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边责任模式护理在老年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张艳芳

关键词:床边责任模式, 老年, 心血管内科, 护理
摘要:目的 探析床边责任模式护理在老年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施行床边责任模式.比较两组病情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患者护理前后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病情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0.7)、(5.4±1.2)d,均短于对照组(2.7±0.8)、(6.6±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计划、疾病基本常识、用药相关事项、饮食与活动安排、治疗与预后情况的认知度分别为80.9%、83.3%、90.5%、95.2%、88.1%,均高于对照组的61.0%、63.1%、65.8%、70.7%、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2.2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床边责任模式护理在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及对疾病认知的提高,避免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高,应用价值大.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析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急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并且研究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诊治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0.3g阿奇霉素注入0.5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输液,1次/d,连续治疗3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1.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67%)高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诊治的同时,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效果显著,不良发应相对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毛建娜;王云溪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本院眼科就诊的108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1~2滴/次,4次/d;观察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1~2滴/次,4次/d.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及安全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42±0.21)、(1.26±0.60)、(1.31 ±0.62)(1.38±0.47)、(1.32±0.58)、(1.72±0.42)分],治疗后观察组异物感、畏光、瘙痒、黏性分泌、结膜水肿、充血评分[(0.12±0.01)、(0.21±0.05)、(0.28 ±0.07)、(0.16±0.02)、(0.27±0.12)、(0.32±0.02)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效果显著,可缓解瘙痒、水肿等症状,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茹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时肝素抗凝血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自愿受试的生化检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血6ml,注入真空肝素抗凝血浆试管作为血浆组、注入真空普通试管作为血清组,分别行生化分析.测定对比两组K+、CK-MB、Na+、CK、CI-、LPS、CO2、LDH、GLU、CR等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血浆组K+、CO2、LDH、Na+、GLU水平分比为(3.81±0.33)、(22.87±2.86) mmol/L、(165.4±35.27) U/L、(137.76±3.33)、(5.28±1.35) mmol/L,与血清组的(4.08±0.34)、(24.30±2.51) mmol/L、(178.5±28.73) U/L、(135.92±3.21)、(4.67±1.31)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组LPS、CI-、CK-MB、CR、CK分别为(96.34±29.19) U/L、(102.00±2.59) mmol/L、(14.02±4.84)U/L、(57.49±7.30) μmol/L、(150.81±41.70) U/L,与血清组的(96.21±29.30)U/L、(101.91±2.50) mmol/L、(14.09±4.83) U/L、(57.48±7.31) μmol/L、(150.71±41.81)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检验主要标本目前仍为静脉血清,但因各种因素均可对标本产生影响,故检测的数据并非均可作为临床诊断疾病参考的准确依据,取肝素抗凝血浆应用,可使检验过程时效性、准确性提高,在生化检测中,此技术具有较高可行性,需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

    作者:李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院校合作对高职护生适应临床实习的影响

    目的 提高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适应能力.方法 以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012级普通专科护理3个班181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90人和对照组91人,实验组在实习前2周由院校紧密合作,严格制定培训计划,从法规制度、护士礼仪、沟通技巧、理论、实践、案例、职业防护等全方位进行培训及考核;对照组常规由学校组织的实习前2周集中训练护理技能操作及考核.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良好的医德医风实验组96.67%,对照组8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结协作精神实验组97.78%,对照组7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的护患沟通实验组87.78%,对照组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性思维能力实验组83.33%,对照组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技能操作实验组93.33%,对照组8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生在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适应临床实习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院校合作系统培训可提高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适应能力.

    作者:郑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采用疼痛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计量资料以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依次为(138.02±11.30) min、(669.50±14.07)ml、(11.70± 1.38)d,对照组依次为(153.78±9.47) min、(719.60±4.50)ml、(13.31±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为(2.02±0.59)分,低于对照组的(2.29±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长安;李军;袁文旗;周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尿AD7c-NTP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起病隐匿,病程呈不可逆进展,潜伏期较长,从出现症状至确诊一般需要3年左右时间.目前药物治疗只能延缓病程,因此探寻适于AD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生物学标志物势在必行.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可作为AD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本文就AD7c-NTP对AD早期诊断的价值综述如下.

