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衰竭患者初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临床观察

孙兆峰;刘岩;张霞

关键词:肾衰竭, 血液透析, 急性并发症, 失衡综合征, 透析诱导期
摘要:目的 分析初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机制,以求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肾衰竭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临床资料,统计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透析过程中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心率、呼吸次数、血压,并于透析前后抽血检测钾、钠、氯、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比较.结果 206例患者共发生低血压25例(12.1%),失衡综合征20例(9.7%),低血糖症4例(1.9%),低氧血症2例(0.9%),颅内出血1例(0.5%);与透析前相比较,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心率、呼吸次数和血压渐进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透析后血钾、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可快速缓解尿毒症患者症状,医护人员掌握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透析诱导期.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应用PICC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途径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36例,超声引导下行PICC后进行肠外营养,统计PICC穿刺的成功率、完成同步放化疗的患者数,并观察PICC的不良反应.结果 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率高,PICC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例经PICC营养支持下完成同步放化疗,2例治疗中因PICC不良反应改用经胃管营养(1例出现静脉血栓、1例插管部位疼痛),2例因放化疗不良反应未完成治疗.结论 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经PICC途径行肠外营养有效、安全,可有效协助抗癌治疗的进行.

    作者:王军;卢爱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应用微量泵注射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为了解微量泵注射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过程的护理经验.对68例心绞痛患者进行微量泵注射硝酸甘油治疗,观察其疗效,加强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的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治疗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有6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除.显效51例(75.0%),有效14例(20.8%),无效3例(4.2%),总有效率95.8%.微量泵注射硝酸甘油,药物浓度均匀、剂量精确、临床疗效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压.应密切观察病情,找准给药浓度,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张仁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展望

    为了解我国手卫生发展成就及制约因素,正确把握手卫生发展方向,推动其更快发展,收集、检索国内近年来手卫生的文献,分析手卫生发展方向及不足.结果发现,目前手卫生的科学管理已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说明我国已进入手卫生发展的黄金时段,但有关手卫生的高质量研究尚少.因此,医疗机构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需充分利用现在的利好时机,深入探讨手卫生的科学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张炳华;房爱武;王炳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静脉穿刺技术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进展

    探讨静脉穿刺技术在无偿献血血液采集中的应用进展情况,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因静脉穿刺技术是血站护士必须掌握的重要护理操作之一,也是评价献血护理服务质量优劣的重要条件,它关系到献血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献血积极性.新时期如何提高血站护士的穿刺水平,做到静脉穿刺“一针”成功,赢得献血者的信任,是近年来护理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过临床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改进进针角度、持针手法、压迫针眼的方法,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以及探索心理护理对静脉穿刺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不少进步.本文收集有关的研究进展文献资料作一综述,旨在不断改进静脉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加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作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结合CT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hemia of intervertebral discs)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1].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我们结合CT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效果良好,现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杜洛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左卡尼汀对腹膜透析患者瘦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每日给予左卡尼汀1 g,静脉推注,连用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生化指标、血清瘦素水平及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体质量指数(BMI)和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P<0.05),leptin与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TSF、MAMC和BMI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降低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许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方法 16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和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空腹血糖为(9.5±2.5)mmol/L,餐后2h血糖为(13.2 ±2.9)mmol/L.观察组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为(7.5±1.4)mmol/L,餐后2h血糖为(9.1±2.0)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检测血糖、正常用药、定期复查”的人数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

    选取我中心辖区内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护理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干预组按医嘱每天口服钙剂600 mg、维生素D800 U,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口服1次.采用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如健康宣教,饮食、运动、服药指导等,干预时间为1年.干预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乏力、腰酸背痛、骨痛等好转或消失.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依从性、骨密度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有效,对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赖春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三好一满意”活动对构建和谐医院文化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医改的深人推进,医院的竞争力不仅局限于医院的硬件设施与人才队伍建设,还包括医院文化内涵和内外形象.卫生思想文化建设具有时代性、主题性、发展性和载体性的特点,“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新时期卫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推动卫生思想文化建设与时俱进,构建和谐医院文化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朱世卿;邹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舒张期室间隔组织多普勒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的多相波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0-2011年完成的3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为观察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前及对照组均完成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及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两组在舒张期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符合典型超声表现30例,对照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厚度检查中观察组MRI显像上心包厚度大于3 mm,28例符合,2例不符合.观察组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频谱均出现一个明显的向反方向的反弹波R,在舒张早期E波后,组成了由Ew、R、Aw或含有更多波形的多相波,对照组均无此波形出现.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有特征性的多相波,可用于诊断缩窄性心包炎.

    作者:齐新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3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阴道B超监视(超导可视)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0例自愿采用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作为观察组,300例采用普通人工流产的早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0±1.4)min,对照组为(4.2±1.1)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15.4 ±4.7)ml,对照组为(21.0±7.6)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结论 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疗效优于普通人工流产术,具有对子宫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开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型数字化平板DSA设备技术新进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数字化平板DSA已经取代影像增强器DSA成为数字减影设备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以SIEMENS artis zee ceiling为例,从平板探测器数字影像采集、高压发生器和球管、导管床机架系统、图像显示及存储、X射线防护和配套设施、DSA高级功能等方面就大型数字化平板DSA设备的进展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对旋转DSA、三维DSA图像重建、3D血管路径图和步进DSA等先进功能的发展以及临床使用作相关探讨.

