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春玲;刘飞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1],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一些糖尿病患者以酬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而就医,易误诊[2].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2例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万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是多基因(ms、c-Met、bcl-2等)变异累积及幽门螺杆菌(hp)[1]等高危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原癌基因c-Met是一种具有酪氨酸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表明c-Met过度表达能赋予肿瘤细胞一种生长优势,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下面就c-Met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胃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徐芹芹;范钟麟;王学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确诊为COPD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BiPAP无创通气;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 h和12 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通气治疗后2 h,二氧化碳分压从(54±10)mm Hg降至(44±11)mm Hg,氧分压从(55±20)mm Hg上升至(79±22)mm Hg,明显改善(P<0.05);血pH以及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比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 h,上述各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2 h和12 h,实验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对提高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
作者:李国栋;史洪;刘道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腹腔镜外科是当前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01年德国Kelling首次对狗进行腹腔镜检查以来,腹腔镜技术已有百多年的发展史.这一百多年来,腹腔镜是外科领域重要的一次技术变革.
作者:董晋;党宝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便秘是使人感到不适,甚至造成痛苦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许多原因可以引起便秘,通常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粪便过硬.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消除病因,恢复正常肠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我院在便秘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荣霞;周高东;叶本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自1963年,英国Charnley成功报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来,该手术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强直等疾患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京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舌系带过短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者会导致婴幼儿舌运动受限,儿童吐字发音不清,甚至导致牙齿排列异常和心理障碍.不同的医疗机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我院口腔科与儿保科合作,采取及时发现并予简单手术矫正,配合必要的简单语言训练指导,于2002年9月~2008年10月共矫正42 d~4岁舌系带过短病例4182例,绝大多数患儿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韦靖;王小杰;李红辉;李敏瑜;蒋梅艳;肖亦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为低宫颈评分的足月妊娠引产提供更适宜的方法.方法 将187例具备引产指征的低宫颈评分(≤6分)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组,其中宫颈扩张棒组(Ⅰ组)71例,催产素组(Ⅱ组)33例,米索前列醇组(Ⅲ组)35例,普贝生组(Ⅳ组)48例,比较各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引产至分娩的时间、计划分娩成功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Ⅰ组促宫颈成熟有效70例(99%)、Ⅱ组有效5例(15%)、Ⅲ组32例(91%)、Ⅳ组有效45例(95%),Ⅰ、Ⅲ、Ⅳ三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引产至分娩时间短于Ⅰ、Ⅱ组;Ⅳ组所需时间短,Ⅱ组所需时间长.四组总产程时间相当.Ⅰ组计划分娩成功率高(84%),其他三组计划分娩成功率较低(Ⅱ、Ⅲ、Ⅳ组分别是15%、23%和27%).Ⅰ组经阴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宫缩过强、羊水粪染发生率低;Ⅱ组剖宫产率高;Ⅲ组宫缩过强、羊水粪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新生儿窒息仅Ⅲ组发生1例.结论 宫颈扩张棒、普贝生和米索前列醇均有明显的促宫颈成熟作用.在宫颈扩张棒首先促宫颈成熟的基础上,配伍催产素用于低宫颈评分的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薄其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肝素钙每次20~30 U/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5~7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7例(90.0%)、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29例(96.7%);对照组显效14例(46.7%)、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21例(70.0%).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惠芬;苏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创伤性膈疝,同时多伴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典型的临床征象,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死亡率较高.我院2001~2008年共收治创伤性膈疝22例,现就22例膈疝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付涛;付敏;付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中的常见病,好发于舌尖、舌腹、颊粘膜.患者有明显的灼痛,严重影响进食及言语.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现阶段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分期治疗复发性口疮78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2009年4月,我科收治1例因食用鸡蛋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患儿,急救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范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Orem's自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两组均接受血液内科一般治疗与特殊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血液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Orem's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发热、口腔溃疡、肛周感染、出血出现的人次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实施Orem's自理模式可降低骨髓抑制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军;申玉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兔眼外伤性近视的动物模型,对相关指标作出检测,从检测结果中分析引起眼外伤性近视的各项因素的意义.方法 建立兔眼钝挫伤模型.进行外伤前后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屈光状态、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等指标的检测,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意义.结果 外伤后1 d与外伤前比较,眼轴长度、角膜厚度(瞳孔区)、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的改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外伤后7 d,仅有晶体厚度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及组织病理学显示:与外伤前相比,睫状体在外伤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肿.结论 在外伤后初期,各项指标的改变对外伤性近视起着共同的作用.但在后期可能只有睫状体及晶体的改变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王锋;孔庆兰;李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有用的无创性心电新技术,可连续不断地记录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经过计算机处理和人工编辑,打印出一份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为临床医疗提供重要依据.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所获得的心电信息量大,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更多的优越性.
作者:刘紫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社区医生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认知状况.方法 根据国内外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指南设计问卷调查表,共10道选择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和治疗知识.调查对象为60名社区医生.问卷调查表由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当场独立完成.结果 妊娠期肺炎抗菌药物选择的正确率低(16.7%,10/60),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必备条件答题正确率高(65.0%,39/60).其余问卷调查题目答题正确率为23.3%~58.3%.大学学历和中高级职称社区医生的少数题目答题正确率分别高于大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社区医生.结论 社区医生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认知水平较低,有必要加强社区医生相关知识培训.
作者:秦志强;黄桂香;韦彩周;黄国兰;龙胜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弱视是儿童常见病,传统的遮盖加综合视觉刺激(传统综合训练法)有一定的效果,但视力提高缓慢、治疗时间长.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7例(154眼)弱视患者中的51眼应用针灸配合口服左旋多巴和传统综合训练法实施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宋兰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急性腹痛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病因颇多,大体可分为腹腔内脏器疾病和腹腔外脏器疾病两大类.由于腹腔内脏器结构关系复杂,每位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所以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这就给急诊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在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基础上尽早做出判断.
作者:睢德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常见腹部手术之一,术后早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一般3~5 d即可恢复胃肠道功能.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我院2003年6月~2008年10月诊治本病1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照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
作者:李泽辉;罗满;张艳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