    作者:郭丽娟;段林;陈卫银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鼻腔硅胶片夹层法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鼻腔硅胶片夹层法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行全身麻醉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A(n =30)、B组(n=34),A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B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用硅胶片固定鼻中隔,鼻腔不填塞.术后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4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切口愈合好,术后随访1年,患者均无明显鼻塞、头痛等症状,两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血肿,清理鼻中隔内积血后以少量油纱条填塞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及外鼻畸形等并发症.B组患者术后鼻塞及鼻胀闷感、头痛、吞咽困难、咽痛、睡眠质量评分[(1.65±0.85)、(1.18±0.80)、(0.91±0.62)、(0.68±0.12)、(1.68±0.73)分]均低于A组[(4.30±1.02)、(3.57±1.01)、(4.01±0.87)、(1.37±0.77)、(3.43±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硅胶片夹层法较填塞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舒适度.

    作者:林晓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门诊药房药物咨询服务对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了解本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门诊实行用药咨询服务前后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并记录患者用药咨询的内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对用药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用法用量(41例,34.17%)、药物不良反应(25例,20.83%)、药物适应证(20例,16.67%)、药物相互作用(18例,15.00%)和药物保存(16例,13.33%);观察组研究对象服务流程(4.05±0.25分)、服务态度(4.43±.0.31分)以及沟通技巧(4.17±0.27分)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89±0.41)、(3.49±0.51)、(3.01±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门诊药房药物咨询工作对于提高临床药学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满足患者药品相关信息的了解,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 分析丙戊酸与拉莫三嗪联合应用于癫痫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8月间本院共纳入132例癫痫患者进行入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常规丙戊酸治疗,(20~30)mg/(kg·d),2次/d,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66例,给予丙戊酸和拉莫三嗪(初始计量为每次25 mg,1次/d,随后每一周增加25 mg,连续增加剂量4周,共治疗6个月)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为75.7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分别为(5.34±1.22)、(3.44±0.95)次,对照组分别为(3.88±1.04)、(1.95±0.81)次,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为24.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莫三嗪和丙戊酸联合应用于癫痫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陈江波;徐海芳;王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动机性访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外科就诊的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用自行设计问卷就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行为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饮酒、吸烟人数比较,对照组分别为19例、7例和18例、5例,干预组分别为12例、2例和10例、3例,干预组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对照组分别为(63.73±3.17)、(75.32±2.58)分;干预组分别为(76.27±3.59)、(89.32±3.2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行为依从性得分比较,对照组(23.03 ±0.17)、(32.45 ±1.21)分,干预组分别为(29.31±1.25)、(36.49±1.15)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王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方法 在本院待产分娩单胎的188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4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妇个性特征、身体健康状态及心理状态等评估情况,给予综合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初产妇心理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及产后7d、产后42 d随访调查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Herth评分总分及其他分项得分[(32.29±3.02)、(10.79±1.81)、(11.01±1.22)、(10.84±1.33)分]明显低于干预组[(35.84±4.07)、(12.87±1.69)、(13.88±2.47)、(13.21±2.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产后6周内发生抑郁症4例(4.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抑郁症18例(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3,P<0.05).2组产妇产后7及42 d回访EPDS评分[(8.95±2.67)、(8.46±2.31)分与(5.34±1.76)、(4.92±1.0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初产妇心理应激水平,降低产后抑郁的患病率,有利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促进产妇产后健康状况的快速恢复,是对产妇、家庭、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治疗方式.