    作者: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膝关节痹症的针灸治疗

    膝关节痹症是以膝关节的麻木、疼痛、晨僵(晨起自感关节僵硬)及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在农村较为常见.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气血亏虚、经络痹阻、感受外邪所致,相当于西医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目前,西医多予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乙酰水扬酸制剂及各种缓释止痛口服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大,有的甚至发生消化道出血[2].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该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石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肾衰竭患者初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初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机制,以求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肾衰竭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临床资料,统计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透析过程中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心率、呼吸次数、血压,并于透析前后抽血检测钾、钠、氯、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比较.结果 206例患者共发生低血压25例(12.1%),失衡综合征20例(9.7%),低血糖症4例(1.9%),低氧血症2例(0.9%),颅内出血1例(0.5%);与透析前相比较,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心率、呼吸次数和血压渐进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透析后血钾、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可快速缓解尿毒症患者症状,医护人员掌握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透析诱导期.

    作者:孙兆峰;刘岩;张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32例不典型肺转移瘤CT表现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活检证实为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征象,并与X线平片对比.结果 不同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在肺转移瘤中仍有其特征性改变.CT表现呈多样性,包括空洞或空泡样转移瘤、气胸、结节性钙化和骨化、两肺广泛弥散的粟粒状阴影、孤立性肺转移瘤、转移瘤内血管扩张、支气管内膜转移瘤及肿瘤性栓塞.结论 CT平扫、增强扫描、多层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与放大重建处理相结合,对不典型肺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极高价值,是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作者:冷忠诚;郑先成;霍同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钼靶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乳房微创手术的定位失准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Lorad俯卧式钼靶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麦默通乳房病灶微创切除术中定位失准的原因并进行改进,探讨提高钼靶定位穿刺准确率的方法.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院40例钼靶定位乳房肿物微创切除术病例,找出穿刺置刀发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完成随后50例微创手术后,比较改进前后微创刀放置的准确率.结果 微创刀一次放置的准确率由改进前的80%(32/40)上升到改进后的100%(5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必要措施可以提高钼靶定位穿刺准确率.

    作者:谢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轴向MRI对部分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轴向磁共振成像(MRI)对部分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238例在做MRI检查16周内,用关节镜或直接外科手术来评价ACL损伤情况:143例正常,28例部分损伤,67例完全损伤.28例部分损伤中,有8例不稳定性损伤(部分ACL损伤或需要行ACL重建手术)和20例稳定性损伤(部分ACL损伤).结果 ACL轴向MRI图像显示:109例呈椭圆形,3例内部信号增强,45例呈衰减形,6例呈孤立的束条状,56例呈云雾状,19例不显影.轴向MRI检查的敏感性为100%(75/75),特异性为96%(157/163).结论 轴向MRI检查能够分辨稳定的ACL(正常ACL和稳定的部分ACL损伤)与不稳定ACL(不稳定的部分ACL损伤和完全ACL损伤).在MRI图像上,稳定的ACL呈衰减形或椭圆形,或显示为内部信号增强;不稳定的ACL呈孤立的束条状、云雾状或不显影.应用轴向MRI检查,有助于提高部分ACL损伤的诊断水平.

    作者:尚凯;王德国;吕宝华;程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干预机制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形成许多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脑血管出现了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死亡率在逐年上升.因此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疾病是医学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由植入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而生产的,与天然G-CSF有着相同的生物活性和氨基酸序列,是由1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rhG-CSF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有人报道,皮下注射rh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HSC)自我移植,HSC在脑缺血区微环境下分化,更易生存,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及无创伤性,无须对干细胞进行分离、采集与再输注,亦无异体HSC移植所面临的HSC来源困难、免疫排斥反应和医学伦理等诸多问题,有望成为一项新的技术.脑缺血可引起神经元碎裂和崩溃.近来研究证明,卡配因(Calpain)可导致神经元凋亡.缺血缺氧条件下,钙平衡被破坏,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而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激活Calpain,导致细胞骨架及结构蛋白过度降解,溶酶体膜破坏,线粒体损害,从而导致神经元进一步损伤.Calpain的激活参与了细胞凋亡过程,而Calpain抑制剂能改善脑缺血,为脑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治疗途径.

    作者:谢晓丽;王守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32例肾上腺血肿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上腺血肿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32例患者的CT资料,采用MSCT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2例患者中,单纯右侧肾上腺血肿21例(65.6%),单纯左侧8例(25.0%),双侧3例(9.4%);外伤23例(71.9%),非外伤9例(28.1%);肾上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血肿24例(75.0%),肾上腺弥漫性出血5例(15.6%),肾上腙肿胀密度增高3例(9.4%).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均未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的大小、形态及密度,对肾上腺血肿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志强;苗素梅;张立涛;谢元忠;孔庆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支撑喉镜下喉部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使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喉部病变时对声带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8例喉部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使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操作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声带损伤恢复情况.结果 使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声带受到的损伤较轻,术后49例患者经过发音训练后10 d内全部恢复正常发音;对照组有33例(67.35%)患者恢复正常发音.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发音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喉邵病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声带损伤较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