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云敏;燕海军;林村河
为提高疗养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疗养院专业技术发展,我院与体系医院率先在全军医院与疗养院间开展了双向转诊工作试点.从试行过程看,院际双方与患者均比较满意,达到了双向转诊的初衷.为顺畅工作开展,本文仅就所应关注的问题发表意见.
作者:刘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健康知识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无记名问卷的形式,对驻闽1 012名参加海训的陆军、海军和特种兵官兵的健康教育需求、卫生知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官兵健康教育需求比较迫切,新兵和老兵卫生知识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01),不同军兵种之间卫生知识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常识,提高全体指战员的健康意识.特别是对新入伍战士要加强生活常识、生理与心理卫生、传染病防治、营养与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使新战士从入伍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作者:王晓霞;阎成美;翁庐英;李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趋势,针对军队医院的现状,提出借鉴企业运作机制的方式,通过抓大放小,合理配置军队医院;开源节流,优化医院资本运营;突出重点,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内涵发展,促进医院内部活力;开创特色,筑就医院核心竞争力等措施,促进军队医院的发展.
作者:陈大军;赵育新;王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工作的深入,医院要从贴近作战对象、贴近作战环境、贴近作战方式出发,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工作,在训练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预案、提高军事素质、开展专业技术岗位练兵、探索研究卫勤保障的重难点问题,立足自我,加快卫勤力量的建设,才能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担负的卫勤保障任务.
作者:范颂杰;刘丙龙;徐祖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探讨联勤医院的保障特点,扎实做好为部队服务工作,经过几年实践总结,必须强化联勤意识,坚持姓军为兵的服务方向,树立联勤就是大服务的思想;完善为兵服务措施,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需,高质量做好为部队服务工作;深化院内优质服务,拓宽院外服务渠道,增强为部队服务的能力;狠抓内涵建设,不断创新为部队服务的硬环境.
作者:田辉荣;谢培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文章针对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力量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索,主要从系统设计、功能实现以及系统特点方面加以阐述.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内容.系统功能包括卫勤组织指挥、卫勤医疗管理、卫勤物资管理等.其中,卫勤组织指挥功能主要由人员管理、文书编辑、参谋作业、可视化通讯等子系统组成;卫勤医疗功能主要由单兵医疗、分类后送、医学影像、远程医疗、统计上报等子系统组成;卫勤物资管理主要由卫勤装备管理、卫勤耗材管理、医疗物资管理等子系统组成.在文章末尾对本系统的特点加以简要说明.
作者:张鸿雁;时利民;吴复元;刘永强;李乃义;仇元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院校教育形势的发展,医科院校的科研医疗仪器设备建设得到很大发展,使高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对临床教学、医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介绍第二军医大学科研医疗设备建设的总体状况,总结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探讨加强高校没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作者:傅雷;张玉霞;许金廉;陈新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计量作为医学研究和医疗质量控制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证,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计量工作需要,加强医学计量监督管理,应重视对计量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对医学计量工作的认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并就医学计量工作的特点,探讨和把握医学计量管理的特殊规律,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促进教医研工作不断提高.
作者:许金廉;傅雷;郭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专科医师培养作为中观层次的系统管理教育模式研究,在相关教育过程、教育结构和教育方法的规划设计中,应以继续职业发展的国际标准确立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为导向,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养策略、管理程序和效果评价,并制定包括认证评审、对象和内容、依据和原则、组织领导和工作程序在内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全国医师行业协会认证评审实施方案.
作者:谢宗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结合远离军队医疗机构人员门急诊社会化保障的实践,提出以下思考:①社会化保障实质是运行机制的变革,必须改变管理思路,按市场法则运作.②必须制定制度法规,健全调控约束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按章办事.③要签定一个规范的协议,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督体系,加强经费管理.④实行社会化保障不能削弱自身保障功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综合提高保障能力.
作者:王倩云;熊林平;岳增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从2004年开始,我军疗养院系统逐步实现三军联勤保障.联勤是必要的,而联勤疗养体制是一个逐步健全发展的实践过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细心谋划、反复思考、科学论证,提出新的改革思路和新的疗养模式构想,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作者:桑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结合演习卫勤保障实践,总结联合战役演习卫勤保障的特点,一是未来联合作战对卫勤保障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伤员的救护和后送难度增大;三是卫勤保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复杂.针对现场救治技术要求、伤员后送问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等提出了见解,并就建立伤员救治与后送网络、加强卫勤保障队伍建设及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提出建议.
作者:鲁云敏;燕海军;林村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完善研究生监控和评估制度,构建军队医学科研型硕士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依据国家、军队及我校对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运用教育评价学、运筹学、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挑选105名在校科研型硕士研究生,进行实测分析.结果和结论:该指标体系科学实用,可用于考评研究生符合培养目标的程度,为军队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评估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具体化、正规化,提供了手段和方法,确保研究生素质全面、平衡地发展,兼顾特长,以顺应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者:徐燕茹;陈前方;扈长茂;贺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临床医学院医学实习生在读完大学3年基础医学后就进入临床实习,在医院实习时间为2年,因此这些学生的管理是医院教学管理人员的重点.实习生多分散在各科室内,活动也相对较自由;另外实习结束时将面临毕业分配,因此实习生具有某些特殊的心理[1].如何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更好地指导和管理这些学生,提高医学实习生综合素质是医院教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报道对在医院实习的医学生进行卡特尔16种个性测试,并运用统计中的聚类分析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周全;姚定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科学准确地考评临床医师工作绩效,为临床专业技术干部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专家咨询结合信息熵值分析法,建立临床医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结果和结论:成功构建临床医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针对临床医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确定及评价的风险等问题,运用信息熵值分析法做了分析.为医学人才评价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作者:滕光生;黄朝晖;徐德忠;鱼敏;刘鉴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组织反恐医学救援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依据反恐怖袭击医学救援的特点,在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着重构建及阐述了反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机制.结果及结论:构建反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机制,包括:立法保障机制、预报预警机制、预先准备机制、应急联动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救援保障机制.论述加强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组建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并组织反恐演习,搞好各种反恐物资的准备,保证反恐药品器材需求等方面的反恐行动对策.
作者:丁群;扈长茂;姜成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我国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我国华东地区调查了2 100名军队人员.数据分析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包.结果:干部两周患病率、半年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战士(X2两周=28.96,P<0.01,x2慢性=59.11,P<0.01).门诊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团卫生队、营卫生所各占48.19%、19.76%.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驻军医院,占住院总人数的60.23%.结论:建议应在做好军队人员日常防病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军队人员的健康教育;卫生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基层部队卫生资源的投入及卫生服务保障的力度,以更好地满足基层军队人员的卫生服务需要.
作者:高宏伟;张宏伟;徐荷;张罗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历是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依据,是医学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的第一手资料;一旦产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病历又是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断医务人员过错和医疗活动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证据.
作者:赵育新;洪求兵;杜进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延用事业单位用人模式.去年SARS疫情中表现的医院管理状况,揭示了医院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深层次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激活人力资本留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嵇芸;陆龙;黄少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与体会,分别阐述了军队医院加强机动卫勤力量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处置突发事件和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机动卫勤力量建设的主要任务,应根据军事斗争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适时在组织、制度、装备、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赋予新的更有针对性的内容;以及抓好机动卫勤力量建设,需要把握好现实状况与未来需要、适应市场与确保战场、日常工作与卫勤训练、全面建设与战备建设等几个问题.
作者:时利民;吴复元;郭廷凯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