    作者:屈晓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综合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1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87例.B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通心络胶囊.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及MCP-1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其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显著高于B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TNF-α、MCP-1水平分别为(14.9±5.1)ng/L、(10.2±3.4) pg/L、(17.5±4.4)ng/L、(14.3±3.8) p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8±3.8)ng/L、(18.4±2.9) pg/L、(20.9±3.8)ng/L、(18.5±2.8) 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TNF-α、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与B组TC、TG、LDL-C水平分别为(4.5±0.5)、(1.3±0.2)、(2.1±0.4)、(5.0±0.5)、(1.6±0.3)、(2.6±0.3) m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6±0.8)、(1.8±0.8)、(2.7±0.7)、(5.5±0.9)、(1.8±0.7)、(2.6±0.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予以综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病情转归,对改善患者炎性反应、调节血脂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早期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脱-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讨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早期诊断中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HCC患者42例作为HCC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其他肿瘤患者38例作为其他肿瘤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肝脏疾病(非HCC)患者40例作为肝病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DCP及AFP含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C组、其他肿瘤组、肝病组、对照组AFP及DCP浓度分别为(793.12 ±682.28)、(653.28±457.26)、(9.68±8.24)、(11.14±6.58)、(8.82±7.82)、(9.12±5.83)、(4.15±3.01)、(3.82±2.03) ng/ml,HCC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他肿瘤组及肝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定界值为AFP >20ng/ml时,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71.43%、83.26%;HCC定界值为DCP> 12 ng/ml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1.18%、73.82%,二者联合时分别为87.68%、81.01%;均高于二者单独使用.HCC病灶大小与DCP浓度存在正相关关联(r =0.664).结论 DCP可有效对HCC进行诊断,联合AFP效果更佳.

    作者:姜月红;孙丽芳;冯恩航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三维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8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2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其颈动脉行三维彩超检查,测量其血管的管径大小、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观察血管的斑块情况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例组的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值为(78.32±14.38)cm/s、舒张末流速(end-diastolic volume,EDV)值为(22.17±4.48) cm/s和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内径值为(6.83±0.64) 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33±11.26)、(26.36-±5.17) cm/s、(6.06 ±0.5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颈动脉异常率为23.21%(65/2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5% (4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1,P<0.05).三维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87.86%;特异度为66.15%.结论 采用三维彩超能有效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其灵敏度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成耀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家庭分药盒对出院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分药盒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一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家庭分药盒的形式指导患者院外用药,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生活质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分别为(2.21±0.68)次/周、(3.15±0.89) min,均少于对照组的(3.60±0.56)次/周、(4.69±1.0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个月后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提高率分别为97.5%、95.0%,高于对照组的80.0%、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家庭分药盒能够提高出院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院外生活质量.

    作者:勇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对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比较各年份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类型构成变化情况,围产儿死因及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类型构成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4年如皋市共有围产儿死亡26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3.56‰,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90%,低于2009年的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类型中死胎166例(63.60%)、死产12例(4.60%)、早期新生儿死亡83例(31.80%),死胎、死产死亡率及构成逐年下降,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不稳定,2014年有抬头趋势.死胎死产前3位死因依次为胎儿畸形(37.08%)、脐带因素(28.09%)、原因不明(18.54%).早期新生儿死亡前3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31.33%)、畸形(26.51%)、早产(15.66%).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提升,有望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不同级别的医院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作者:张小燕;丁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免疫学变化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改变.方法 选择2011-2014年本院收治的PSS患者86例,依据患者是否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61例:单纯PSS.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免疫学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累及周围神经的比例为29.1% (25/86).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为(31.91±7.73)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26±5.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6,P<0.05).观察组患者为20.0% (5/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患者有一定比例累及周围神经,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及SSA、SSB双阳性比例增高.

    作者:易兴无;张平平;周楠;樊红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心理干预对腹部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酱外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人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SBP、DBP、HR,观察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等相关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BP、DBP、HR变化不明显,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6、3.066、12.093,均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的SBP、DBP、HR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7、2.785、13.276,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第2天疼痛分、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帮助患者顺利安全度过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陈爱景;许乐;王晓云;刘俊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佐治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癫痫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佐治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强直-痉挛发作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岁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强直-痉挛发作性癫痫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于入院后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强制-痉挛发作,急性发作时刺激人中穴或者应用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缓解急性发作,直至症状消失2年后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NGF肌内注射,1支/次,1次/d,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佐治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强直-痉挛发作性癫痫疗效肯定,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杨英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动力髋螺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FNA组42例、DHS组42例.DHS组术中给予动力髋螺钉,PFNA组术中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情况;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65.0±7.3) min、(165.9±25.0) ml]均显著低于DHS组[(103.9±14.7) min、(415.9±42.6)nn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优良率88.10%均显著高于DHS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72.3±7.1)、(55.7±6.3)]分均高于术前[(45.0±6.2)、(45.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动力髋螺钉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

    作者:崔书豪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