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T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及其意义的meta分析

谭利娜;张耀东;张海玲

关键词:WT1基因, 急性白血病, 儿童,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WT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集1994~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论文,且为WT1基因在AL中表达及意义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并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病例组及对照组比值比(OR值)为效应指标,然后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4.2.2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CI.结果 终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有3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AL患儿172例,对照组44例,Meta分析结果合并OR(95%CI)为41.94(0.09 ~ 217.31),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Z=4.45,P<0.00001.WT1基因表达与AL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而明显影响预后.结论 WT1基因高表达可能在A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对于AL的诊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临床分析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是先天性有机酸代谢异常中常见的疾患,属于常染色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或共辅酶钴胺素(VitB12)代谢缺陷所致[1].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在我国由于认识及生化检查技术的不足,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治疗存在许多困难,笔者介绍了我院2005年-2010年收治确诊的MMA 3例新生儿,对其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儿科医生对MMA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孙勇;刘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锁骨为管状骨,位于皮下,容易遭受挤压,车祸等外力导致骨折,锁骨骨折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患者的5%左右.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78位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鹏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 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常规组42例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3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2℃~35℃亚低温治疗,3月后对两组的病死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测.结果 常规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14.3%,亚低温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2.3%,常规组生活自理10例,比例为23.8%,亚低温组22例,为51.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杨坤;韩钦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带线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研究带线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86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锚钉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锚钉组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手术,使用带线锚钉进行门轴侧固定;对照组行单纯后路单开门手术.根据术后JOA评分,手术对生产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影像学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结果 锚钉组患者在术中应用自制颈椎侧块锚钉固定时均朱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JOA评分15.2,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改善效果明显,术后6个月仅3例仍有颈部轻度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牢靠,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 在颈椎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带线锚钉固定操作简单易行,临床效果非常良好,同时有效降低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作者:于鑫;范新成;李纯璞;王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9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群分布和治疗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来自不同患者的感染标本,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和药敏实验.结果 各种标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4株,以痰液、脓液中检出率高,分别为45.7%和41.5%;其次是人工喂养的小儿大便标本占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非发酵菌群中是主要的致病菌,近年来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环境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95例胚胎停育绒毛组织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绒毛组织细胞遗传学分析得出胚胎停育患者的停育原因.方法 无菌条件下对195例胚胎停育患者的绒毛组织.采取体外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195例胚胎停育患者绒毛组织培养成功193例(98.97%),染色体分析193例,检出染色体异常103例(52.82%).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绒毛组织细胞遗传学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查斌斌;冯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心衰患者的急救和护理

    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心衰患者5例,经有效急救和精细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在30~60岁,平均45岁;病程在3~12年,平均2~ 10年;均有呕血与黑便的病史.其中消化性溃疡引起出血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1例.

    作者: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探讨对于重症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 将8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随机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定的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术后的生活水平做测评.结果 实验组中39例患者经手术室手术后全部治愈出院,1例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死亡,另有9例患者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伤口未愈合、剧痛等病症,治愈率为72.50%.且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救治时应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对待突发情况要认真严谨、不忙乱,在救治过程中还要和麻醉医师和主刀医师配合好.

    作者:郝转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G杆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Kirby-Bauer法检测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 从送检的2035例标本中共分离出768株阳性菌,分离率占37.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20株,占80.7%,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占前三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为3.1%.肺炎克雷伯氏菌仅对复方磺胺药物、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其余药物耐药率均低于30%.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对复方磺胺类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性,耐药率高达92.8%.结论 加强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尤为重要.

    作者:田春梅;张衍胜;张建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方法.方法 选择需要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组(研究组)和B组(对照组),A组采用留置针的外套管不全送入血管,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B组采用留置针的外套管完全送入血管的留置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留置效果.结果 不全送入血管,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比完全送入血管的留置方法留置时间长,导管堵塞少,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的例数均减少.结论 不全送入血管的,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邱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冷光源照射对防治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冷光源照射对防治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322例乳腺癌PICC留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试验组(160例).对照组给予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观察组给予复方七叶皂苷凝胶与冷光源照射联合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和静脉炎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置管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2.2%和1.7%、19.7%和2.9%、7.5%和0,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置管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机械性静脉炎评分分别为0.22+0.05和0.03 +0.01、0.36±0.08和0.07士0.02、0.13±0.02和0,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冷光源照射能更有效的防治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孙俊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9-2011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目的 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2011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分析,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我中心2009年-2011年住院病人病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对比与分析.结果 我中心住院病人疾病前10位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并发症、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症状体征和不明原因.结论 根据疾病构成规律和特点,中心应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社区医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疗,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作者:蔡利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收治的18例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治愈,1例因脑梗死面积过大,转为重度脑水肿而昏迷死亡.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梗死多伴有昏迷,往往会掩盖脑梗死的症状,导致漏诊,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哈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42例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手术取石成功,1例单侧2个结石,近端结石因患者体位改变上移至肾盂,后经ESWL治疗排出.术后随访6~12月,经B超复查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作为开放手术或其他微创方法的替代或补充.

    作者:谭硕;南小新;罗飏;王为好;张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风险及应对措施浅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医疗风险,其与大医院的医疗风险有所不同.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工作特点的分析,对快速发展中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总结,找出应对措施.

    作者:赵群英;张丽娟;程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0例护理体会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症状以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可分为先兆子痫和子痫,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抽搐、昏迷、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死宫内、产后出血等,严重威胁母婴安全.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程梅;陆梅;吴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髌骨骨巨细胞瘤1例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占原发骨肿瘤的5%~8%.多侵犯四肢长骨末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1-2].发生在髌骨的骨巨细胞瘤较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I.1 病例介绍男性患者,30岁,因左膝关节疼痛1年,于2009年8月19日人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为髌骨处疼痛,活动时加重,患者近来左膝关节疼痛较前加重,活动时疼痛剧烈来诊.

    作者:高磊;叶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胸腔灌注治疗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胸腔灌注吉西他滨治疗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80例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予胸腔灌注吉西他滨1.0g~ 1.2g/次,对照组予胸腔灌注顺铂60mg~80mg/次,每周用药1次,连用3周.结果 吉西他滨组、顺铂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吉西他滨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优于顺铂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近.结论 胸腔灌注吉西他滨治疗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轻,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作者:田瑞华;郑宗柱;魏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初产妇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初产妇年龄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初产妇资料,均为单产,年龄21~44岁,根据年龄分为高龄初产妇组(n=66)和非高龄初产妇组(n=134),并记录每个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是(3166.08±507.68)g.高龄初产妇组和非高龄初产妇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是(3157.08±542.80)g和(3170.52±491.51)g,(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初产妇年龄无相关性.

    作者:王君霞;王进述;马得延;冯春梅;李钦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松针点灸治疗典型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脑电地形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松针点灸治疗典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地形图(BEAM)的影响.方法 将27例典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采用松针点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和谷维素,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异常脑电地形图的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完全缓解7例(50%),部分缓解5例(35.71%),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完全缓解为0例,部分缓解5例(38.46%),总有效率为38.46%;两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异常脑电地形图改善率为87.5%,而对照组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松针点灸对典型偏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明显改善典型偏头痛患者异常脑电地形图.

    作者:蒙维光;吴玲艳;施莱;宋瑞霞;黄少珍;唐佳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