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志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我院消化科收治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吗丁啉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原则予以加减,2组均治疗4周.进行综合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情况.结果 在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5,P<0.05);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有28例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有2例症状轻微未影响治疗观察,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3,P<0.05);在远期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36.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9,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与西药相比有明显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分析贝杏止咳糖浆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杏止咳糖浆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X线检查正常时间),炎性因子(IL-10、hs-CRP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无湿啰音时间、X线异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贝杏止咳糖浆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肖传;汪汉斌;刘云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糖耐量异常(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属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目前IGT人群数目较多,在儿童群体中,肥胖儿童糖耐量异常占比高.近年来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儿童糖耐量异常(小儿脾瘅)发病率亦随之上升.引起小儿脾瘅的原因虽多,但内热则贯穿其始终,该阶段是进展为消渴的过渡期,具有可逆性,兹就近年来对小儿脾瘅的研究,从理法方药对其进行总结.
作者:李海馨;曹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健脾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2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清除率78.05%(32/41)高于对照组53.85%(2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有效清除Hp,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李林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均为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2组瘙痒消失时间、皮损消失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主要为解热、解痉、抗变态反应、抗炎、抗脂质过氧化等,其可显著提高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董春桃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和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0.1~0.3 g,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并辅以相关穴位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和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A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IFN-γ、IL-12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法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王利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护理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量、心电图ST段下降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患者明显较对照组多(P<0.05);入院时2组SAS及SDS量表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用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其负面心理,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璇;孔明茹;王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保守治疗45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2组,A组22例应用西药治疗,B组23例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2~3个月进行症状、肠镜分析,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西医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药物医治放射性肠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易于操作、安全,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利伟;王松耀;李永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研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采用全身麻醉后实施手术的74例老年患者分成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并分别给予西药治疗、西药+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MMSE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给予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西药+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的方式实施治疗,继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郭有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生化汤加减配合针刺对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6年1月—2017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生化汤组,空白组;以上3组分别在后一天服药后给予生化汤加减并针刺治疗,生化汤加减口服,不做其他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受孕物排出时间、完全流产率、出血时间、出血量方面优于其他2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以上观察指标中空白组较其他2组疗效较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化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加快受孕物排出,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晴;宁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失眠症的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给予右佐匹克隆片、艾司唑仑片等应用,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14天后分别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结束14天后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59%,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治疗失眠症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刘要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醒窍通督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及对神经、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脑性瘫痪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醒窍通督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神经、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的盖什尔神经发育评定量表(Gesel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和精细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FM)评分及小血流速度(Vmin)、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相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总有效率、Gesell、GMFM、FMFM评分及Vmean、Vmax、Vm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窍通督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有效率更高,且对神经、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改善显著,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王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入组后2组根据病情及基础病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调脂、降糖、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抗感染扩容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以神经功能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相当(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柴秀芳;李峰;韩雪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辨证应用竹叶石膏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辨证使用竹叶石膏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冒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演化及愈后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规范降糖治疗基础上使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后,感冒痊愈50例,好转8例,另有2例无效.结论 竹叶石膏汤在2型糖尿病合并感冒的临床治疗中总有效率达到96.6%.
作者:冯黄珂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火针联合伊曲康唑胶囊及联苯苄唑乳膏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42例予以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苯卞唑凝胶外搽及火针治疗(每周/次);B组42例仅予以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及联苯卞唑凝胶外搽;C组42例仅予以火针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别评价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47.6%、54.7%,A组与B组、A组与C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火针疗法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真菌药或单纯火针疗法.
作者:何翠英;眭道顺;肖卫棉;冯娇娜;余群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试析针灸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对患侧下肢功能恢复影响.方法 从2014年12月—2017年0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中抽选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施以基础治疗与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增行针灸治疗,对比2组病例患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28.30±4.50)分、(79.00±10.20)分]均高于对照组[(24.60±2.90)分、(68.20±8.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疗法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促进患侧下肢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的作用,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赵丹;吴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脑得生丸联合降压药治疗瘀血阻滞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80例瘀血阻滞型高血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口服,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脑得生丸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中眩晕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中眩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得生丸联合降压药治疗瘀血阻滞型高血压眩晕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郑水立;肖雨;王志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难治性高血压是目前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治疗难点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人群的逐渐增加以及心血管病和慢性肾脏病等发病率的增高,难治性高血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中,以西医学药物降压为基础,结合祖国传统医学针刺治疗,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有较好的稳定效果.现报道如下,望同道斧正.
作者:刘艳平;闫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保胎治疗对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中医保胎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保胎治疗的7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西医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接受中医保胎治疗,对比2组保胎成功率,对保胎成功继续妊娠者进行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保胎成功继续妊娠患者比例(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随访发现观察组(3.33%)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3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保胎治疗对提高保胎成功率保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继续妊娠意义重大,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结局,临床价值突出.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卫爱武教授从医二十余年,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丰富,对中医治疗本病有着自己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临床上往往取得显著疗效.文章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常见证型及卫爱武教授组方用药治疗本病之经验做以总结分析,以飧读者.
作者:焦晨蒙;卫爱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