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汶川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回顾与思考——在全军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研讨会上的讲话

张雁灵

关键词:汶川, 抗震救灾, 卫勤保障, 经济社会发展, 重大灾难, 中央军委, 中华民族, 特大地震, 各族人民, 救灾工作, 国务院, 党中央, 灾区, 损失, 胜利, 生命, 山河, 领导, 建设, 斗争
摘要: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造成巨大损失,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罕见灾难,也是人类的一次重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汶川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回顾与思考——在全军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研讨会上的讲话

    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造成巨大损失,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罕见灾难,也是人类的一次重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营利性医院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本文分析了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为政府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管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

    作者:姜福康;杨栎;高录涛;屠玉玲;窦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联勤体制下疗养院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联勤以来,本疗养院针对人才引进难、保留培养难、流失控制难等问题,着力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个个成才成事作为目标取向,借鉴外军职业生涯培养方法,推出定向培养计划,实现学科技术跨越式发展和人才团队效益大化.

    作者:陈中岳;张卫兵;陶颖;蔡建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军队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探讨

    以军队某综合医院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实践为基础,在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和综合分析军队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军队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军队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的3个主要特征,并根据相应特征提出了军队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的3个基本原则,以及在实践中需要突出把握的4个关键环节,为构建有我军特色的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模式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中立;吉保民;邹志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加强HIS系统间信息集成 提高收费准确率

    本文通过对门诊收费流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由于信息系统间信息共享,交换带来的影响收费的问题.通过医院物价管理系统信息与医师工作站(管理系统)信息间的集成,加强信息系统间信息共享、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减少收费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医院收费准确率.

    作者:刘月辉;关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联勤体制下特勤疗养技术建设

    为适应联勤后保障体制、模式的变化,运用一体化保障理念,实行资源、人才统一调配,重点科室整合强化、人才技术充分发挥、特色学科协同配合等技术建设模式,为保持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陈赛铮;张卫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体检中心质量管理初探

    为加强体检中心的质量管理,通过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评价和质量反馈制度,加强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做法,以确保体检活动的服务对象获得良好的体检服务.

    作者:楼慧萍;魏凡;曹卫华;牛学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数字化医院门诊就医流程管理模式

    本文主要阐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患者门诊就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方法为IC卡使用,电子预约叫号系统,影像报告集中打印,检验条码扫描,PACS系统,系统集成、病历电子化、以脏器解剖部位安排门诊布局等.探讨数字化医院门诊就医流程管理模式.

    作者:王炳胜;王景明;张秀丽;李永申;张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实践与启示

    本文根据抗震救灾的实践,总结了抗震抗灾卫勤保障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提高卫勤保障应变能力、卫勤保障联合行动能力及卫勤力量专业化保障能力的几点做法,为提高我军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提供借鉴.

    作者:张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节约型手术室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室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仪器及器材的大量使用,对手术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好日益增多的各种仪器及用品,管理好出入手术室的人、物和信息,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是现代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宁慧杰;欧崇阳;徐鹏;何星颖;王亚华;石学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地震后送伤员救治管理实践与体会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伤员转运至全国各地救治,给各大医院的应急保障能力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结合具体实践,从组织体系、救治实施两个方面展开,对地震后送伤员救治的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在救治组织上,完善的应急预案,坚强的集体领导,是整个救治工作迅速展开、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救治实施上,科学的救治方案,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是救治工作取得成效,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永昌;杨国斌;汪春晖;干振华;王与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成效在抗震救灾实践中的检验

    本文总结了通过强化机动卫勤分队训练,使其在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的组织指挥能力、应急保障能力、自我保障能力、一专多能训练和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并提出了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的对策.

    作者:白晓忠;马艳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下军队医院发展探索

    针对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讨了作为军队医院作好新农合工作的举措:建立扎实有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内涵建设适应市场需求.

    作者:周国和;阳林俊;胡正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目标管理在分层次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系统管理方法,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强调自我评价[1].本院将目标管理的方法应用到临床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卢彩霞;郑芹;叶志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维和医疗分队与机动卫勤分队训练相结合的思考

    作者提出将维和医疗分队训练与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训练组织要统筹安排;训练内容要增加维和相关内容及非战争行动的内容;训练评估要和联合国的标准和考评方式相协调.

    作者:刘成刚;曲延峰;李海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探讨

    军队医院精简整编后,军队医学图书馆和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人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笔者结合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工作实际,探讨了查新站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迫切性、相关途径和注意事项,认为查新站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主要在查新方,以后应逐步扩展到委托方;科技查新是医疗卫生单位大家的事,需要共同关注,齐心协力才能办好.

    作者:徐旭东;谈洪波;盛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基于预算的医院资产管理软件开发和应用

    实物资产管理主要是对医院实物资产的日常运营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注重资产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全军统一配发的<军队财务资产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软件已经在本院运行多年.前两个系统主要是从财务核算的角度,在金额和折旧等方面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核算;后两个系统具备了部分医疗资产管理的内容,但管理范围较局限,医院中的战备物资、地产建筑物、日常办公设备等领域未能纳入管理范围.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本院开发的<医院实物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作者:陈巨涛;聂岁峰;李志超;白进忠;韦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震区医院早期救治伤员的实践与体会

    震区医院在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展开伤员救治工作,克服交通通讯中断、人员物资有限等困难,迅速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和急救医疗流程,圆满完成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任务.通过总结卫勤组织指挥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为军队医院执行非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肖庆;王普杰;侯军;李平;孙守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某军区卫生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军区卫生工作绩效评体系实施方法和应用成效,重点阐述了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

    作者:樊小玲;韩海建;张杰;武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没有科研档案就谈不上完美的科学研究,科研档案是可靠的情报源和信息源之一.科研是通过继承前人科学研究的成果,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利用档案资料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医院科研挡案管理水平和质量,分析了医院档案的建设、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作者:解志杰;卢山;黄国琼;何凤慈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