片而成的一种口服胶囊,从1998年以来,我们对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卡连素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李焕然;林恩尧;左诗桓;王继贤;卿照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某一脑动脉血流量突然降低到临界值以下,出现的一组神经功能障碍症候群.其临床表现在24小时以内恢复正常,可反复发作.

    作者:张跃青;郭立柱;张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腰椎横突骨折及单纯肋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自1994至今,对腰椎横突骨折、单纯下段肋骨骨折的治疗采用腰围外固定15例;单纯上、中段肋骨骨折采用颈袖吊悬吊伤侧上肢进行辅助治疗6例;其中3例同时配合使用叠形胶布粘贴固定.疗效满意,提高了伤员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2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在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往往伴有脂肪代谢紊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本组通过对二甲双胍与消糖方的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益气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作者:王慧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自拟虚寒腹痛汤治疗小儿肠痉挛52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7年以来,对52例肠痉挛属脏腑虚寒证型者应用自拟虚寒腹痛汤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组(颠茄、非那根)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一周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记录脏腑虚寒诸症变化,测定两组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尿淀粉酶活性试验,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2例,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其他诸项指标观察,亦有显著性差异,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作者:余继林;王丽华;曾祖平;何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醒脾运脾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79例

    糖尿病胃轻瘫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血糖控制不满意和微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的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但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一组综合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也日益增多,1996~1999年,笔者应用醒脾运脾法治疗本病79例,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赵焕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